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家有悍妻吕雉,吕雉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姐姐鲁元公主,弟弟汉惠帝刘盈,但是刘邦怎么可能只有这两个孩子呢,刘邦有八个儿子,今天我们主要谈论的就是这八个刘邦的儿子的故事,我们知道吕后是一个狠毒的女人,那么刘邦死后,刘邦的儿子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刘邦庶出的长子是齐悼惠王刘肥,次子是孝惠皇帝,是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三子是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刘恒,后来被立为孝文皇帝,是薄太后的儿子,五子梁王刘恢,吕太后当政时被改封为赵共王,六子淮陽王刘友,吕太后时被改封为赵幽王,七子是淮南厉王刘长,八子是燕王刘建。
我们从老大来说,刘邦最大的儿子叫做刘肥,是刘邦未婚而生的孩子,母亲身份不明。刘邦还在沛县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整日只知道喝酒吃肉,四处欠债,可是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抱来这个孩子,声称是自己的骨肉。在刘邦的所有的孩子中,吕雉除了和自己的亲儿子刘盈关系好以外,就属和这个庶长子刘肥的关系最好。刘肥是一个极会看脸色的人,算是继承了刘邦的情商吧,但是也因为一次事件,他也差一点被吕后杀死。
刘邦死后,各地分封的诸侯王要进京城来拜见皇帝,刘肥也赶来了。在宴席上,刘盈觉得大哥刘肥比自己年长,于是让刘肥坐在上座,自己则偏居在下座。两个人就如同普通家庭里的兄弟一样,平等有序。可是吕后看见自己儿子竟然坐在下座,她很生气,就想除掉刘肥。她让人倒了两杯酒来,这是吕后专门准备的毒酒,吕后命令刘肥给自己敬酒,结果刘盈也起身来,拿起另外一杯酒,也准备给母亲敬酒。吕后害怕毒死亲儿子刘盈,只能动手打掉刘盈手中的酒。刘肥从此也明白了,吕后看自己不顺眼,于是就把城阳郡献给吕后,请求吕后将城阳郡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并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对刘肥的态度很满意,爽快的答应了刘肥,还给刘肥准备了酒宴。最后刘肥被吕后放回了封地。
第二个就是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这亲儿子完全就是被吕后阴差阳错给害死的。刘盈性格善良仁慈,是一个大好人,性子超级软。可是刘盈继位之后,国家大权却掌握在吕后手里,刘盈是个孝子,当然不能说什么,只好憋着。然后吕后还将刘邦的爱姬做成了人彘,这就算了,把人的四肢砍了,眼睛挖了,声音毒哑了,耳朵熏聋了,头发也早就剃光了,最后还把戚夫人丢进厕所。吕后为了炫耀自己的作品,叫来刘盈一起观赏,谁知刘盈胆子小,这一看就不得了,当即心灵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整日闷闷不乐。几年后刘盈就病死了。
第三个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邦生前最喜欢的儿子,也是被吕后恨得最惨的那一个。刘邦死后,吕后先是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然后将目光盯上了刘如意。刘如意当时在赵国封地,被吕后千里迢迢的召来京城。刘盈知道母亲要杀害弟弟如意,于是提前到城门口来迎接刘如意。刘如意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好玩任性,很害怕吕后。为了不让母亲有机会杀掉刘如意,刘盈让刘如意整天寸步不离的跟着自己,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刘盈喜欢打猎,每天早晨都会起得很早去打猎...
