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长拿孔融让梨的事情希望达到孩子们相互谅解,相互礼让的谦让品德,而且大部分的情况下,这样的要求会被家长强加于某一个孩子身上,即便是对孩子们都说了,也会希望大一些的孩子能够主动礼让,但是却没有对这番话进行深究,孔融是主动让梨还是在吃梨子这一方面已经养成了习惯,四岁的孩子说出的话用来进行剖析深究似乎并不合适,或许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大的和大的放在一起,小的和小的放在一起。
另外在普遍的版本中发现这个问题的并向四岁孔融提问的人是孔融的父亲孔宙,但在《续汉书》以及《世说新语》中均未记载是"父问",而是"人问其故"这就很直接的说明了并不是孔宙问的儿子,也不是母亲问的孩子,而是其他人,这就值得回味一下了,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大人好奇为什么身为小儿子本该多一些偏爱的孔融却拿着小梨子,或者说,孔融能克服大人眼中的欲望挑选一个小梨子,将大的留给兄长,这都是大人的疑惑,或许在孔家人眼中应该如此的。
当然这也是从纯粹的史料记载出发,这些记载的文字难免带着冷漠的情绪,不如人们口口流传的民间故事来的通俗生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更承担着教化的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希望孔融具有谦让、尊敬兄长等美好品质。单从孔融让梨这件事情上来说,孔融确实具有这样美好的品德,而且一件简单的小事,就已经塑造了孔融千百年来德才兼备的形象。
从人物形象论证"孔融弑母"
这样的孔融却留下了"弑母"的大不孝罪名,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对"孔融弑母"一事在史书上并没有相应的记载,但是在某些不可信的小传上有过孔融弑母这样大不孝的只言片语的描写,但是显然正史并没有描写到这一事件,如果仅从孔融的形象上来分析,这件事情也是不可能真正出现的。孔融的形象,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孔融作为一个人本身的形象,另外一个部分是孔融作为孔家的后人所存在的现象。这两者应当被拆解开来,因为孔融身为人而言,有本身的性格和脾气,另外,一个方面,他身为孔家后人,有天然被孔氏家族塑造出来的形象。
这两者应该被区分出来,身为孔家后人的孔融,是一定不会做出弑母这种事情的,但如果从他本人的性格来看,这个答案变得有些飘忽不定了,但是这种飘忽的大方向也仅仅是有些动摇而已,不至于完全颠覆结论。这源于孔融非常犀利的性格和有些偏执的个性,这些都有可能将孔融本人带向完全相反的方向,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总的来说,孔融毕竟只是一个人,没有两幅躯壳承载两个性格,所以总的来说"孔融弑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孔融弑母"的来源
既然"孔融弑母"是不被记载的发生概率基本为零的谣传,那么这份谣传是如何出现,其根源又在何处呢,这要从孔融被杀的事情说起了。孔融一直和曹操是不对付的,这和孔氏家族有着莫名的关系,孔氏一族对正统有着莫名...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孔融弑母的真相是什么?正史上原来是这样记载的”相关的文章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庞德是三国中勇武过人的猛将,虽然名声没有关张等人来的大,但是单看武力丝毫不在关羽之下,而且为人忠义更是一点不输关羽,在和关羽的大战之中,因为天时不利,最后落入水中被关羽俘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当年庞德领命和曹洪一起在荆州对抗关羽,因为他的哥哥当时在刘备的手下,一开始很多人不信任他,怕他会叛变,但是庞德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忠心,他选择了抬棺出战,寓意着不是大胜而归就是战死沙场(庞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去了战场之后,庞德展现出自己不凡的武力,几次单挑关羽,庞德都未显败像,两人打了个旗鼓相当,可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能够在三国武将上排的上号的水准了,但是后来在江水之上和关羽交战的过程中因为势单力孤,不善水战等诸多的原因,不慎被关羽俘获,等到庞德被关羽带回大营之后,庞德还是死死站住,连跪都不肯跪下。
在这个时候关羽还想劝降,就对庞德说:“你哥哥现在也在我们这儿,为何不降了我大哥刘备,和你哥哥团聚呢”庞德一听破口大骂“你们这群小人知道什么,丞相他英明神武,威震天下,刘备不过一介庸才怎么和曹操比,就算死也不会投降的。”关羽眼见劝降无望就把庞德给杀了,就这样这个威猛忠诚的硬汉死在了关羽的手上,曹操知道之后非常伤心,几度落泪。
李贽评价庞德:庞德舁而行,志已必不两立,非彼即此,定当一伤.此亦丈夫图事之法也。天下事只有成败两途;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庞德者,真丈夫图事之样子也,可取可取。云长欲降庞德,庞德不降。两两丈夫,俱堪敬服。
与“正史上庞德怎么死的?庞德死后曹操知道后非常伤心”相关的文章
明武宗是昏君吗?明武宗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正史多评价他荒淫无度,只知玩乐,他设立的豹房只不过是用来他更好地躲避群臣的劝谏,方便自己能够享乐!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史料记载正德三年,武宗不堪枯燥的生活,索性离开紫禁城,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是武宗的行乐场所,过去人们总认为武宗在那里仅仅是沉溺女色,,其实在豹房里还有男宠,大臣为皇上沉溺男色而不思子嗣大事深感忧虑,纷纷上奏疏劝谏,但武宗仍我行我素,最终武宗皇帝死后也没留下一个子嗣!,
在武宗当政时期,朝廷上有大名鼎鼎的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他们胡作非为,就是他们提议让皇帝住进豹房,之后武宗随他们尽情玩乐,不理正事,国事衰微!
