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作为两种切实可感的色彩在《红与黑》中出现了多次,为思考这两种色彩的深层的象征意义和挖掘小说的主旨提供了基本信息。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与黑读后感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地方,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法布尔用他一生大量的时间观察千奇百怪的昆虫,收获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观察到了昆虫们的所有习性,并且不断思考,必要时总会将昆虫带到家里养,以便观察。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蝈蝈……它们都像你的亲密朋友一样,给你讲述它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寻常的故事。
法布尔倾注一生在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中,他怀着父母对子女一样的爱心,记录了昆虫的生命过程,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敬畏和赞美。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其中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法布尔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最终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
这个暑假,我读了英国作家安娜·西维尔写的小说《黑骏马》。这本小说以一匹马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历经磨难的一生。
黑骏马的皮毛乌黑发亮,前额上还有一点显眼的白色皮毛,像一颗美丽的星星。它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格温顺、聪明机智的它深受主人的喜爱。可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发生了变故,它不得不被卖掉,而且一连被卖了多次。遇到心地善良的好人时,它就会接受到很好的训练;遇到不懂马儿的外行人,它便被弄得遍体鳞伤;遇到粗鲁残暴的野蛮人,它更是被鞭子打的奄奄一息……它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依然卖力工作,温顺友善,最后在一家爱护动物的主人家安享晚年。
黑骏马坎坷的经历打动了我,它的善良更是感染了我。人类如此虐待、伤害它,它却仍然始终如一地任劳任怨,实在让人感动!动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缺少不了它们。人类应该和动物、植物和谐共处。就像作者...
查看更多通过看影视剧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开拓我们的思维模式,经典台词代表着影视作品的核心理念传递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经典电影电视剧中的台词,代表着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和信念,有哪些让你深入感悟?如果你对“亲密敌人台词”有兴趣以下信息可能对你有帮助,希望这些句子能够让你的心灵得到一次美丽的旅程和升华!
1、他们曾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却最终因为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变成了亲密的敌人。
2、尽管他们仍然关心对方的一切,但情感的转变已经让他们变成了既爱又恨的亲密敌人。
3、当两人走到了感情的尽头,他们明白亲密与敌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既是情人又是敌人的关系悄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4、"你从来没想过我会这么狠心吧?" -主角面对被背叛的朋友时的自言自语。
5、"别以为你赢了,我会有报复的机会!" -主角在失败后的霸气宣言。
6、"我知道你正在想什么,但你应该知道我也知道你在想什么。" -主角以同理心取得对手的信任。
7、在政治斗争中,亲密敌人之间不断地勾心斗角,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我知道我们之间有很多误会,但是我还是相信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主角和对手做出和解时的和平呼吁。
9、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他的亲密敌人的本性。
10、"每个触碰都像是一场火药味的战役。" - 当我们相遇,我不禁感到血液沸腾,仿佛要引爆所有的情绪。
11、"你带给我甜蜜的痛苦,我愿意为此陷入无尽的循环。" - 即使我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伤害,但我还是无法割舍对你的眷恋。
12、他们拥有着深深的亲密感,却在对方的言语中发现了最刺耳的敌意,使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13、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如今成了对方心头的刺,每一次相互碰撞都仿佛在挖掘彼此的弱点。
14、当亲密变成了敌意,他们开始无情地伤害对方,彼此间的言辞已经不能再给予安慰,只能挑起更多的争吵。
15、"我们之间的争斗永无休止,却也让我们彼此更加强大。" - 尽管每次的对抗都让我们筋疲力尽,但我们却在这无尽的战斗中逐渐成长。
16、在这段曲折的感情旅程中,他们不断试图修补破裂的关系,但每次尝试都只会深深地刺痛彼此,增加了敌对的氛围。
17、"你应该感到荣幸,因为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手了。" -主角对于战胜对手后的告别。
18、他们曾经以为彼此是最好的伙伴,现在却沦为了最危险的敌人,亲密的纽带变成了激烈争吵的导火索。
19、"我承认我愚蠢地相信过你,但从此以后我将不再相信任何人!" -主角受到背叛后的自我评价。
20、"我和你之间没有胜败之分,只有生和死的区别!" -主角在决斗中的战斗口号。
21、"我不会像你一样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主角对于对手的攻击,坚定地宣示自己的信念。
22、"我们的敌对背后隐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吸引力。" - 尽管我们似乎无法和解,但我却对你的神秘感情充满了好奇。
23、"你的眼神充满了挑战,让我想不出应对的策略。" - ...
