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在秦朝咸阳宫的朝堂之上,一位燕国使者,带着本国的地图和秦国叛将的首级拜见秦王,然而这位使者有着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刺杀秦王,而他的武器就藏匿在地图之中。
事态也都按照计划发展,特别是使者以献图为由可以和秦王近身相见,接下来的几分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匕首上已经喂了毒,只需划破秦王的皮肤,就可直接改变今后的历史走向,让战国的时间延长,让统一的进程变得扑朔迷离。
四大条件对刺杀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这个使者就是荆轲,而当时的情况对荆轲刺杀也是非常的有利,特别是以下四点:
1、当时的荆轲距离宝座上的秦王近在咫尺。
2、自己是一名游侠武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3、当他给秦王展示地图之时,秦王的注意力全然都在地图之上,丝毫没有察觉荆轲的意图。
4、荆轲当时呈单膝跪地状,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姿势。
按照上面4点来说,此时的荆轲只需像田径运动员一样,依靠后腿蹬地的爆发力向前猛地一冲,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爆发速度,即便秦王早有防备,也会被荆轲按倒在座椅上,接着荆轲拿出隐藏好的匕首对着秦王一阵猛戳,那么历史将会彻底改写。
太子姬丹的“完美”计划
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是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荆轲惨死当场,荆轲的指使者燕国,也因此被秦军击溃,燕王带着太子逃亡,不久后就被灭国。
那么荆轲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为何会失败?是因为荆轲太笨太傻,还是秦王早就发现了他的意图?
其实都不是,其实是错在燕国制定了两套方案,错在两套方案都设计的非常详细,错在让荆轲权宜行事,错在荆轲一心二用,这才最终导致了刺杀的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燕国为何要计划两套方案?最后不但一事无成,反而加速灭亡?
公元前232年,燕王召见了太子姬丹,目的是要把他送去秦国当人质来换取自己的苟延残喘。
然而这位姬丹太子显然不是池中之物,他立志要阻挡秦国,于是在几年之后,太子偷偷逃回了燕国,随后秘密找来了一位游侠荆轲,想要让他前去秦国刺杀秦王。
此时的姬丹有决心,有杀手,唯独缺少一个借口,正好秦国叛将樊於期逃亡在燕国,而秦国又重赏千金要樊於期的首级,这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吗?
随后姬丹找到了樊於期说出了目的,而樊於期的三族皆被秦王所杀,所以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姬丹,并当场自杀。
致命错误
就这样姬丹具备了一切刺杀秦王的条件,剩下来的就是商量出一个万全的计划。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重大的错误,那就是当时制定了两个方案,并让荆轲根据实际情况权衡。
第一个方案是生擒秦王,逼迫秦王归还曾经侵占六国的所有土地,这么做主要是想学习曹沫劫持齐桓公,既可以得到六国丢失的土地,还不伤秦王,让刺杀后遗症最小化,给燕国一个退路。但这个计划的风险太高,稍有差池则会万劫不复。
第二个方案是杀死秦王,这样就可以让秦国陷入内乱,使其他国家可以获得喘息之机,然后再寻找机会歼灭秦国。
一个计划两个平行方案,看似设计的无比详细和精密,但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两个平行方案两种做法,必然...
查看更多与“荆轲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居然就是送行之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