但是就在近几年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豹房不仅仅是用来玩乐的场所,也是武宗用来治理朝政的政治中心与军事总部! 而且明武宗并不是人们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理由有以下几条:
其一 ,武宗死后无子嗣,只能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就是有名的嘉靖皇帝,而嘉靖皇帝对这位堂哥既没好感,有没血统传承,因此后朝皇帝贬抑前朝皇帝来凹显自己圣明也就无可厚非了,因此嘉靖皇帝《明实录》也就多录其恶,毫不避尊者讳了,因此便将八虎乱政的罪过一股脑的添给武宗,使得武宗的荒唐天下皆知!
其二,即使史书所录也常常错误百出,互相矛盾,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武宗,需要后世读者仔细辨别!
其三,武宗虽然不入大内,但常常处理政事,国家的重大事件,仍然由他决定,有时不愿宣旨,就让司礼监代为宣旨,武宗虽然荒唐。但在处理大事上一点也不含糊!
其四,武宗处事果断,弹指间处决刘瑾,平诸王之乱,大败蒙古王子,多次减免赋税,而且正德年间国建有很多贤明的大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武宗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昏君!
我们现在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但武宗确实是一个比较荒唐的皇帝,其后大明逐渐走下坡路,其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不得不警惕!
查看更多与“明武宗是昏君吗?正史说他荒淫无度,事实其实不简单”相关的文章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导致各路诸侯割据一方逐鹿中原。从西凉领兵入京的董卓,因为掌握朝政大权后胡作非为,成为了全天下欲除之而后快的大恶人。
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虎头蛇尾,在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后草草结束;朝廷官员或实施刺杀,或联络外援,均以失败告终;最终,王允巧施连环计,四两拨千斤,策反了吕布这个董卓的得力臂膀,顺利将董卓除去,为天下除去了大害。
毫无疑问,王允是一个功臣,拯救天子和朝廷于危难时刻,这在古代绝对是泼天的大功,已经可以因功封爵了,对于一个文官来说,足以笑傲天下名垂青史了。除去董卓后,王允获得了总理朝政的权力,成为东汉朝廷的掌舵人。
董卓虽然死了,但是其势力并未瓦解,王允设计诛杀了董卓充其量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后续处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事实证明,王允高兴的太早了,或者说除去董卓之后有些得意忘形了,听不进人言,屡屡出昏招。
一、固执己见缢死蔡邕
董卓死后尸体被放于街市中“展览”,受到董卓知遇之恩的蔡邕,竟然趴在董卓的尸体上大哭,王允怒斥蔡邕后,不顾其他大众的劝阻,下令将蔡邕在监狱中缢死,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正史中,王允除去董卓后与大臣们一起喝酒庆祝,蔡邕也是与会者之一,在喝酒的过程中因为想起了董卓对自己的知遇提拔之恩,于是出言感叹,或许是触动了感情,竟然快哭了,王允大怒之下将蔡邕关进监狱里,没过几天蔡邕就死了。
无论是小说还是演义,王允在这件事中的表现,都是不光彩的,执意杀了名满天下的文学家蔡邕,让人看清楚了王允狭小的度量,或者说出于嫉妒不允许有人比自己优秀,这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该有的思想,能够有一时的成功已经很难得了。
二、拒绝赦免董卓四将
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后,派兵赶往郿坞,将董卓的家属全部诛杀,董卓手下的四个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因为害怕领兵西逃了。在情况明朗后,这四人联合给朝廷上表,表示愿意悔过归顺,请求朝廷赦免他们以往的罪过。王允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四人的投诚,明确表示这四个人必须杀了,结果在贾诩的建议下,这四人联合起兵攻打长安,不久之后天子和朝廷再一次陷入了危难之中。
拒绝赦免董卓四将,充分暴露了王允目光短视的特点,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后,皇帝手中已经没有了亲手控制的军事力量,西凉军成为了时局的掌控者。董卓死后,四将西逃时带领的军队成为了首都长安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对四将的归顺及赦免请求,王允的拒绝何其愚蠢,将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
三、任由吕布领兵出战
四将在贾诩的撮合下联合起兵攻打长安,总理朝政的王允派吕布领兵西进迎敌,有勇无谋的吕布很快就败了,四将兵围长安,并在数日后在内应的配合下攻入长安。从拒绝四将到长安陷落,在此期间王允除了派吕布出战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应对办法,即使在吕布兵败后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可以看出王允不懂军事且任人唯亲,不以才能任用大臣。比...
