back_img

庞德

发布时间:2020-06-03
1 正史上庞德怎么死的?庞德死后曹操知道后非常伤心
三国
庞德怎么死的
庞德正史怎么死的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庞德是三国中勇武过人的猛将,虽然名声没有关张等人来的大,但是单看武力丝毫不在关羽之下,而且为人忠义更是一点不输关羽,在和关羽的大战之中,因为天时不利,最后落入水中被关羽俘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当年庞德领命和曹洪一起在荆州对抗关羽,因为他的哥哥当时在刘备的手下,一开始很多人不信任他,怕他会叛变,但是庞德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忠心,他选择了抬棺出战,寓意着不是大胜而归就是战死沙场(庞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去了战场之后,庞德展现出自己不凡的武力,几次单挑关羽,庞德都未显败像,两人打了个旗鼓相当,可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能够在三国武将上排的上号的水准了,但是后来在江水之上和关羽交战的过程中因为势单力孤,不善水战等诸多的原因,不慎被关羽俘获,等到庞德被关羽带回大营之后,庞德还是死死站住,连跪都不肯跪下。

在这个时候关羽还想劝降,就对庞德说:“你哥哥现在也在我们这儿,为何不降了我大哥刘备,和你哥哥团聚呢”庞德一听破口大骂“你们这群小人知道什么,丞相他英明神武,威震天下,刘备不过一介庸才怎么和曹操比,就算死也不会投降的。”羽眼见劝降无望就把庞德给杀了,就这样这个威猛忠诚的硬汉死在了关羽的手上,曹操知道之后非常伤心,几度落泪。

李贽评价庞德:庞德舁而行,志已必不两立,非彼即此,定当一伤.此亦丈夫图事之法也。天下事只有成败两途;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庞德者,真丈夫图事之样子也,可取可取。云长欲降庞德,庞德不降。两两丈夫,俱堪敬服。


查看更多
2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厉害吗?可以说庞德公直接影响到了三国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三国牛人何其多?有三大雄主:曹操、刘备和孙权,名臣则有诸葛亮、庞统、关羽、荀彧、周瑜……当然还有司马懿,这位堪称是三国终结者,即便再不讨人喜欢,但三国牛人榜上缺了他,含金量也就不足了。

其中最牛、最知名的当属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协助弱小的刘备,完成惊人的逆袭。尤其是在刘备去世后,更是独臂撑天,托举起了蜀汉。且最让人吃惊的是,还带领着最弱的蜀国,把强大的曹魏揍得只有招架之功,若非出了个司马懿,别管场面多难看,算是抵挡住了诸葛亮。不然的话,蜀汉还真有可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完成占领"陇右"地区的计划,兵锋指向长安,把战火推到曹魏腹地,再加上东吴的夹击,三国格局的逆转真不是梦。可惜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能量,注入到我们民族机体内。

而最被忽略的其实是庞统:虽一直跟诸葛亮齐名,但由于死得比较早,致使许多人都习惯把庞统跟法正对比。理由是,庞统对刘备取西川虽起到最关键作用,但若没有法正等做内应焉能成功?且法正又是决定了曹操、刘备的"汉中之战"胜负的首席功臣。但笔者却要说,如今绝大部分人所了解的庞统,仅是他加入蜀汉集团后,那么之前呢?其实庞统便是周瑜的左膀右臂。周瑜除了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外,还有一个更牛的谋略:建议孙权西取西川,坐拥荆州。并真就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可惜周瑜一死,孙权就中止了这个战略,这才有了刘备借荆州,取西川,三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现在要说的是,周瑜的这个战略意图,也就是庞统的。在周瑜死后庞统曾亲自送周瑜棺椁回江东,一时间引来了众多的江东名士拜会,庞统谈笑风生,还点评了不少江东名士,比如点评陆绩"如匹驽马",顾劭"犹如驽牛"等……然后这才加入了蜀汉集团,完成了取西川,可惜由于少了江东,这个战略意图未能直接进入到"双雄争锋"阶段。

那么庞统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许有人会说,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谁不知道。那么再追问一声:这句话是谁说得?恐怕大部分读者还会脱口而出:司马徽!还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所以司马徽是三国最牛的老者,早就看透了三国大势……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厉害吗?