查看更多今天小编要讲一个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那就是成语故事草木皆兵,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不要去低估敌人的力量。
公元383年,秦始皇苻坚基本统一了北方,率领90万兵马进攻东晋。 东晋任命谢石为将军,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名精锐士兵作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八千骑兵进城。 他听了苻融的判断,并认为晋军是脆弱的,只要他的后续部队到来,他们一定会赢得重大胜利。 因此,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找谢石,劝说他投降。
朱序本来是东晋的官员。 见到谢石后,他报告了秦军的部署,并建议晋军进攻洛涧(今东陆河,淮南,安徽)在随后的陆军到来之前。 谢石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兵进攻秦营,结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晋军取得胜利,朝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被打败,晋军正朝寿阳进发。 他大吃一惊,立即与苻融一起上了寿阳山顶,亲自观察了晋军在淝水另一边的动向。 那是一个冬季中期,又是阴天,从远处看,淝水是空的和灰色的。 仔细看,有许多桅杆,军舰密密麻麻,晋军手持剑戟戟,阵容十分齐整。 他不禁暗自称赞晋军的有序部署和训练有素。
然后,苻坚再次向北看。 有八公山,山上有八个连绵起伏的山峰,地形十分危险。 晋军大本营驻扎在八公山脚下。 西北风拂过时,山上摇曳的植被看上去像无数的士兵在运动。 苻坚的脸色瞬间惨白,他惊恐地转过身,对付荣说:“晋军是强敌,怎么能说是个弱军?”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划,命令军队微撤,让晋军在淝水的决战。 结果,秦兵退缩时被践踏,被击败并返回北方。
当军队被击败时,心态不稳,心里会比较虚,没有底气。 它将所有植被视为敌军。 它还描述了在极端恐慌中的可疑幻想。
当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人可以保持安静和镇定,而另一些人则感到恐慌。 通常,能冷静思考的人会顺利逃脱危险情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低估敌人的力量。 只有了解自己和敌人,我们才能赢得所有战斗。 当敌人出现时,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与“成语故事草木皆兵 不要去低估敌人的力量”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成语故事草木皆兵,被敌人击败后的恐惧心理。
在东晋时期,先秦强盛的秦朝总想吞并晋。秦王苻坚亲自率领900000大军攻打晋国。晋派谢石将军和谢玄将军率领八万人参战。苻坚傲慢至极,根本不重视薄弱的晋军。
然而,谁料到先锋队和晋军在第一场比赛中会被击败,他就惊慌了,当他和他的兄弟晚上到前线视察时,他看到晋军的军队是一支严格的队伍,士气高昂,然后看着驻扎在八公的山晋军,就好像山上到处都是士兵一样!
