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说的是秦观的一首写花的诗,人人都说好,却被元好问质疑。
四五月间,可以说正是一年里头最好的天气,因为此时温度正好,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臃肿,穿着单衣在旷野里自由自在地走动了。没有了包袱,我们真的是一身轻松。
这个时候外边是一片青山绿水,就是晚来的石榴、荷花、紫薇,它们也是枝叶婆娑,准备开花了。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正是说的这个时候那种与春天不一样的风景。
花最爱美,它是没有空档的,一年四季我接着你,你跟着我。你看牡丹开过之后,接着蔷薇、芍药也来了。五月初夏,仍然是一片红,只不过已经是芍药的天下了。
芍药之美,它与桃李不同,与丁香木兰也不同,就是那形状极其相似的牡丹也是不一样的。牡丹是木本植物,而芍药是草本植物。这样芍药首先就多了一份妩媚,多了一份温柔。
它和那蔷薇比也是不一样的,宋朝词人秦观就对比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下了一场雨之后,他看到这两种花的动人之处,于是写了一首诗。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诗题叫做春日,因为是在春夏之交,叫春日夏日都可以的。这是七绝,首句用了一个“丝”字,就是指雨,雨像丝线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
杜甫有诗说“雨脚如麻未断绝”,这里却只能用“丝”,如果用“麻”,那芍药这么鲜嫩,这么文弱,它怎么能够承受得了那么大的冲击。当然杜甫那是写的秋雨。
而春雨就不同,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潜字,一个润字,就是丝丝小雨的结果,那种默默的状态,基本上是听不到雨的嘈杂声的。
这雨是夜晚下起来的,打的是轻雷,不是霹雳,雷声尽量保持在芍药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既体现了天公的威严,也展示了它人性的一面。是不是觉得天公也有怜香惜玉的意思呢。
雨下过了就要赶快晴,“霁”就是雨后初晴那种清新的样子。太阳的光芒照在一碧如洗的琉璃瓦上,好像有光晕在浮动。而那种反射的光线是参差不齐的。
春夏之交是植物迅速成长的时期,如果下点雨助兴,那更是如雨后春笋,一夜一个样。为什么诗人说”夜雨剪春韭”呢,就是下雨时那韭菜一夜之间能长得老高。
这芍药也是,它遇了雨,又赶上天晴,那更是欣欣向荣,叶面上还带着许多水珠呢。这里诗人秦观采用拟人的手法,他把芍药写成一个感动的女子,她满脸泪水,仿佛在感谢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
而蔷薇呢,因为它是藤蔓植物,它攀爬在栅栏、棚架子上,或干脆躺卧在地上,显得是那么慵懒无力。一个“卧”字,也是拟人,写出了一个女子春睡的神态。
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要写史湘云醉眠芍药茵,她在假山石凳子上睡着了,芍药花瓣覆盖了一身,蜜蜂蝴蝶在身边飞来绕去,真好似一副美人春睡图。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苏东坡都对他的诗才非常欣赏。甚至他有意将苏小妹介绍给秦观,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足见苏轼和秦观的亲密关系。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诗人,过了一百多年后,金人元好问却对他不感冒,对他说三道四,讥讽有加。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秦...
查看更多与“秦观的一首写花的诗,人人都说好,却被元好问质疑”相关的文章
春天总是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出现,有怀春的、感春的、惜春的、叹春的、咏春的等等,今天小编就来讲讲秦观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这首诗为什么会引来争议呢?元好问还写诗嘲笑秦观。
都说“春雨贵如油”,所以在春光浪漫时节,下起一一场淅淅沥沥、绵绵不绝的春雨,不但不令人觉得扫兴,还会生出许多诗意来。而潇潇洒洒的春雨,飘入了诗坛,也成就一首又一首千古名作。
在韩愈老夫子眼里,春雨的浪漫在于一个“润”字,所以他笔下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诗圣杜甫眼里,春雨的种种妙处都可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来形容;在杜牧眼里,春雨再大,也敌不过杏花村的酒香,所以他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以上这些经典之作中,诗人们用灵动的笔力,写出了雨之韵、雨之形。但与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春雨诗相比,却少了一丝柔美。本期这首诗名叫《春日》,写的是春雨后的情形,作者是北宋词坛的“情词小王子”秦观。
在苏轼的四个爱徒中,秦观当真是让他“又爱又恨”。初见秦观时,苏轼就感叹他有屈原、宋玉之才,然后便果断收入门下,让他成为了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可惜这秦观与其它三个徒弟都不一样,他爱学柳永,写一些婉约的凄美情词。要知道苏轼和柳永虽没有过节,但却属两个不同的风格,长期被人拿来比较。
秦观一向以婉约情词著称于两宋文坛,但因为这首诗却没少被挖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春日》