且慢,司马徽是个牛人,但说他是三国最牛的老者,却有失偏颇。因为在三国初期,还真就有一位更牛的老者,他只用了三个绰号,就深刻影响了三国,这位最牛老者,名叫:庞德公!

他是襄阳人,著名的名士,隐居在荆州。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但可知刘表屈尊请庞德公吗?在刘表当了荆州刺史后,通过跟当地豪强家族联姻等手段,比如娶了蔡夫人等算坐稳了荆州。但刘表最初也是一位积极进取的人物,得知庞德公大名后,曾亲自相请出山。

据《襄阳记》记载: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查看更多
3 诸葛亮去世前大喊的庞德公是谁?他的这件事让人摸不着头脑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公元234年10月8日,五丈原的军营内,诸葛亮左手执黑旗;右手执青剑,脚踏七星北罡阵,给自己续命。突然,魏延急匆匆地跑进营内,一脚踩翻了诸葛亮布在地上的主灯。

主灯一灭,诸葛亮顿时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半晌,睁开眼睛,大喊一声:“庞德公救我!”

诸葛亮去世前大喊的庞德公是谁?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

庞德公的身份相当于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网红大v,专门负责给各路诸侯带货,就是举荐人才,他认证了卧龙,凤雏,水镜,冢虎与幼麟。

而他本人也有经天纬地之才,深谙禳星之术,在三国时期中,刘表为了想逼庞德公出山来辅佐他,放火烧了他的草庐,大家都以为庞德公烧死了。只见他躺在石床上一动也不动。既没有被烧的痕迹,也没见他有呼吸。等诸葛亮、司马徽等人上前察看时,他居然坐了起来,吐出口中七粒大米,大笑而去,不知所踪。

《襄阳记》中载,“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可见诸葛亮对庞德公的恭敬,如果仅是普通的亲戚,还不至于到此地步。庞德公和诸葛亮之间,除了姻亲关系之外,应该还有近乎师徒、父子的关系。

孔明在死前也交代杨仪,死后“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看来是深得真传了。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野史,不足为信,庞德公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名隐士,最后不仕而终,并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法术。即使是七分实,三分虚 的《三国演义》,也并未写诸葛亮死前向庞德公呼救这番话。

查看更多
4 三国时期的庞德公是谁?诸葛亮与庞德公竟然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俗话说乱出英雄,而三国纷争的年代,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人才,而一些奇人异士都有自己独特的绰号,而三国最著名五大谋士的外号,则有这样的称号:北水镜、南凤雏、东卧龙、西冢虎、中幼麒。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水镜是司马徽,西冢是司马懿,幼麒是姜维。其中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水镜司马徽的绰号的由来跟一个人有关——三国著名隐士庞德公。

三国时期的庞德公是谁?

庞德公,字尚长,属于襄阳人,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他有三大特点:一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胸藏不世之才。二是淡泊名利,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几次想请他出来作官,他认为刘表是个庸碌之辈,都谢绝了。他乐躬耕陇亩间,常在田野间弹琴、读书为乐。三是友善好客,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交往甚密,交往颇深。