这场战争后,秦军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军队的心动摇了,许多士兵都很害怕,一个接一个地跑开了。
苻坚转身对哥哥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我们怎么能说晋军不够强大呢?上一次失败的战役给苻坚的心投下了不祥的阴影。他命令军队依靠飞水北岸,利用其地理优势,企图扭转战争。
谁知道此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了一个要求,让秦军稍微后退一点,放弃一点地方,以便过河打仗,嘲笑不懂常识的晋军将领,想在晋军忙过河不方便打的时候给金军一个突然袭击,所以他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要求。
之后,晋兵和秦兵在淝水作战,谁知道,在落后军队的命令下,秦军士兵像潮水般冲入了一支军队,而晋军则趁机过河追赶,杀了秦军,丢了头盔,丢了盔甲,身体到处都是,秦军被彻底击败,损失惨重,秦王苻坚受伤,苻融兄弟也被杀。苻坚匆忙逃走。听到风的声音,他以为敌人又在追军队了。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飞水战役。
今天学到的成语是草木皆兵,这是对军队被击败撤退时军队的行为的隐喻;把所有的草木都当作敌人的士兵。它还描述了当你非常害怕的时候偏执狂的错觉。在这个故事当中是被敌人击败后的一种恐惧心理,这也怕那也怕的。
查看更多与“成语故事草木皆兵 被敌人击败后的恐惧心理”相关的文章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向来关系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阖闾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于是就率兵攻打越国。当时,吴越两国在携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地方,发生了一场激战。阖闾自信满满,原以为这场仗自己可以稳赢。结果却被打败了,而他自己又受了箭伤,再加上年纪大了,回到吴国没多久,就去世了。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的时候提醒夫差道:“千万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从此,差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这个嘱托,并叫人经常提醒自己。每当他经过宫门的时候,他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高喊:“夫差!你忘了越王将你父亲杀害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夫差还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難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攻打越国。当时,越国很有能力的大夫分别是文种和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已经快要三年了。看来他们这次前来是决意要报仇雪恨,来势汹汹。我看我们不如牢牢守住这座城,千万不要和他们展开战斗。”
勾践不同意,便带领大军前去跟吴国人战斗。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交战,最终,越国惨败。
勾践带着五千名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这时候,勾践已经走投无路了,他连忙向范蠡求教说:“我如今真的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以至于到了今天这步田地。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便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卑辞重币,在夫差面前说了越王勾践愿意投降。夫差想要答应,但是大臣伍子胥却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小人,于是就私下将一批美女和珍宝送给他,请求他在夫差面前为勾践讲好话。后来,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劝说,夫差最终不管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前提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做人质。文种便回去向越王勾践报告了此事。于是,勾践便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之后,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如此这般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真意地归顺自己,便将他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担心眼前的安逸生活会消磨自己的志气,于是,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会先尝一尝苦味,还扪心自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勾践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做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颂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变得富强,于是,他就亲自参加耕种,让自己的夫人织布,以此来鼓励老百姓开展生产。由于越国遭受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于是,勾践便制定出了一整套奖励生育的制度。勾践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则虚心听从他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心中都拧成了一股绳,一心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强盛。
后来,在勾践的发愤努力下,经过“十...
查看更多与“勾践灭吴的故事:厚积薄发,找准时机给敌人致命一击”相关的文章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大浪淘沙,淘尽天下英雄,但是尘埃落定之时,英雄苦泪,都付笑谈。就算是三国时期最璀璨的明星诸葛亮,饶是机关算尽,才智过人,到死仍然有忌惮之人。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有人说肯定是魏延啊,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就在诸葛亮北伐失败,在五丈原将死之时,用七星灯向天借寿。但是魏延一时不小心将灯碰灭,致使续命失败。诸葛亮在将死之时暗下杀棋,让杨议和马岱算计杀死魏延,当看到这儿时,观众唏嘘不已的同时又疑问,为何诸葛亮到死也要拉上魏延,莫非他就容不下这么一员大将吗?
事情真的如电视剧所演那样,魏延早有反骨,诸葛孔明为全局安稳无可奈何而除之?其实,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
历史上魏延的确很有才华,但是他恃才傲物,就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所以蜀国绝大部分官员对他避而远之,唯有杨仪常常与他硬碰硬,所以这两人的之间一直都是水火不容。
这个杨仪是个文人,胸怀并不大,杀魏延之心也早已有之。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因劳成疾,自知命不长久。所以他立下遗言,要求魏延断后,但遗言中 没有说到要杀魏延,仅仅说假如魏延不愿听命,就随他的便吧。但是杨仪便借向其他将领传达诸葛亮遗言的时机,顺口说到了杀魏延,诸葛亮已死,自然谁也没有怀疑这遗命真假。
果然,大军撤退后魏延无法忍受别人对他发号施令,扬言要和敌军决一死战,杨仪便趁此向朝廷上书除掉了魏延,史载诸葛亮早已料到忧虑个性执拗的杨仪事后会对魏延进行政治清算,所以飞鸽传书给成都的后主,退军以后夺去杨仪军权,但是仍没有救回魏延一命。
据《三国志》记载,杀了魏延以后,杨仪害怕报复,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魏延三族,不过他最后的的下场却是在狱中自杀身亡。
可惜的是,魏延身为蜀国为数不多的大将,死后尸骨无存,而诸葛亮,也背上了死后设计杀魏延这一千年黑锅,那么各位亲爱的读者,你又是如何看待魏延之死的呢?
