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减免赋税

发布时间:2020-06-03
1 谈谈古代那些减免赋税的原因已经影响
减免赋税
刘邦
历史

最近,2019年度个人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在各地陆续启动,不少纳税人享受到了税前扣除项目的优惠,兴奋地“晒”出了退税单。减税带来了实惠,更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减免赋税、造福于民,历来是社会兴旺、时代进步的标志。在中国历史上,也实行过许多次减税、免税政策……

一、“高祖还乡”背后的恩德

元曲中有一篇著名的讽刺经典《哨遍·高祖还乡》,以极其荒诞的描写,讽刺刘邦当皇帝后在故乡耀武扬威,最后被乡人嬉骂、揭穿曾经赖账不还的老底。

历史上汉高帝确实回过故乡沛县。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年六十二岁的刘邦平定英布之乱,率军北归时经过沛县。刘邦与故乡父老宴饮十余日,并吟唱了著名的《大风歌》。不过与《哨遍·高祖还乡》的描写截然不同的是,刘邦在故乡父老面前并没有什么耀武扬威,反而给了故乡极大的恩赏。刘邦临别故乡之际,宣布“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史记·高祖本纪》)。所谓“复”,就是免除赋税和徭役。农业社会条件下,赋、税、役是农民非常沉重的负担,可以想见,沛县、丰县的老百姓对刘邦有多么感恩戴德。

实际上减免赋税,并不只是刘邦的心血来潮,而是汉朝国家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据《文献通考》载,汉朝目睹秦始皇以来的横征暴敛、百姓无以为生,一直奉行轻徭薄赋的国策。汉高帝时“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十五税一是什么概念呢?西周至春秋战国一直实行“什一税”——也就是十分之一的税,已经被称为仁政。秦始皇时代一度实行“收泰半之赋”(《汉书·食货志》),把老百姓逼得没有活路,只好造反。

所以汉朝吸取教训,实行了与民休息的善政。不仅高帝时代如此,汉惠帝、文帝、景帝都继承了这个政策思想,据《通典·田赋上》记载,景帝时代田租一度减轻到“三十税一”。这个政策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非常罕见。人们怀念“文景之治”,把这个时代称为古代盛世的样板,不是没有理由的。

也正是文景之治的带动,轻徭薄赋成为后来历代政治清明的“标配”。

二、国家富了就减税

唐代杜佑的《通典·田制上》,曾对古代赋税的本质意义作了概括,“税以供郊庙社稷、天子奉养、百官禄食也,赋以给车马甲兵士徒赐予也。”这一定义,以现代角度观之虽然不尽正确,在古代社会却有其合理性。那么,一般何时会推行减税政策呢?每当社会生产相对发达、财富积累较为充裕时,朝廷往往会下令暂时减免赋税。

秦孝公时实行耕战之法,国家财富积累得非常快,在商鞅的建议下,秦孝公出于继续鼓励耕战的考虑,宣布只要能够开垦耕地的,一律免除赋税,“任其所耕,不限多少”(《通典·食货一》),一时间秦国百姓力耕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形成了增加社会财富的良性循环。

到了汉代,汉文帝觉得制度化的“什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都不够解渴,于是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规定如果“(粟)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汉书·食货志》),意思是国家有一年的余粮了,百姓便可以不交赋税。汉文...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