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居住地属于隔水相望,因为兴致相极,两人经常欢聚,潜心交谈。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司马徽找庞德公“叙旧”,结果庞德公去田间劳作去了。司马徽可没有直接打道回府,而是直入庞德公家的内屋,对着庞德公的妻子儿女直说自己还没吃早餐,心里饿得慌。庞德公妻子儿女马上去弄食物,把司马徽招呼的“不亦乐乎”。不久,庞德公回到家里,和司马徽促膝而谈,亲密的竟像家人一样,根本不分主客。而司马德操徽因为比庞德公小十岁,视庞德公为兄长,平常也称呼庞德公为”庞公“。庞德公的“庞公”之名由此传开。而庞德公却认为司马徽是水镜,如清水和明镜般,让他人明鉴自己,便称他为“水镜”,后来,因为司马徽成功打造了诸葛亮和庞统这对智冠天下的“双子星座”,其“水镜”之名名满天下。

无独有偶,诸葛亮的绰号"卧龙"的由来同样离不开庞德公。

诸葛亮和庞德公是亲戚关系,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姐姐,因此,他们既是朋友,又是亲戚。诸葛亮经常登门向庞德公请教学问,研讨国家大事。

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每次探访庞德公,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后来诸葛亮逐渐得到庞德公的注意和重视。庞德公是个慧眼识丁的人,他对诸葛亮的才能和抱负很敬佩,后来,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卧龙”,一方面肯定他的超级才智,如龙一样深渊。另一方面又暗指他还没有时机一展才华,还属于潜龙于渊,以待天时,他日必成大器。在庞德公的宣传和推广下,诸葛亮“卧龙”的绰号便流传开来。

更令人稀奇的还在后面,庞统的“凤雏”由来还是拜庞德公所赐。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年轻时其貌不扬,为人单纯,其不世才干没人赏识,唯独庞德公对他另眼相看,并称庞统是“凤雏”。寓意着庞统像一个雏鸟时期凤凰,因为小而看不出来他的“独特”,但长大后定然会如凤凰一样飞黄腾达。为此,庞德公又向司马徽大力推荐庞统。

司马徽于是和庞统“谈心”,结果竟然不分昼夜。这次深谈后,司马徽叹道:“庞德公实在是知人,这里果然隐藏一只待飞的凤雏啊。”于是收庞统为徒,潜心教导。

因为“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是 “水镜”司马徽的两位得意弟子,司马徽后来还向天下人打出惊人广...

查看更多
5 三国著名人物庞德公厉害吗?相传当时的庞德公无所不会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诸葛亮出山追随主公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必躬亲,最后终究斗不过天,这天,诸葛亮见自己将星若隐若现,于是命姜维准备所需之物,只见诸葛亮将点燃的蜡烛摆成七星阵势,自己手拿长剑,嘴里念着咒语。诸葛亮临死前大哭大叫:“庞德公救我”,三国著名人物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因厌恶城里的嘈杂生活,就住在了山里。只是由于在江湖中名气比较大,当时荆州老大刘表就请他去做官,但他拒绝了。没过多久,他拒绝刘表的事迹,被传出去了。很多人认为他不为名利折腰的品格,值得点赞,是名士的楷模。后来庞德公名气就越来越大了,相传夜观星象,续命之法,奇门异术等无所不会。

诸葛亮少年时,追随叔父来到荆州,随后隐居在襄阳隆中,同处荆州的名士还有许多,他们大都选择隐居生活,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都属于襄阳一带的名门豪族。诸葛亮家世不如庞统,但是他有个岳父名叫黄承彦,黄家在襄阳也是几大名门之一。在黄承彦的引荐下,诸葛亮认识了庞德公,又因为诸葛亮本有了才气,得到了庞德公的欣赏。

诸葛亮当时卧病在床,除了身体被雨水淋过之后受寒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心病。诸葛亮后半生鞠躬尽瘁,辅佐刘备和刘禅试图中兴汉室。他这么做更多是为了功成名就,所以自比管仲,说白了诸葛亮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很希望自己在历史上能够写下浓重一笔。