北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在当时属于一首调皮的歪诗,据南宋文学家胡仔的《渔隐丛话后集》记载,当时此诗一出名家们议论纷纷,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便不无幸灾乐祸地拿去向苏轼“告状”。结果苏轼看到此诗后,却连连称赞,并表示这个景致自己也曾见过,却硬是没想到用其入诗,倒让秦观抢了先。
而这首诗传到了元代,却被当时的大文豪元好问点名批评。元好问称此诗为“女郎诗”,嫌弃秦观的诗风过于绮丽,硬生生地把一首写景诗写出了风尘气。虽然对于元好问的说法,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但他这样说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这首诗确实与一般的写景诗太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首普通的春景诗,却会引来各种争议呢?原因就在秦观用的两个比喻上。
诗的首句是回忆前一日的春雷和春雨。一夜春雷,细雨如万条丝绦一样,洒向人间。诗人连用“一”和“万”两个数量词,一开篇就充满了诗意。次句“霁光浮瓦碧参差”,写琉璃瓦上的反射的晨光,雨滴的作用,瓦片上的浮光阴暗不一。看似是写雨后初晴,但却字字在写春雨。
让秦观被元好问等人挖苦的,是后面14个字。秦观在这两句中,写了两种花,一种是芍药,一种是蔷薇。经过一夜春雨,芍药花上还带着点点雨滴,就像痴情的美人脸上挂着泪一般动人;而蔷薇却不胜风吹雨打,如今挂在树枝上没了往昔的光彩,就像是卧在春枝上一样。诗人用拟人化的比喻,将两种花在雨后呈现出的姿态写得淋漓尽致。“含春泪”、...
查看更多与“秦观的一首春景诗,为什么会引来争议?元好问还写诗嘲笑秦观”相关的文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动人心魄的发问,至今令多少人难忘。写下这优美诗句的,就是金末元初时的大诗人元好问。不过与“风流才子多春思”不同,写下如此动人诗句的元好问,却没有一件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传世。他一生恋爱的对象就是诗词、史学。虽然生在金末元初朝代更替的乱世,他却深怀强烈的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成为“诗文史学,萃于一身”的“一代宗匠”。
迈不过科举的门槛
元好问是北魏拓跋氏后裔,魏孝文帝南迁洛阳时,改姓元。元好问的先祖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元结。他的父亲元德明同样诗才过人,可惜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下便寄情山水间,以诗酒自娱。元好问在7个月大时,就被过继给了叔父元格。
4岁时,元好问开始读书,7岁时就能写诗了。太原名家王汤臣见过他之后,惊呼为神童。14岁时,元好问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拜师第二年,他曾在陵川西溪参加一个宴会,即席赋五言诗,引起轰动,有人描述说“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将他与东晋名士王坦之相比。他的哥哥元好古对弟弟在五言诗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写诗道:“莺藏深树只闻声,不著诗家画不成。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他遇到一个捕雁者。捕雁者说他设网捕得一只大雁,杀死了它,另一只脱网而逃,但它见同伴死去,并不飞走,而是在上空盘旋悲鸣,后来竟然投地而死。元好问为之感动,便买下这两只雁,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作为记号,称为“雁丘”,并写下了他一生最有名的一首词,《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其中写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18岁时,元好问娶了张氏为妻。妻子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温柔贤惠。他虽然喜欢饮酒赋诗,却从不光顾秦楼楚馆,婚后没有闹出任何绯闻和八卦。
元好问的才情没的说,但却无法迈过科举的门槛,第一次应试,他铩羽而归。老师郝天挺安慰他说:“我正好不想让你去当举子呢,区区一个考试,不足道也。”这位老先生素来主张教育不以科举为目标,所以元好问的落第也不奇怪。20岁时,元好问写下了《箕山》《琴台》等诗,当时的文坛盟主、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看后极为欣赏,夸赞说“少陵(杜甫,字少陵)以来无此作”,于是元好问名震一时,被称为“元才子”。
奉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被任命为河南镇平县令,一年后转任内乡县令。在他的倡导下,原来由于天灾兵祸而田园凋敝的内乡,逐渐呈现出田园葱绿、农事繁荣的景象。后来他又出任南阳县令,时值大旱,他极力上书,争得了减免3年赋税的政策,使当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被评价为“善政尤著”。
只可惜,当时金朝日渐衰落,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在新旧交替之时,人的选择分...
查看更多与“才子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死后墓碑上只刻7个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