与“如何看待魏延之死?魏延之死生前的敌人是谁”相关的文章
关于三国时期董卓帐下都督华雄与刘备帐下马夫关羽之间的那场经典之战,相信网友们都知道,温酒斩华雄是何等的英勇豪气。不过这个故事虽然精彩,但毕竟是出自于小说家之手,事实上,华雄并不是关羽所杀的,他们两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面,而真正杀死华雄的人是孙坚。
其实在前面的文章中老兵已经介绍过了,在各路诸侯起兵讨阀董卓的时候,刘备兄弟其实并没有参加,就连演义中他们所依附的诸侯之一公孙瓒都没有参加。更不可能有刘、关、张兄弟了。所以包括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些经典的战例都是罗费中虚构的。
温酒斩华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说的是: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各领兵将在洛阳外围驻扎,刘备带领关、张等人也随公孙瓒来了。各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孙坚为先锋,歃血为盟。会后,首先由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董卓以华雄为骁骑校尉,迎战孙坚。将孙坚打败,斩其部将祖茂,然后又斩了鲍中、俞涉、潘凤等大将,各路诸侯震惊,袁绍叹息说:“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谁知袁绍刚刚叹息完,就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说是关羽。
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包括袁绍在内的多数诸侯都看不起这个刘备帐下的马夫,只有曹操眼光独到,赞其勇而斟热酒为其壮胆。这关羽更潇洒,他跟曹操说等下再喝,只顾提刀出帐。只听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四起,各路诸侯正惊疑不定,关羽已提着华雄的人头回到帐中,而曹操手里的那杯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但是真实的历史上,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华雄都是被孙坚所杀的。地点也不在汜水关,而是在阳人。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初平元年,董卓专权,袁绍、刘岱、乔瑁、张邈等公推袁绍为盟主,兴师讨伐董卓。
而且在这场战役中最卖力的就是先锋孙坚,他带着自己的部队驻扎在阳人,吕布等兵马追杀过来,但是当时吕布内部发生了内讧,部队有点散,号令不一。被以逸待劳的孙坚抓住机会,率部反击,然后就“枭其都督华雄等”。
以上基本就是历史上华雄之死的前因后果,跟关羽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刘备和关羽等人没有参加讨伐董卓之战,同一时期他们在哪里呢?原来刘备鞭打督邮,弃官亡命之后,不久就赶上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毌丘毅到丹阳募兵,刘备一小伙人就跟了他,在下邳遇到黄巾军,力战有功,又重新当了官,便被任命为下密丞,后来又做了高唐尉,最后升到高唐县令。但是最后又被黄巾军找败了,只能去投靠公孙瓒。
从以上史料来看,各路诸侯讨代董卓的时候,刘备大概还在下密当县丞,或者到高唐做县尉、县令。准确的说,还属于朝廷的人,也就是说他是董卓那边的人,属于政府军,跟华雄是一边的,那么关羽与华雄如果在战场上碰到的话,也应该是战友,而不是敌人。
与“关羽不可能斩杀华雄,他和华雄应该是战友而不是敌人”相关的文章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俗话说:大意失荆州。很多人把关羽丢掉荆州的原因归结为大意轻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关羽的失败,更多的在于他没有看清敌人的实力。
关羽的前半生,虽然主子刘备一直很狼狈,但是关羽作为将领还是一直很有威望,堪称天下名将。即使在斩颜良、水淹七军等威震华夏的事发生之前,曹操就非常欣赏他了。
但是,正是这个原因,让他过于看重自己的实力,忽略了敌人的实力。
首先从双方人数上说,关羽攻打樊城时,总共有大军五万左右,而敌方呢?曹仁守城的大军是两万左右。看起来关羽兵力更多,但是关羽是攻城方啊!兵法云:十围五攻,也就是说,五倍于敌人,才可以尽量选择主动进攻,这还是双方野战的情况下。
关键是,曹操那边的援军是源源不断的。
首先是于禁庞德的七军,后来大将徐晃又带来数万军马,这还不止,到最后时,曹操方又有十二营兵马赶来。这些兵马都是曹操的精锐大军,这其中就有五千铁骑,翻开《三国志》就会知道,那是曹操的特种兵部队,战斗力极其强大,这些随后赶来的曹军兵马总数应当在十万以上,但这些曹军兵马只是面对面的强敌。