查看更多与“刘邦死后他的儿子们被吕后怎样对待?吕后善待儿子们吗”相关的文章
张良是西汉的重要谋臣,也是刘邦的得力干将,助刘邦得天下的人之一。那么,张良之死,在历史上也是有多种说法。有人的说张良之死,是年老多病所致。也有人说,吕后让修仙的张良多饮食,才加速了张良的死。哪一种说法,才是最靠谱的,一起来了解下。
张良之死:病死说
在西汉历史上,张良是一位智慧超群的人,谋略者是天下无人能及。对于张良之死,一种最贴切的说法,那就是张良是病死的。一直以来,张良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待到刘邦大业已成,张良便功成身退,“辟谷修仙”去了。
从此,少了朝廷中的纷争,乐得一个人的清静,在这种悠闲的与世无争的生活中,张良在病中去世,得以善终。
张良之死:成仙说
另一种说法,张良深山中修炼,最后得道成仙了。当然,这种说法是最不可信的,都是一些迷信张良的人,为其杜撰出来的传说故事。
张良体质羸弱,但才气过人。韩国灭国之后,张良投奔刘邦,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韩信、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再联想到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张良这位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之人,惧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
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
张良之死:撑死说
关于张良之死,还有一则传说故事,也是与张良修仙的事情有关。
刘邦曾想立刘如意为太子,一度搞的吕后很是紧张,于是便派自己的弟弟求助于张良,最后得一良策。
去高山上请来了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位连刘邦都请不动的人,却被太子刘盈请下了山,刘邦这才明白太子刘盈的羽翼已丰,已经动不得了。于是,才罢了废除刘盈,转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不过,民间流传的说法,则为:张良在深山中修炼,饮食很少,人变得清瘦无比。吕后看到这种情形,极力要求张良多食。
无奈之下,张良的饭量渐涨,但修仙之梦却继续不下去了,就这样没过几年,张良就因吃得太多而去世了。
至于张良之死,一种说法,刘邦死后,吕后感念张良帮助刘盈的恩情,劝他回来做官,张良听从,最终病逝。另一种说法,张良精通黄老之术,专心辟谷修道,吕后劝他善待自己,张良没有听,终于病逝。
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张良之死,都已成为历史尘埃中的一粒,后人在景仰张良的英雄故事的时候,对这件事情稍作一些了解即可。
查看更多与“探寻“张良之死”:吕后让张良这样做加速了张良的死亡”相关的文章
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垓下之战,项羽死了之后,刘邦马上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1,刘邦以谋反为名,将韩信诱捕,韩信仰天长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刘邦此时没有杀他,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到底是因为什么被杀的呢。
史记记载,汉10年,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后的第五年,一个叫陈希的人造反,自称代王,陈希有很多军队和人马,号称英雄豪杰。他走到哪里跟随车乘千辆,拥护的人很多。刘邦获知后勃然大怒,遂带领军队御驾亲征,讨伐陈希,这个时候韩信和陈希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对陈希说,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
而且做了准备,准备把监狱中的人都放出来,让他们攻打皇宫,当时看守京城的人是刘邦的妻子吕雉,他们要把吕雉抓起来杀了,结果被人告发,告发的人是韩信手下的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抓起来,准备杀头,结果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就向吕后,通风报信!吕后听后,立马让萧何过来商量,萧何说他自己亲自去找韩信把他骗到宫里除掉,到了韩信住所,对韩信说,前方传来捷报,咱们皇帝打了胜仗,群臣都要到皇宫里面祝贺!
萧何这么一说,韩信相信了,但是韩信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去,因为前一阵子韩信闹情绪,谎称有病不上朝。萧何说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你怎么能不去呢?韩信觉得不好推脱,就勉强入宫。来到了长乐宫(吕后办公场所),一进长乐宫,就被事先埋伏好的壮士,抓了,吕后自做主张,先斩后奏,在长乐宫钟室杀了韩信,然后迅速逮捕韩信家人,诛三族,包括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杀光。韩信死的时候仰天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就是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这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
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久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
“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闻其名,才知道这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
查看更多与“韩信最后是被吕后杀害的,那萧何是怎么死的呢?”相关的文章
我想对于我国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对刘邦感到陌生吧,他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着较多的记载,他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极为宠爱,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对其的子嗣充满喜爱。甚至一度想要将太子废除,立其的子嗣为王朝的下一任统治者。
其实这件事,明眼人都能够看出并不简单,一旦这一想法真的得以实行,间接就会影响到吕后的地位与权势,也就是说,他在当时如果真的将太子废除,那么他的下一计划就是废除吕后,将其册封为皇后。
当他提出这一想法的时候,便受到了王朝内部官员的反对,在几次争取无果后,只好作罢。后期在吕后掌握了足够的权势后,便对其母子二人进行了报复,不仅将如意迫害致死,还将其残忍虐杀。
我想在看到这里时,大家心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刘邦身为王朝的统治者,手中掌握着王朝内部绝大多数的权势与地位,为何想换一个太子都会遭受如此的阻碍呢?今天我们所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于这一方面的,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吧。
其实,他在当时所给予大臣们的理由比较充分。他认为太子的性格过于软弱,不符合做统治者的条件与标准,尤其在他看来,王朝处于建立初期,曾经一同征战与厮杀的元老都还在世,如果让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做王朝的下一任统治者,很难真正驾驭这群人。
他担心王朝内部会因此出现动乱与变故,从而影响到王朝的发展与延续,其实他有如此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当时王朝初立,中央真正能够统治与管辖的不过是秦、韩两国的故地罢了。在关东地区还存在着大批权势较大的将领,刘盈如此懦弱的性格,一旦这些将领心中有造反的想法,凭其的性格都很难将之镇压与平定。
其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这两个女人在战斗,而是他们背后的集团在为己方争取足够的利益。吕后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老乡,所以在她的身后便是所有最初便加入队伍征战的将领。而后者身后的队伍则是由赵魏韩一带的将领所组成。
吕后背后的组织在王朝内部占据很大的比重与权势,虽然明面上的统治者是刘邦,但真正对国家拥有统治与管辖权还是这个集团。这也称得上是刘邦保证自身地位与王朝稳定的基础,所以他无论在做出什么决策时,都要考虑这一集团的态度与反应。
而他最终之所以决定打消这一想法,主要也是因为这一集团的反对态度过于坚决,几乎没有什么商量与缓和的余地,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要强行实行这一想法,那么就需要在王朝内部进行一场大清洗,否则就算如意成为了王朝的下一任统治者,也很难真正对王朝进行统治与管辖,但如果真做出了如此的举动,王朝内部一定会出现种种动乱与变故,从而影响到王朝的稳定与发展,这都不是他想要看到的,所以他最终便选择了妥协。
与“刘邦为什么会有废除太子的想法,他最后有没有废除太子呢?”相关的文章
从夏朝开始的男权社会,到清末封建社会结束,女人作为一个团体,可以说是二等公民,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君为臣纲,父子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中的第三纲把男人凌驾于女人之上。“三从”更过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更是一点地位也没有了,只是男人的附庸而已。那么,古代的女人能当官吗?女官都有哪些工作?
