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傣族

发布时间:2020-05-28
1 2024傣族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0篇
傣族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傣族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为了搭建居民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平台,增进“邻里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出一种团结奋进、礼貌和谐、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按照区工委办的安排,结合社区实际,制定社区春节期间文体活动方案,社区春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居民供给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开展好社区的文体活动,成立社区春节文体活动筹备组,评委裁判组负责策划、供给活动场地及制定、执行活动规则,后勤保障组负责供给比赛所用的器材及奖品等。

三、活动安排

1、举办庙会:设立五个活动区:一是娱乐区,由社区委居民演唱庐剧、黄梅戏、歌曲及拉二胡等节目为主的文艺演出。二是宣传区,利用展板宣传禁毒、科普、交通安全及民生等相关的政策和事例。三是送年货进社区,社区委联系区内华泰、统一、可乐等相关企业,引导企业担当社会职责,送相关产品进社区服务千家万户。四是赠品区,主要发放购物袋、一封信及“福”字等宣传品。五是写春联区,联系区内学校教师、社区居民中广大书法爱好者为居民义写春联。活动地点:社区人口文化广场。

2、80分比赛:由执法中队、各小区委进行预赛,各选出一支代表队参加社区组织的80分复、决赛。比赛地点:社区委四楼食堂。

3、象棋比赛:参赛人员由小区委选送或自愿报名,由小区委汇总后于2月5日报社会事业科。比赛地点: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傣族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舞蹈兴趣小组的训练。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跃身心、锻炼意志、增强才干,从而造就人才。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课外活动是我校的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三的下午进行训练。

一、丰富了学生认知经验,激发学习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舞蹈训练中,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学生介绍有关舞蹈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常识,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其次带领同学们观看少儿、成人的舞蹈录像,了解舞蹈的动作特点,丰富舞蹈语汇。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教师及时鼓励、支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学生按规律组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舞蹈课堂上。

首先,我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如:擦地练习、身体各部位活动、基本舞步等。接着,我对学生进行了民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族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又进行了汉族舞蹈基本手位和脚位的练习。秧歌基本舞步的训练。经过学习,我排练了舞蹈《欢天喜地》等。

三、准备舞蹈,参加活动

为了迎接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到来,校舞蹈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认真编排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舞蹈,并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满意的成果,为校园舞蹈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自己和...

查看更多
2 关于傣族作文模板
傣族作文

创作文章是展示学生思考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主题集中、思想明确的特点。您是否经常为写作文而感到困惑呢?这里有一个我为您准备的名为“关于傣族作文”的题目。相信它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请将本页加入您的收藏夹中,以便随时访问!

关于傣族作文(篇1)

精选文章《傣族介绍》

··· 傣族:主要群居地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小学六年级作文《民族介绍作文》。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 傣族舞蹈有许多其中有孔雀舞 、象脚鼓舞、 戛伴光舞、 双面鼓舞等种类繁多。

关于傣族作文(篇2)

从书上我们知道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那你知道傣族的风俗习惯吗?

大家都知道傣族有一个特别的节日,那就是著名的泼水节!泼水节也就是傣族的新年,当地人把这一天叫 做“桑勘比迈”,在这一天,人们都用清水互相泼水以表示互助平安。这个节日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和睦相处,可在有一天,一位天神滥施天规,把人间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地狱” ……终于有一天,一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他飞上天庭去找天帝来诉苦,谁知帕雅晚不小心把天门撞倒,被压在 天门下面,那一天正是傣历五月十五日,天帝英达提拉被这位青年人感动了,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小伙子,找到 恶神的七个女儿告诉她们一切灾难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亲!

最后恶神被七位公主除掉。

傣族泼水节一般在三天之内,第一天是除夕,称为“麦”,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第二天是为 纪念七位公主除害的日子,称为“恼”,第三天就是“桑勘比迈”在这一天里,佳佳热热闹闹的办节日盛装, 比赛划龙舟。

傣族还有其他节日,同样非常热闹,下回再告诉你吧。

关于傣族作文(篇3)

相传,在很久以前,位于竹园坝西部的巍巍峨山,是一座连绵不断的高山峻岭,险峰林立,滔滔不绝的甸溪河水被峨山挡祝因此,峨山之西的虹溪坝...

查看更多
3 傣族服饰哪些地方和古滇国服饰“撞衫”了?
傣族服饰
傣族服饰特点
傣族的服饰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民族服装,有自己民族特色,那么傣族的服饰文化,你都了解多少呢?

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有的专家学者对花腰傣服饰给予了高度评价。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华美艳丽,文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几乎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讲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刺绣精美,银泡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彩带束腰;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穿戴起来根本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餐元江河谷气候炎热,穿那么多服装(仅裙子就有三至六条形成三叠水)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古老华美的服饰,为什么能一直流传保持至今,与古滇国贵族后裔不能说没有联系。其服饰充满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古滇国的遗风,又闪耀着傣家人爱美的光采。

花腰傣的服饰装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古越人服装十分相似,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装尤其如此。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服饰各具风采。尤以傣雅、傣洒妇女的服装最为华丽,并喜用金、银镶齿,喜戴硕大的银耳环、六方银镯和镂花银戒指。纺织贮贝器(西汉)上铸绕线、穿梭打纬的纺织妇女六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古滇国社会生产的一个场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的服饰,都保留着古滇国的遗风,吸收了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尤以傣洒、傣雅的服饰斑斓多彩,集历史、文化于一身,各种图案和花纹都有深厚的文化意韵。

傣族是一个把自己民族的历史,自己民族的文化穿在身上的民族。当地民族服饰非常典雅,服饰很多都是用绸缎,很多的刺绣非常的精美,星光熠熠。

查看更多
4 傣族葫芦丝竟然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傣族
傣族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傣族