庞德公,住在鹿山门,那么他以什么为生呢?这种隐士高人你自然不必为他的生活着急,他以采集草药为生。正是因为他住在鹿山门,所以在这里特意还为他修建了三高祠。他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他把自己一生苦心研究的“阴阳术”传授给了诸葛亮。据说庞德公虽然特别有才华,但是他就只愿意过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所以一直以来都有求他出仕的人,但是他没有答应任何人,也算是比较坚持自我。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之所以要高呼"庞德公救我。"是因为诸葛亮面对死亡以及兴复汉室壮志尚未实现的不甘。在当时诸葛亮面对将星将陨、生命堪忧的境地,也唯有精通阴阳续命、起死回生之术的庞德公能够救他一命。诸葛亮直接喊师傅名讳,虽然是不雅之举,但却是情非得已,他想让在场的姜维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赶紧去找他”。

查看更多
6 三国历史人物庞德公厉害吗?为何诸葛亮死前都要念叨他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中兴汉室,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奋斗一生,对北边的曹魏政权前后发动五次北伐,只可惜最后没能成功,死在了五丈原。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诸葛亮死前曾经想要使用七星灯续命,但是后来被魏延捣乱,不幸失败了,这个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在野史中还一直流传这样一个版本,诸葛亮临死前还曾经一边大喊"救命",一边呼喊一个人的名字,诸葛亮大声呼救的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向这个人呼救呢?首先,诸葛亮死前喊的是庞德公救我,而这个"庞德公"确实存在于《三国演义》里面,他很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但大家都只听说过他的名字,却从来没有露过面,仅仅是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中出现过一次,是一位类似战国时期鬼谷子的隐士。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感到纳闷,庞德不就是之前跟随马腾,后来又转投曹操,最后在樊城之围中被关羽水淹七军所擒,因为宁死不肯屈膝投降而被杀,怎么就成了隐士了?诸葛亮为什么死前要向他呼救,而且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交集。其实此庞德非彼庞德,被关于所擒的庞德是甘肃天水的白马将军庞德,而诸葛亮死前呼救的是庞德公。据史料记载,庞德公是庞统的叔叔,他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所以诸葛亮和庞德公两个人还是亲戚关系。那么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本领这么神通广大,居然还能让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在死前念念不忘。

三国历史人物庞德公厉害吗?

作为一名隐士,庞德公一直隐居在荆州一带,在专心研究学术的同时,还广交天下文人雅士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极为友善,亲密无间,在当时的荆州文化圈里可以说是久负盛名。尤其是与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关系处得非常之好,几个人经常凑在一起,不是划船就是爬山,无牵无挂,生活的非常安闲。有一天司马徽跑到庞德公家里做客,但是那天碰巧庞德公出门祭奠先人坟墓却不在家,司马徽竟然直接跑进屋里,把庞德公的妻女叫出来弄饭菜招待自己,完全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等到庞德公回家之后不但没有不高兴,两人反而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另外诸葛亮和庞统的"卧龙凤雏"称号司马徽的"水镜先生"都是这位庞德公给起的。

少年时的庞统虽然在学识上已经颇有造诣。但是因为性格十分淳朴诚恳,大家都不重视庞统,只有庞德公重视他,并将庞统介绍给了司马徽,两人见面后促膝长谈,不分昼夜,司马徽称赞庞统是"南州士之首",能有这样的见识,可见这个庞德公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因为早年的诸葛亮和庞统在成长方面受到了庞德公很大的影响,两人都很敬重他,尤其是诸葛亮,每次拜访都是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十分恭敬。庞德公也是非常赏识和重视诸葛亮,把什么都教给诸葛亮,所以说这样一个人物一定是身怀什么起...