女官
女人从政,是靠智慧、权谋或拳头争来的
本来,基本上朝廷是不允许女人干预朝政的。但历史上总有一些强势的女人,不甘做男人的附庸,总想象男人一样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她们或凭借智慧,或凭借权谋,可凭拳武艺,在政坛上谋得一席之地。
有文学才能的,象汉朝的班昭,出生书香门第,被邓太后特许参政,续写《汉书》,她做的工作,实际上太史令的工作。班昭除了续写《汉书》外,还写了一本《女诫》,成为皇宫大内皇后和贵人们的老师,深受皇帝与太后的恩宠;唐朝的宋若莘姐妹五个,都有文学才能,立志以学名家。宋若莘被召入宫,被皇帝称为宋学士,总领秘阁图籍,她也写了一本书《女论语》,死后获封内河郡君。
女官
有武艺才能的,商代的妇好,统领大军平定蛮夷,建功立业,她是一国帝后,同时也是一国的大将军;宋朝的梁红玉,武艺高强,谋略出众,曾协助丈夫韩世忠击鼓退金兵,被封为诰命夫人;大家熟知的杨门女将个个英雄,武艺高强,亦有谋略,征辽平夏,屡建奇功;明朝的秦良玉战功显赫,屡次平叛,死后被封忠贞侯。这些巾帼英雄,都是靠高超的武艺在朝廷占一席之地。
有宰相辅佐才能的,北齐女官陆令萱,曾任女侍中之职,后成为宫中总管,左右宫中局势,对北齐政权产生极大影响;武周朝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有“巾帼宰相”之名。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深受则天皇帝的信任。
更优秀的女人,当属宣太后芈月、吕后、胡太后、武则天、耶律普速完、萧太后、慈禧太后之流,她们靠权谋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当的不是多大官的问题了,而是处于君王的位置上。尤其是武则天,公然改朝换代,自称皇帝,继贞观盛世后开创武周盛世;耶律普速完虽然是继承的皇位,但也有一定的治国才能,辽国在其治理下不断壮大。
虽然有一些女人在政坛上曾经叱咤一时,但这些女人毕竟是少数,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时间里,女人是不得干政的。也正因为敢于与男权挑战的女人太小,这些女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今其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宫中的女官,管理宫中内政,官妃两用
朝中一般不允许女人从政,但皇上的后宫,却有女官的一席之地。她们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后宫。隋、唐、宋、明皆有“六尚”宫官,六尚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尚下又设司,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彤史、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司膳、司药、司酝、司饽、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宫正司等,后宫人员众多,所以后宫的宫官分工很细,大家各司其职,使后宫正常运转。
由于后宫只有一个真正的...
查看更多与“古代女性参政靠什么?”相关的文章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助刘邦平定魏、代、赵、燕、齐诸侯五国,并最终在垓下围歼楚军,可以说是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
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但却是个政治素人,不善权谋,而且还恃才自傲,这就屡遭刘邦猜忌。
韩信在前203年,占领齐国后,便要求刘邦封其为代理齐王。刘邦当时被项羽围困于荥阳,闻讯大怒,痛骂韩信。
但在陈平、张良的劝解下,为了防止韩信手拥重兵生变,刘邦也只能遂了他的心愿,并且还虚情假意地去掉“代理”二字,封其为齐王。
韩信邀功求封,已触怒刘邦,但膨胀的韩信却丝毫无觉。
此后,刘邦与韩信约定合围项羽,韩信却按兵不动,这也令刘邦极为不爽。但此时还要用韩信拉磨,刘邦也只得强压怒火,安抚韩信。
所以,在消灭项羽后,刘邦立即着手解除韩信的兵权,开始卸磨杀驴。
刘邦借口韩信劳苦功高,不忍再令遭受兵戍之苦,令其交出兵权。
同时,韩信在齐国的一切权力被收回,刘邦的庶长子刘肥被任命为齐王。而韩信则被安置到面积更小的下邳做楚王去了。
前201年,韩信因收留楚将钟离昧,又被刘邦贬为淮阴侯。
自视甚高的韩信认为自己沦落与灌婴、樊哙等人同等地位,而郁郁不舒,经常称病不朝,并鼓动巨鹿郡守陈豨叛乱。
前197年,刘邦率军亲征反叛的陈豨。这时,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
吕后因此设计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钟室,诛杀韩信,并夷三族。
韩信功高震主,惨遭夷族,应该是没有后代幸存在世的。而多年后,生活在岭南地区的韦姓人却自称为韩信的后人,这又是为何呢?