这还不止,背后的孙权,也是虎视眈眈。吕蒙、陆逊、蒋钦分别率兵出击,也带了许多人马。算下来,曹魏、孙吴两方兵力的总和不下于二十万大军,而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就已经损失了不少兵马,等曹孙两方夹击时,所剩兵马更是少,可想而知关羽面对的是何种战局。
当然,并不在多而在精。精在哪里?除了兵的素质之外,将的才能也非常重要。关羽这边,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名将,而且他是大帅啊,他不能带兵出战啊,否则谁指挥?反观曹操这边,曹仁、于禁、徐晃、庞德等都是响当当的将才,虽然没有关羽勇猛,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而且,曹仁守城时,还有满宠这个谋臣在一旁出谋划策。
可怜的关羽只有一个谋士马良,而在成都的刘备、诸葛亮也是对这场战斗知道的不多,只以为是一般的战斗,都相信关羽的能力,所以都不闻不问。最终在兵绝粮尽之际,一代名将关羽终结了一生。
这么看来,关羽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了:关羽仅借几万残兵和曹孙两军二十万大军对垒,而且以孤身一个名将对抗那么多名将,又是在最骄傲的时候打仗。俗话说,骄兵必败,关羽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与“历史上关羽失荆州,关键在于他没有摸清敌人的实力”相关的文章
成功男人背后的优秀女人,自然不只有老婆,还有母亲。但是,优秀的母亲,教给儿子受益终生的品质,还是隐忍。面对欲望,懂得克制,有所取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个优秀的女人,多是老婆。因为老婆相较母亲来说,作用更大更持久。这样的老婆多是贤内助,一类是培养男人的黄月英,让诸葛亮敬;一类是襄助男人的张春华,让司马懿怕。但是,怕老婆的司马懿打败了敬老婆的诸葛亮。
司马懿能忍,会忍,忍了一辈子。这都得益于怕老婆。连最亲近的老婆都可以隐忍,还有什么事不能隐忍。历史上关于张春华的事,只记载了两件。虽然语焉不详,依然可以从细微之处推演出来。张春华年少时,就美德远播,而且极有见识。女人有美德,并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但是,女人有见识,就另当别论了。有见识的张春华,嫁给了聪慧睿达的司马懿。
两口子都有见识,不仅有共同语言,而且可以共谋大事。这说明司马懿挑选女人的眼光比较毒。有见识的女人,胆识也胜过男人。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他听说司马懿的大名后,就想征用他。这在曹操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我要用你,你来吧。但是,司马懿没有像势利小人一样对曹操趋之若鹜,而是说,他有病了,需要卧床养病,行动不方便。这个样子担当曹操的谋臣,恐怕会有损朝廷的威严。这就钓足了曹操的胃口,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在曹操看来,我要用你,你就是有病,也得来。我用你,用不着你骑马打仗,而是用你献计献策,躺在床上就可以办到。但是,司马懿非常固执,就是不想被曹操所用。因为司马家族累受大汉皇恩,而曹操明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不能像杨修那样没有德性,背弃了大汉对杨氏家族的恩宠而去做了曹操的属臣,结果杨修被杀时,几乎没有重臣替他说话。司马懿此举为他在士族中积累了好名声,后来他捉拿曹爽夺权时,曹魏重臣都站在司马懿这边。应不应诏曹操这样的大事,司马懿必然和有见识的老婆商议。
张春华称赞司马懿做得对,既给曹操留下了期许,又赢得了好名声。曹操是个疑心重的人,尤其是面对累世被大汉重用的司马氏家族,于是,司马懿被盯梢了。司马懿无奈只好继续称病,一称到底,如果露馅,后果不堪设想。装病的事,自然也得和老婆张春华商议。老婆不支持,装病也装不下去。司马懿偏偏是个爱书如命的人,在装病之时,他依然在读书养锐,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有一天,他让下人晒书,结果遭遇了大雨。他竟然不顾一切地自己去收拾书,结果被家中的一个婢女发现。婢女以为主人病好了,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夫人张春华。
张春华深谋远虑,首先想到了这件事的后果,于是,当机立断杀死了婢女。因为婢女的嘴是守不住的,身份与人格低微的人,总是把别人的隐私当作谈资。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婢女,非杀不可。这也充分体现了张春华的见识与胆略,杀伐决断丝毫不亚于男子。有这样的老婆在身边,司马懿想不成功都难。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婆,司马懿才有了两个特别出色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婢女死了,她的尸体怎么办?运出去,会留下蛛丝马迹。不...