查看更多与“正史上王允怎么死的?为什么说王允死在自己手里”相关的文章
不管是正史上的临阵对决,还是演义中的武将单挑,都令人热血沸腾。不过,很多三国迷心目中,都有一大憾事,那就是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与常胜将军赵云,无论是正史上,还是演义中,都未曾交手,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他们有机会一战,胜负会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对比,尝试推测一下,他们交手的结果。
一、在正史上
(1)论骁勇
在真实历史上,武将几乎没有阵前单挑的机会,但是一员将领,骁勇与否,对一场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赵云最能彰显本身武艺的一战,是汉水之战。在这一战中,他仅率几十骑,救援被敌军包围的黄忠,数度冲散了敌军的队形。比起赵云,吕布表现自己骁勇的机会则比较多,例如,他寄袁绍篱下时,为击败黑山贼,数度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再如,他离开袁绍的时候,“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再加上,陈寿数度提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有虓虎之勇”,等等,可见在这一方面,吕布应该是略胜一筹的。
(2)论智计
在正史上,吕布虽勇,却几乎屡战屡败,虽然他曾凭借自己的口才,策反了袁术的盟友,但是在战场上,他却没有用计破计的记载,而且不管是著《三国志》的陈寿,还是时人陈登,都对他作出了有勇无谋的评价。但赵云却在汉水之战的时候,大摆空营计,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体现了自己的智慧。因此,在这一点上,赵云扳回一局。
(3)论战绩
在很多人心目中,吕布一直是个屡战屡败的存在,例如孙坚、曹操、李傕、郭汜都曾击败过他,甚至一个不知名的李进,也能将他驱逐。但是濮阳之战,他曾包围曹操、其部将高顺曾击败关羽、张飞、夏侯惇,他自己也在张飞手下夺过城池。比起吕布,赵云单独统兵的机会较少。但是他从征荆州,独自统兵攻打益州,汉水之战统兵等,都没有失误。然而,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第一次遇上一流名将,即曹真,虽然最后力挽狂澜,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是先败一场,也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一局,他们算是不分胜负。
二、在演义中
(1)论单挑战绩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和赵云,都算是单挑无敌的存在,例如吕布不输张飞、关羽、许褚、典韦也在他手上占不到便宜。而赵云遇上名将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利落的将对方刺于马下,例如高览、朱然,偶尔与会出现不分胜负的情况,例如穰山之战他单挑许褚,年迈之时单挑姜维等。由此可见,在演义中,若只论单挑能力,两人应该难分伯仲。
(2)论突围能力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得知,赵云是一个孤胆英雄,一人一马,便能大杀四方。例如穰山之战的时候,他在许褚、李典、乐进三人的包围下突围而出;长坂坡之战的时候,他怀抱阿斗,杀了个七进七进,斩将五十余员,等等。而吕布虽然能在刘关张三人的包围下全身而退,遇上曹操六员大将包围,也毫发无伤,但是他带女儿出城,联合袁术的时候,却被曹军结结实实的打了回去,未能成功。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吕布是不及赵云的。
(3)论箭术
作为一员悍将,仅有武艺还不足,他们还需要比拼箭术。而这一点,吕...