《千百年眼》是明代学者张燧的一部史论随笔合集。这部著作的价值曾得到史学家王夫之的肯定。所以此书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在这部著作里,就详细阐述了岭南韦氏的来源。
据《千百年眼》记载,前196年,韩信被族诛时,他的3岁幼子被家客藏匿。
后来,韩信的幼子在萧何的帮助下,投奔了南越王赵佗,并被赵佗认为义子。
为了逃避朝廷的搜捕,赵佗为其义子改姓为韦,并赐给他沿海的一片封地。此后,韦姓人氏在广西一带繁衍开来。
韦氏家族的这种来源在《韦氏族谱》中亦有记载。而在族谱中,更明确指出,是蒯彻和萧美带着韩信幼子韩滢投奔赵佗的。
但也有史学家对岭南韦氏系韩信后人之说存疑,认为岭南壮族韦氏与汉姓韦氏并无关联
与“韩信淮韩信功高震主被吕后设计杀死,刘邦对他的后代怎么样了?”相关的文章
在我国历史上,因自恃美貌得宠,挑战犟敌而死的美女不少,而其中死得最惨的要数戚夫人。
戚夫人,山东定陶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她出生在比较卑贱的贫奴之家,十六岁时,因美貌被打了败仗逃至定陶的刘邦发现,进而得宠。
关于戚夫人的死,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可谓惨不忍睹!
戚夫人得宠
戚夫人之所以能得到刘邦的宠爱,除了其秀色可餐的相貌以外,多才多艺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戚夫人能歌善舞,她最擅常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同时她还会击筑、填词,尤其擅长鼓瑟,这些都与喜爱歌舞,甚至听着看着都会情不自禁唱起来的刘邦意趣相投,因此戚夫人可谓是刘邦的“红颜知己”,所以刘邦宠她。
恃宠而骄,自不量力
虽然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甚至行军打仗也常常带着她,但是吕后对此并不在意,也无怨言,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从灭楚以后就成功的转型为了刘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只不过是刘邦的红颜知己而已,她与戚夫人孰轻孰重,刘邦心中应该有数。但是戚夫人随着儿子的降生,出于对儿子前程的考虑,她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 法:为儿子争夺太子之位。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不仅在相貌,甚至在性格方面都与刘邦极为相似,因此刘邦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于是戚夫人凭借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和儿子的优势,野心开始膨胀,她经常对刘邦哭闹,还常常枕边细语地劝求刘邦改立太子,并且屡次陷害当时的太子汉惠帝,欲从吕后手中为儿子夺取太子的继承权。这样一来还了得,于是吕后恼了,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其实戚夫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自不量力的行为。吕后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刘邦在沛县做泗水亭长的时候与吕后结婚,当时他虽有一个儿子,但他并没有结婚),跟着刘邦不畏艰难,南征北战,从弱到犟,加上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因此,她早已在丈夫的阵营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不是一个别人凭借着美貌和宠幸就能轻易打败的女人,于是在刘邦心动,与改立太子的时候,上演了“商山四皓”共辅太子的一幕。(商山四皓:秦末四位名望很高的博士,后来隐居商山,刘邦曾请出山,遭到拒绝,后人用来指有名望的隐士)
这是杰出谋士张良给吕后出的计策。一天,刘邦与太子宴饮,本欲借此提出改立太子之事,但看到太子身后跟着四名老者,一打听原来是“商山四皓”,随即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就像他对戚夫人说的那样:“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戚夫人的野心没能成功,而吕后却怀恨在心,于是在刘邦一死,吕后便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不仅毒杀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还开创性地创造了“人彘”这种酷刑残害了戚夫人这个如花似玉但自不量力的美女。
后人常常将戚夫人的死归咎于吕后的残忍,不错,吕后是过于残忍了点,但是戚夫人恃宠而骄,自不量力也是其惨死的重要原因。很显然,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戚夫人与吕后相比还差的很远,她既...
查看更多与“戚夫人被做人彘活了多久 吕后是怎么让她死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