查看更多
7 生活在三国里的庞德公是谁?为何当年刘表请他出山都没用呢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生活在三国里的庞德公是谁?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名士,论学识名望,当在许多幕僚之上,但他一生未入仕。不是他没有做官的机遇,而是他不愿做。

刘表当时治荆州,治所就在襄阳。由于荆州没有战乱,加上土地丰饶,全国有十余万人迁入荆州,这中间也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人,如诸葛亮、王粲、徐庶等,或求学、或求仕。这就使得襄阳成为全国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学术交流最为活跃的地方。但刘表不识人才,诸葛亮、徐庶等就在他眼鼻子底下当隐士,而王粲在他麾下当了个小官,则也发挥不了作用。

刘表统治的荆州,沃野千里,带甲十余万,在全国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刘表虽无统一大志,但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势力被削弱。刘表如荆州后,依靠的是蒯良、蒯越、蔡瑁等襄阳大士族。这些人可同享荣华富贵,但不能安邦定国。刘表采取的是雍容自保,坐观时变的方针。但当时荆州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正准备挥师南下,而孙权则虎视江汉,早欲将荆襄据为己有。刘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深感无贤人辅佐,于是乎,他把希望寄托杂在名重天下的庞德公。

刘表多次登门求贤,但一次次的遭到谢绝。有一次刘表对庞德公说:“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回答说:“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意思是说,有人出来做官,参加混战,这不是把危险留给子孙吗!我不做官,却把平安留给子孙,虽然遗留的内容不同,但并不是没有遗留啊!对于庞德公的这种态度,刘表只好叹息而去。庞德公为了躲避刘表再来找他,干脆把家搬到鹿门山,以采药自乐。

庞德公为何拒绝当官呢?论理,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入仕。说大点可以济世救国,说小点可以光宗耀祖。历代圣贤莫不如此。尽管庞德公有“遗之以安”之说,那则是对付刘表的托辞。由此,我们只能设想,庞德公并非不想做官,而是未寻着明主。他的学生诸葛亮、侄儿庞统被刘备请去,并没有听到他的反对意见,相反,他把诸葛亮称为“卧龙”,庞统称为“凤雏”,为他们的出山造了大量舆论。所以,庞德公拒绝做官,仅仅是拒绝在刘表手下做官。

庞德公的这个选择也许是对的。假设他答应了刘表,在刘表手下做个高级幕僚,且不论能否象荀彧那样在曹操手下发挥作用,恐怕官位未稳,就已经成了刘表的继承人刘琮降曹的陪伴人了。王粲不就是走的这条路么?

当然,人各有志,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功利思想去看待那些奇人,尤其是那些隐士。

查看更多
8 三国历史里庞德公是谁?他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鬼谷子”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皆知,三国江湖中,有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中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三国演义》中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出的这句。并还深刻指出: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所以,搞得许多人都认为,卧龙和凤雏的绰号,是水镜先生“发明”的。但实则这两个绰号了,却是庞德公给起的,且就连“水镜先生”这个绰号,也是庞德公起的。

三国历史里庞德公是谁?

庞德公是荆州名士,却不喜欢出仕,故而一直隐居。关于荆州隐士,大家都知道刘备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但可曾知道,历史上的刘表也曾屈尊去请庞德公呢?

据《襄阳记》载: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鸿鹄巢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龟鼋穴于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即,刘表统治荆州时,曾多次请庞德公出山,遭到拒绝。于是刘表就屈尊前来,对庞德公说:“你这人有点自私了啊,只知道保全自己,却忘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了。”

庞德公大笑答:“你这句话就错了,知道鸿鹄这种志向远大的鸟吗?它从来都在高林上筑巢,而龟鼋也是在深水中做穴,所以,我如何选择,也是这个道理。 ”

等于,庞德公根本看不上刘表。不过,由于他名声太响,自然吸引了许多名士前来交流,还有许多年轻人求学。而司马徽就是当时另一位名士,跟庞德公的关系非常好。同时,庞德公也有两位得意弟子。一位是他的侄子,庞统,另一位就是诸葛亮!