查看更多与“对比赵云吕布在正史演义中的表现,就知道谁更厉害了”相关的文章
众所周知,在演义当中可以说有着许多武艺高强的武将。比如赵云,关羽,张飞,吕布等人,单看这些人可以说是演义当中的武艺超群的存在了。那么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赵云和吕布了。这两个人可以说都是武力过人的强者,无论是赵云的七进七出,还是吕布的三英战吕布。都可以说彰显了他们的武力,帮助他们奠定了演义武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如果这两个人到了正史当中,到底都是个什么水平呢?如果二人交战到底谁能取胜呢?
首先先来说一说吕布,在正史当中吕布的能力其实还是可以的,一向有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要知道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单看这句话就能看出吕布的能力了。
但是如果是说吕布真的天下第一,确实是有些太过于过分了。毕竟在演义当中吕布可以说战功彪炳,但是如果到了正史当中,就不一定这么强了。
如果是正史当中,吕布唯一有记载的战斗就是单挑郭汜的战斗了,据《英雄记》原文记载: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当时来看其实郭汜虽然实力不强,但是也绝对不弱。不能拿演义当中对于武将的眼光来分析正史里面的事情。当时按照正史来看的话,郭汜手下兵多将广,直接进军洛阳给董卓报仇。而吕布手下军队并不算太多,应该是准备冲杀一阵之后逃离。毕竟前一阵子刚刚斩杀了西凉军的老大董卓,洛阳城池里面的军队,除了亲兵基本上和吕布是离心离德。
而且吕布面对郭汜,直接就把他刺伤了。后来是郭汜手底下军士冲杀,才救走了郭汜。要知道演义当中什么万人敌的情节,显然都有着夸张的因素在里面。
到了正史当中就算是个人勇武再强悍,面对数百人的围困也是难以逃离。从这个角度来看,吕布一个人在战场上刺伤郭汜,然后自己一个人逃离,还是有点水平的。只不过能力没有演义当中那么强悍罢了。
那么说完了吕布的武艺,再来说一说赵云的武艺。许多的赵云的粉丝可以说对于长坂坡七进七出十分的喜爱。正是在这一战当中,赵云单枪匹马直接杀破了数万曹军的围困,让人看上去热血沸腾,先后斩杀曹魏武将五十余人,直接奠定了赵云超一流武将的地位。那么到了正史当中,真正的长坂坡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赵云在正史当中的战绩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先来看看这《三国志》对于赵云的描述,《三国志·赵云传》: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要说起来这赵云一开始其实是跟随公孙瓒的,最早黄巾之乱那阵子。赵云就直接起兵跟随公孙瓒了。后来转而跟随刘备,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生了长坂坡之战。
刘备和北方的曹操交战被曹操击败。数万民众感恩于刘备仁德,因此跟随刘备离开。后来曹军杀到,刘备和儿子以及妻子失散,正是赵云一路护送着刘禅和夫人,最后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但是要注意的是,赵云并没有和曹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从史书对于当时的描述就能看出来: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
查看更多与“正史中赵云吕布交战谁厉害?两者的战绩到底怎么样”相关的文章
却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费了不少的力气才见到了诸葛亮。两人坐定之后,诸葛亮就为刘备做了一番设想和展望,定下了今后刘备要走的基本路线,这段也被人们称之为“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告诉刘备,在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就要实行一个政策,什么呢?联吴抗曹。
刘备后来果然就遵循了诸葛亮的意见,并且两家第一次合作就取得了一个大胜利,在赤壁一把火将曹操吓得不轻,可见诸葛亮这种路线是没错的,至少曹操也不敢有太大动作了。可是,后来问题出在了关羽身上。当孙权的使者过来提亲的时候,却被他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给堵了回去,孙权因此开始记恨关羽。
在刘备他们忙着北伐之际,吕子明白衣渡江,斩杀了关羽。顿时,蜀国上下皆骇然。刘备更是哭得昏了过去,大喊着要为自己的二弟报仇。但是随后不久,这个主要的仇人,吕蒙,却突然死了,死得那么突然,甚至都不给大家一个准备。也因此,就有了许多说法。
《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为了增强艺术性,直接将吕蒙的死放在了关羽的亡魂上。说是在庆功宴上,吕蒙正要结果孙权赏给他的酒,却突然发狂起来,还大声喊道,说我活着不能吃了你的肉,但是死了一定要索了你的魂。并且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就是汉寿亭侯关云长。说完就倒在了地上,死了。
很明显这样的说法是经过艺术性处理的,不能当真。那么吕蒙究竟是如何死的呢?就曾经有人猜测是孙权害死的,一方面是吕蒙立了太大的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缓和和刘备之间的矛盾。
但是吕蒙自始至终是忠心的,功高震主一说自然不成立。而后者也不太可能,吕蒙去偷袭荆州你都同意了,再说关羽已经死了,你再杀了吕蒙岂不是更降低了自己的实力,何况刘备他们那种情谊,岂是杀了一个吕蒙就能解决问题的呢?