傣族葫芦丝有哪些特色,你具体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葫芦丝的介绍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葫芦丝的历史

葫芦丝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的特色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葫芦丝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吹奏葫芦箫时,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箫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

查看更多
5 8大傣族美食,大吃货也未必全吃过
傣族特色美食
傣族的美食
傣族美食

傣族的菜系是云南当地特色的代表,那么傣族美食,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1.菠萝饭

菠萝饭,又叫凤梨饭,是傣族的一种特色美食,在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它形式可爱,色彩丰富,香甜可口,很受广大食客们的欢迎,

2.傣味糯粽

孟定糯米,用野生苕帚叶包扎蒸煮,配上傣族手工红糖熬制的糖稀。甜、糯、香,野味足。

3.酸笋煮鸡

酸笋煮鸡是一家典型的傣族菜。将酸笋用水漂去酸味,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烂后起锅。其味酸辣可口,味道独特,具有开胃的效果。

4.傣味酸肉

西双版纳傣族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主菜。

5.傣族烧鱼

傣族烧鱼即傣族烤鱼,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大多与大小河流为邻。傣族无论男女,都喜欢抓鱼、吃鱼,有无鱼不成席之说。鱼打理好后,配上葱、姜、蒜、辣椒面及香茅草、槟榔青、野芫荽、盐巴果、小米辣,可煎、炸、蒸、煮、烧烤、腌、熏。尤以包烧鱼和竹筒烧鱼、烤鱼、酸鱼、鱼剁生、“臭”鱼的做法和味道最有特点。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当地生长的青竹片夹住鱼,用明火烤,因此既有烤肉的香,又有竹的清香;二是该菜用的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盛产的香茅草和香菜,所以带着一股香茅奇特的香味。它最具特色的是鱼肚之内还有傣家的特殊酱料——“番茄喃咪”。

6.稀豆粉

用豌豆磨制成面粉,加水调制成稀豆粉汤,倒在竹器上晾干制成豆粉片,然后油炸成黄脆皮;再调制一锅稀豆粉汤,加上辣椒香菜等,再用豆粉片蘸豆粉汤。豆味十足,豆皮脆滑。


查看更多
6 傣族3类禁忌,为何看他们卧室的男人要当上门女婿?
傣族
傣族的禁忌
傣族禁忌
禁忌

众所周知,西双版纳有着很多的傣族同胞,那边的很多傣式建筑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傣族人都有哪些别人易犯的禁忌呢?

饮食禁忌

① 过去,傣族在获得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必须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

② 在待客饮食方面,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招待朋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

入宅禁忌

① 傣族禁忌坐门槛,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

② 傣族禁忌外人入内室。傣族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不是自家人(血亲)不得进内室。

③ 傣族忌讳外人窥看卧室,因为会得罪“家神”。过去的习俗规定,若男客人窥看了主人的卧室,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若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④ 傣族不喜外人不得在灯上点烟,否则认为抽走了“神光”。

清洁禁忌

① 房里的垃圾,过了中午不能往外倒,晚饭后掉下的饭菜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

② 火塘上面及整个房顶,不是十五、三十两天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对村内外河水的使用法则是上游用水,禁止洗澡洗衣服,不能在三岔河口洗澡。

③ 忌讳在家里剪指甲,忌讳外人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查看更多
7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起源于哪个国家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也叫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最早是起源于波斯,后来经过印度传入了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

说到泼水节傣族就不得不提起泼水节,它们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共有400多个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当属傣族泼水节。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密谋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露出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狠狠的勒住了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纷纷被烧毁,庄稼片片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破水的习俗。

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泼水节本是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经缅甸传入傣族地区。时间约在12世纪末至14世纪初,至今约700年。因为这个节日有一项重要活动的是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所以,人们称之为“泼水节”。

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下旬或七月初(阳历4月中旬),节期一般是三天,头两天意为送旧,最后那天意为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幼穿着盛装到佛寺拜佛,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地四处游行,泼洒每一位过往的行人以示祝福。此时,歌声、铲锣声、象脚鼓声此起彼伏,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泼出的水也就变成了幸福之水、吉祥之水、友谊支水。人人都以被水波到而感到幸福和欢乐,因为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众多泼水人中,傣族少男少女是“主力军”,因为他们更想通过泼水来传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查看更多
8 傣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傣族的传统文化介绍
56个民族
传统文化
傣族

1.剪纸

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及装饰门楣、灯彩、旗幡和供品等。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纹样的特点多为满地底纹,以托出中心主花,刀法粗壮有力,构图丰满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傣族妇女的剪纸多以动、植物为题材。作品多为白象呈祥、孔雀开屏、虎啸山林、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还有荷花、山茶、菊花等花卉为题材的剪纸。

2.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戏曲风格。

3.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4.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德宏多数地区的傣族则住平房,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覆以茅草,多为四合院。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浑然一体,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只有几根柱子,若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在彝山傣族地区,家家都建有竹楼,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5.服饰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

查看更多
9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傣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56个民族
傣族
风俗习惯

1.节日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2.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3.丧葬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查看更多
10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傣族的传统节日简介
56个民族
传统节日
傣族

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隆示

有的地方又叫“隆赶”。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隆示”的时间在夏历二月,具体时间各村寨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后裔领头,全村男性到一棵专门的树下祭祀,“隆示”期间,相互走亲串戚,互致节日祝贺。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对山歌,找伴侣。大顺寨一带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约到河里捞鱼捞虾,直至傍晚再将捕获的鱼虾各取少许,放入江河,意为愿来年鱼虾满江河,捕不完,捞不尽,当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乐。“隆示”期间,客人准进不准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却心意。


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泼水节

1.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