对这两人,庞德公欣赏异常,便给他俩分别起了“卧龙”、“凤雏”这两绰号。显然,这两个绰号,真实的含义,是言明了这两年轻后生,都前途不可限量。其中庞统出山比较早,跟了周瑜。而诸葛亮出山晚。而诸葛亮每次去拜见庞德公时,都非常恭敬,是“拜见于床下”。 即,诸葛亮每次见到庞德公,都是跪在床下,毕恭毕敬。

所以,庞德公是何许人也?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就是:庞德公虽未出山,但却用两个弟子(相当于学生),诸葛亮和庞统,就深刻影响了三国进程,改变了历史,其影响力至今不衰。故而,把庞德公比喻成春秋时期,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的老师“鬼谷子”也是没问题的,同属于历史上最牛的隐士!

查看更多
9 三国时期的庞德公是谁?庞德公与庞统之间有联系吗
三国
庞德公厉害吗
庞德公是谁

三国时期的庞德公是谁?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出名的隐士。庞德公,字尚长,是襄阳人。庞德公才华洋溢,为人低调俭朴,深受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的敬佩。庞德公为人友善,闲暇之时,会和司马徽等人把酒言欢,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

有一天,司马徽来到庞德公家中,碰巧庞德公为先人扫墓去了。司马徽径直走入庞德公家中,让庞德公的妻子与儿女备好下酒菜,一会儿还有客人来与庞德公和我交谈。听后,庞德公的妻子和儿女立马去厨房准备菜肴。过了一会儿,庞德公回来了,司马徽和庞德公愉快地交谈,十分亲密无间。司马德操敬佩庞德公的学识和为人,因庞德公比自己大十岁,因此称庞德公为“庞公。”

庞德公一生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所折腰。庞德公和妻子、儿女相亲相爱,即使没有美味佳肴,家人依然知足常乐。荆州刺史刘表早已听说过庞德公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期间多次派人前来劝说庞德公进府为官,庞德公拒绝了。有一次,刘表亲自上门拜访庞德公,希望庞德公能用自己的才能拯救天下人。当时,庞德公的家人正在门前耕种,刘表劝说庞德公应该为儿女们将来的生活而奋斗。庞德公回答到,名利留给子孙只能给他们带来危险,我给子孙留的是安居乐业的生活。刘表劝说庞德公多次,庞德公依然不为所动,刘表只好离开了。

后来,庞德公带着家人隐居于鹿门山,以采药为生。

庞德公是庞统的什么人?

有书说,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所谓从子有三方面含义,一是用于,叔父和伯父的子孙称谓;二是说,“子侄辈”称呼;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了唐宋时期,常将亲兄弟的孩子称呼为“从子”。庞德公和庞统是东汉人士,所以庞统应该是唐德公的侄子,或者是比堂侄辈分更远的侄子。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有名的隐士和名士,和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等人时很好的朋友。庞德公认为诸葛亮是位了不起的人才,将他称呼为“卧龙”。诸葛亮十分敬重庞德公,如果有闲暇时间,就要前去拜访庞德公。诸葛亮每次探望庞德公时,表现的十分恭敬和顺从。庞德公位于床上时,诸葛亮就拜于庞德公床下。久而久之,庞德公逐渐重视了诸葛亮,俩人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庞统年少时候为人质朴老实,经常毕恭毕敬地跟随庞德公左右。当时,还没有人认识庞统,只有庞德公对庞统十分重视和喜爱。在庞德公看来,虽然庞统不善言辞,但是他有十分过人的长处。随后,变向好友司马徽推荐了庞统,司马徽和庞统交流了一番,司马徽为庞统的见识所折服。俩人相谈甚欢,不分昼夜,司马徽惊讶于庞统的学识,更惊讶于庞德公看人的眼光。自此以后,司马徽称庞统为“南州士之首”。

正是因为庞德公慧眼识人才,世人才认知了庞统。

庞德公和庞德

庞德公和庞德不是一个人。从年代来说,庞德公和庞德都是东汉末年的名人,不同的是,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和隐士;庞德是东汉末年的将领。庞德公有很高的才能,但是一生淡泊名利。和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人是很好的密友。

诸葛亮十分敬佩庞德公,多次前往庞德公住处去拜访他。庞德公一生都没有进过城门,和妻...