其实,这是吕蒙自身的问题,因为他本来就是体弱多病的,这在三国志里面也有记载。不然当吕蒙说自己生病了,关羽怎么会相信,最终导致白衣渡江之计成功呢?可见他的确是身体不太好。在经过擒关羽这一场大战时候,吕蒙应该是病倒了,最终才死去。
与“三国演义中的吕蒙突然暴毙,正史上吕蒙之死有何不同?”相关的文章
谈起三国吕蒙,大家对他的印象应该是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吕蒙作为一名战胜国关羽的大将,吕蒙怎么死的也是人们比较好奇的问题。据正史记载,吕蒙之死是因为染上了不可抑止的瘟疫发病而亡。
吕蒙染上瘟疫不治身亡
正史中记载吕蒙怎么死的没有用多少文笔,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江陵一战之后孙权想要加封吕蒙,但不巧吕蒙染上瘟疫,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诊治护理,并且下令,在国内招募医者,有能治好吕蒙病的人,赏赐千金。 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碌,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
如发现吕蒙吃下点东西,孙权就高兴,对手下人有说有笑;如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命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但吕蒙终于在内殿中去世,吕蒙之死时四十二岁。
《三国演义》吕蒙怎么死的:关羽索命
三国演义里吕蒙之死是因为关羽索命。吕蒙尽收荆襄之地后,孙权犒赏三军,大设宴会为诸将庆功。孙权亲自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 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
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罗贯中要突出关羽的英雄气,就是死后也有报仇雪恨,就像大家电视剧里看到的,有人要死时威胁对手说:“我死后化作厉鬼也要缠着你”。于是虚构了关羽亡魂索命吕蒙之死这个情节。
《新三国》吕蒙怎么死的:孙权处死
《新三国》对吕蒙之死这点表现的特别明显,吕蒙是周瑜提拔的,对周瑜忠心不二,但是对孙权就隔着一层了。而皇帝希望每个人都对自己忠心,而不是只忠心于某位大将,这是作为将领的大忌呀。周瑜只是吕蒙的前任 boss,而孙权才是他俩的终极 boss, 吕蒙却偏偏犯浑,为了死去的前任 boss 而得罪了现任的 boss,不死 于非命才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永远是在外将军死于非命的潜理由,哪个君王都不会允许不听话的将军的,将军是家将,是唯主子之命是从的。吕蒙对孙权已经是阳奉阴违了,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可能不传到孙权的耳中,他的身边是不可能没有皇帝的耳目的。
与“三国吕蒙到底是染瘟疫而死还是被孙权害死?来看看正史的记载”相关的文章
说起太史慈这个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的耳熟了。太史慈可以算的上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一大猛将了,由于在三国时期关于吴国的战事不是很多,所以太史慈在三国当中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的,也不是很出名,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存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下太史慈这个人吧,看看太史慈最后是怎么死的。
说到太史慈的死亡原因我们就不得不从两个方面去探究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当然就是从小说和演义方面去说这件事情,再就是从正史上去探究这个事情,话说正式和小说对于太史慈的死亡原因解释还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我们要分清楚,避免闹了笑话,先从小说开始说起吧。
我们先来回顾回顾演义中当时的情况,话说当时有这么一号人物叫戈定,戈定其实是太史慈的同乡人了,当时他混入了杂军,然后跟随着大部队一起进入了合淝城了,然后找到了东吴被掳了去的养马的后槽这个人了,两个人就商量看怎么联合外面的吴军逃跑。戈定就表示其实他已经派人报告了太史慈将军了,今天晚上是一定会来接应的,让后槽想想到底要怎么办?,其实后槽早就想好了办法了,其实现在合淝这个地方离中军事非常的远的,到了晚上是不能太冒险的攻入了,但是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先在草堆上面放一把火,然后让戈定跑到城的前面去喊有人造反了,这个时候城中必定会大乱,这个时候去刺杀张辽,是没有防备的,其他的军士已经都走开了。戈定表示这个计划真的是天衣无缝啊。
当晚张辽就胜利回城了,犒赏了三军,但是这个时候竟然出现了骚操作了,话说得胜回城不应该是解甲休息吗?但是张辽表示不许解甲宿睡了。麾下将士们都问这帐都打赢了,吴兵已经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为啥还不能休息呢?张辽表示,其实并不能这么想,也不能这么做,做为将军,作为将士,我们不能以为胜利了就高兴,也不能以失败就担忧,如果这个时候吴国士兵乘我们不备,打过来了,我们改怎么办呢?我们该怎么应对呢?所以今天要继续防备,而且要比其他其他夜晚的时候更加谨慎。