查看更多与“司马懿老婆上演“绝食”戏码忽悠敌人,司马懿畏惧老婆成就一番大业”相关的文章
前秦宣昭帝苻坚收拾完苻生留下的残局后,在汉臣王猛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南征北战,消灭了诸多政权割据,整个北方都基本被秦国所揽。雄才大略的苻坚想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便剑指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朝堂之上,苻坚没想到南下的打算遭到了众臣的反对,其亲弟苻融也流涕劝阻,认为东晋有长江天险,再加上君臣和睦,有谢安、桓冲这样的将领,不可急图。唯有慕容垂赞成南下,苻坚听罢,甚是欣喜。于是力排众议,拜苻融为大将军,八十多万大军浩浩汤汤南下,与晋军在淮南郡淝水相持。结果,八万多军队的晋军,打败了占有绝对优势的秦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斗,苻坚的败因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置信,苻融当场殒命,前秦也因此战而一蹶不振。秦军是什么原因输了这场战役的呢?真的是因为敌人喊了一句话,就导致全军溃败了?
淝水之战前夕,东晋和前秦打得有来有回,虽然秦军兵马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战争初期并不是几十万大军一起进攻晋军,而是先锋部队先在和晋军交锋。晋军以逸待劳,再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后来,晋军守城粮草不足的书信被苻融军队劫持,苻融大喜,报于苻坚,苻坚便想趁晋军乏困潦倒之际,速战速决,一举拿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因为这封书信,使得苻坚和苻融求胜心切,而没等大军汇聚,二人就率先锋部队先至战场。二人登上寿春城的城头望向晋军,只见晋军行伍严整,军纪严明,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苻坚回头对苻融说:““此亦敌也,何谓少乎!”面露惧色。这便是成语“草木皆兵”的来由。再加上不久前,晋将刘牢之夜袭洛涧,斩、俘秦军数万人,以致苻坚心虚,便下令让秦军暂时在淝水北岸安营扎寨,与晋军对峙。
苻坚想展示自己的军威,再加上心里也没底,就派朱序去游说东晋的将领,这或许是苻坚用人不当的地方,派个别人都行,偏偏派一个东晋的降将。朱序一到晋军那,马上将秦军的真实状况全部告诉了谢石:“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简单地说,就是秦军现在人马还没齐,要抓住这个时机一举挫败秦军前锋锐气。一开始谢石也很犹豫,不敢打,还好有谢琰在一怕劝导,最终谢石下定决心开战。但是,淝水另一侧的秦军正守在岸上,晋军不能渡过河,于是,谢石便派使臣去面见苻融,淝水之战的关键转折点,就在这里开始。
使臣对苻融说道:“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大意就是让苻融往后撤一撤,腾出点地方来让晋军渡过河布阵,双方再决一死战,那时候在下和你在这观看两军交战,不是一件美事吗?苻坚本来就想速战速决,如果一直堵在淝水一侧,晋军过不来,秦军也不好过去,时间就会越拖越长,秦军本来就是长途奔袭,拖延时间不是上策,更重要的是,苻坚熟读兵法,他也不是“宋襄公”,想乘晋军“半渡而击之”,于是同意了使臣的“撤军腾地”的提议。
然而,苻坚算盘打错了,《晋书·朱序传》有载:坚...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的淝水之战前秦是怎么输的?竟然是敌人大喊了一句“苻坚败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