查看更多
10 于禁和庞德被蜀军抓住,庞德选择被杀而为什么于禁却选择投降
于禁为什么投降关羽
于禁投降
关羽水淹七军

关羽水淹七军,将于禁和庞德擒获,于禁投降,庞德不降被杀。像于禁这种战场上生里来死里去的人为什么会投降,是不是他为了保活几万将士的生命而不惜自毁名节?又或者他还真是贪生怕死从而导致晚节不保呢?

一、于禁投降是不是已经不得曹操重用

于禁在曹操军营中属于一等大将,为五子良将之一。他们当中,就在曹操军中的资历来说,于禁仅次于乐进,军职位次低于乐进,高于其他三人。封侯时间也是这样。于禁最为曹操看重的是征讨张绣之战。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投降,后来又叛变,并对曹操发起了突然袭击。这时各军已经是乱哄哄的败逃,一边寻找着曹操一边跑,只有于禁带着自己手下数百人且战且退。等到张绣的队伍追击稍稍慢了一点,他这才整顿队伍退了回来。回来的路上看到有几个人被青州兵抢了个精光,于禁将这些抢劫兵杀了。剩下的那些人跑到曹操那儿告状去了。青州兵原来是黄巾军,曹操收编后将其中的精锐编成自己的队伍,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曹操起家的本钱之一,所以他们有点儿有恃无恐。有人劝他赶快到曹操那儿申辩,而于禁则认为曹操是一个聪明人,即便是他们诬告曹操也不会信。于是先立营垒,过了一会儿才到曹操那儿去。到了曹操那儿,于禁只是把当时的情况说了说,反而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扬。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之后,于禁被封为亭侯,仅仅在乐进之后。官渡之战中,于禁的功劳仅次于张辽(曹家将除外),因为张辽副将关羽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

平定河北以后,于禁单独征讨过昌豨,开始没有攻破城池,后来曹操派夏侯渊帮助,昌豨投降。昌豨和于禁曾经有旧交,他是到了于禁的军营投降的,于禁按照曹操已有军令将他杀了。为了避嫌还是真的严守军令?不得而知。这是于禁一次不太完美的军功吧!还有一次,于禁征讨将军梅成,张辽、张郃等讨伐将军陈兰。于禁到达时,梅成和他的三千兵一起投降了。不久,这个梅成又叛变了,拉着队伍和陈兰合兵一处,后来被张辽所杀。

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两次事件说明曹操不太信任于禁了呢?结论为不是。先说昌豨事件,并不一定是于禁能力不足才攻不破昌豨之城,而更可能是攻城兵力少。等夏侯渊支援,大军来了,昌豨守城的意志没有了,这才投降。有时候,一座城池的攻守双方是要比拼意志的,你不停地增兵,这是势在必得;我没有外援,没有了指望,守不下去了,投降吧。反过来,我城中兵精粮足,你还是那些兵,耗下去你必定撤兵,那就坚决地守。夏侯渊的到来,更多的是给了昌豨以威慑,并不是证明于禁能还是不能。对于梅成的降而复叛,有梅成诈降的原因,也有于禁预料不及的原因,但曹操对这件事情并没有过多看法,仍然是对于禁相信并看重。就这件事本身,张辽和陈兰形成了相持,也是于禁给张辽运送粮食,这才斩了梅成和陈兰。

怎么能说明曹操对于禁没有看法呢?因为在杀掉昌豨这件事情上,曹操不仅更加看重于禁,于禁也正式成了杂号将军——虎威将军。而这时候的张辽只是代理中坚将军。梅成陈兰虽然是张辽所斩,但于禁也增加了封地的赏赐,这说明曹操是认为他...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