话还没说完,这个时候城后寨就起火了,同时响起了一片叫反声音,报告的人不知道多少。张辽这个时候走出营帐上马就去查看情况,带了亲信十几个人,边走边问,这么急的喊声,可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张辽也发现了情况了,怎么可能有一整座城池的人都是造反的,这次造反的人,是故意惊咋士兵的,所以如果谁在制作混乱要斩了。
没过多久就看到李典擒拿了戈定和后槽,张辽问清楚了状况,马上把二人给斩了,这个时候就听到城门外面锣鼓喧天,喊声大震。张辽表示这应该就是吴兵的外应了,可以将计就计,于是就让人放下吊桥,在城里面放一把火,让总将士们一起叫造反了。太史慈那知道是陷阱,见城门大开,以为城里面发生了变故,挺枪纵马就先冲入了成里面,这个时候城上一声炮响,只见漫天的箭雨朝太史慈射来,太史慈发现不妙,急忙的撤退,身上中了不知道多少箭。接着就是李典还有乐进等人杀出来了,吴兵损失了大半,张辽等人穷追不舍,还好有陆逊,董袭等人杀了出来,救了太史...
查看更多与“猛将太史慈怎么死的?演义和正史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夏侯惇是曹操最喜欢和信任的大将之一,深受曹操重用,他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一生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异常勇猛,可以说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
那么,夏侯惇是怎么死的呢?真是被吓死的吗?正史是如何记载的?结局如何?
夏侯惇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之后,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将侮辱老师的人杀了,其性格刚烈可见一斑。
濮阳之战前,曹操率军去打陶谦,让夏侯惇留守濮阳,张邈叛变,勾结吕布打曹操,当时,曹操的家属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去保护,结果,在半路上与吕布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吕布随即退走,可见夏侯惇之猛。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能逼退吕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演义中,夏侯惇还和关羽打了个平手,武艺非常高强。吕布退走之后,偷袭了濮阳,夺取了夏侯惇大军的辎重。并派人诈降,趁机挟持了夏侯惇,索要大量财物,夏侯惇军大乱,不知所措,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带兵在夏侯惇营门口,命令诸将按兵不动,安定了局面。然后派人去见挟持者,说,按照我们的国法,可以不顾人质的性命,直接击杀挟持者,结果,挟持者害怕了,放弃了抵抗。
夏侯惇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曹操还下令,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当时击杀挟持者,不用考虑人质安全,从此以后,挟持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了。
后来,夏侯惇在与吕布的交战中,左眼被射瞎了,此后,军中都称他为盲夏侯,夏侯惇听了非常厌恶,照镜子时,将镜子摔在地上。
在演义中,夏侯惇更猛,被曹性射瞎了左眼,夏侯惇拔掉箭,上面带着眼珠子,夏侯惇说,父精母血,不可丢弃,随即吃下,追上去一枪将曹性刺死。其威猛强悍,异于常人。曹操后来便让夏侯惇做一些类似屯田的事情。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曹操很看重夏侯惇,经常和夏侯惇一同出行,乘坐同一辆车子,甚至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诸将谁都比不上曹操对夏侯惇的礼遇。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夏侯惇后来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吓死的吗?
在演义中,夏侯惇是被吓死的,说是曹操病重,召夏侯惇前来议事,夏侯惇来到殿门前,忽然看到被杀的伏皇后、董贵人、伏完、董承等人的阴魂,吓得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很快死了。
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夏侯惇的死因,只是记载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死了,死因不详。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与“历史上夏侯惇怎么死的?看看演义和正史中都是怎么描述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