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纣王知道后世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恐怕气的要从墓中翻身而起,再搅华夏大地一个翻天覆地不可。
有人会跳出来说,你凭什么给商纣王平反?几千年前的事儿,你说的就是真相了?我说了当然不算,毕竟我也不会穿越,眼不见不为实也。
从史料记载中,还是能窥得一二,这当中对商纣王的描述可跟诸位印象中的“暴君”略有不同。
《尚书·牧誓》有载,周武王当初给纣王列的几个主要罪过:
第一条:听妇人言。不用我说,大家是不是已经对号入座,想到了妲己?可是大家对她的形象来源于哪儿呢?大多数人了解她靠的是明人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一书,书中妲己为冀州候苏护之女,被其父献给商纣王做妃子。因被狐妖附体,唆使商纣王做出一些惨无人道的事情。这是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啊,小说是啥?小说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啊!
而《史记·殷本纪》中,确实有记载妲己这个人物,不过只有一句话,那便是:“(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听计从。”仅仅是言听计从而已,唆使商纣王做出惨无人道的事情,没说是妲己干的啊!你们说妲己冤不冤?
纣王的另一个主要罪过就是不认真祭祀。这件事现在看来不算大事,可是在奴隶社会,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为那个时期,神是至高无上的,王只不过是神选中管理社会的人,而当时主管祭祀的神职人员的地位甚至比王这种统治阶级的贵族还要高贵,因此许多朝政之事一旦插手,连王也要让其三分。
纣王心想了,老子治理江山,竟然还要看你脸色,听你叨叨,指手画脚的,甚是碍眼。因此纣王登基之后就一直公开抵制神权,对国家的祭祀也不上心。
所谓上行下效,最底层的奴隶们看到地位最高的纣王都不把神明放在眼里,那他们也就敢对宗庙里的神肆意妄为,甚至出现了偷取进贡给神明的食物和牲畜此类事件。这让奴隶主和神职阶层大为光火,要知道,这些人可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啊,纣王动了统治阶级的蛋糕,下场自然不会好的。
除此之外,“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也是史书上给纣王列的两个罪过,这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纣王的用人触犯到了旧贵族的既有利益,从而招致了他们的不满和反对,而且用逃犯做官,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挑衅旧贵族的权力和威严。
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罪过就是杀害忠臣比干。这个故事大家也是从《封神演义》中听来的吧,“比干挖心”让多少人恨透了商纣王,哇!毫无人性!恨不得把商纣王的心也挖出来,才解恨。可是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研究发现,现存比干墓寺庙中碑文有显示,其比纣王还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纣王所杀。破案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纣王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一个暴君,那么商朝在他手上确确实实灭亡了呀!这波儿你怎么洗?
嗯,不错,商纣王确实是被周武王揭竿而起取而代之的。但是,商朝灭亡的真相是纣王连年征战,一心只想扩张疆土,一统天下,“纣克东夷”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纳入国家版图,对后世的影响之大,绝对是功高于过的。也正因如此之背景,周武王带兵攻打商朝时,商朝已经国力亏空,...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怎样的 和大家印象中的正好相反”相关的文章
数千年来,商纣王的残暴之名几乎成为一种共识。除了好大喜功与杀忠臣,还以骄奢淫逸的酒池与肉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在一些学者看来,商纣王的所有罪过,无非是其政策失败的结果。甚至有很多部分,是在他死后被一点一滴添加上去的。
不同时代的文人 都热衷于给纣王增添新的罪名
现存关于商纣王暴行的古代史料,主要来自《史记•殷本纪》和《尚书》。前者提供了臭名昭著的“比干挖心”事件,后者也有控诉纣王的沉迷酒色。在此基础上,明朝人许仲琳完成了不朽名篇《封神演义》,彻底敲定了商朝末代君主的公共形象。
此外,后世发现的青铜器大盂鼎里有类似铭文,也能证实周朝人对殷商灭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酗酒。周天子曾特意告诫盂贵族,不可一世的殷商王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君臣酗酒无度,最终耽误了政事。有意思的是,最崇尚周礼的孔门士人子贡,却认为纣王其实没有那么邪恶。在他看来,很多事情本身就捕风捉影,被后来者慢慢添油加醋而成。如果连先秦时代的人都如此认为,那么成书时间晚了不少的《史记》自然就更加容易受到影响。
在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著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中,对每个时期纣王的罪行进行列举,其中出于《尚书》的只有6条,到战国时期已骤然增加了近20条。杀比干而观其心、设炮烙、作靡靡之乐、熊蹯不熟而杀庖人等罪状,反复出现在《楚辞》、《左传》、《太平御览》和《战国策》中。
西汉时期,纣王的罪行随着年代的更加久远又被新增21条。其中包括拒谏、厚赋税、使男女倮相逐于酒池肉林之间等等。再到西晋时的《伪古文尚书》,给商纣王再加了3条罪状。同时,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里也习惯性的加了10条。反而是在属于非主流的《淮南子》,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罪状多是后人诽谤的结果。毕竟,商朝已经灭亡,纣王无论如何不可能起来给自己辩护。成书于明朝的《封神演义》只是历代罪名累积的终极版本。
酒池肉林究竟是什么?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 其实有相当的时代合理性
所以,要理解商纣王的恶名,就要看他到底做了什么失败的举动。在这里,我们不妨以最让人咋舌的酒池肉林为依据,看看这类行为在当时究竟存在什么必要性。
很多人由于生活在物质相当丰富的当代,对于古人的储备理念没有必要认知。或者说,每一次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进步,都可能让之前的常态显得野蛮而落后。因此,酒池和肉林的原型可能并不是单纯用于享受的娱乐设施。
酒在古代往往具有消毒和代替部分饮水功能
由于酒是需要使用大量粮食酿造的饮品,在农业歉收的年代不可能有大量产出。同时,古代的酒虽然度数不高,但依然是具有酒精的消毒功能。一直到16-19世纪的近代,远距离航线上的船员都需要以烈性酒来作为日常配额。除了单独豪饮,往往还会选择兑水,给储存时间过长的淡水消毒。因为在只有木桶储物的年代,任何新鲜饮水都会在短时间内开始腐坏变质,进而使饮用者患病感染。酒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饮水进行简单消毒,甚至作为短期替代品直接饮用。
类似的情况在人类文明发展...
查看更多与“真实的纣王真的昏庸无道吗 “酒池肉林”跟你想象的根本不一样”相关的文章
在我国历史上纣王是一个非常无道的君王,他因为宠幸打击而把几百年的商朝给毁灭了,这也是史书对他的一个评价。可是现实中的纣王真的是这么无能的一个皇帝吗?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对历史比较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到纣王并不是那么昏庸,相反他还是一个比较英明神武的君王。而这件事情在20世纪中期,就有人出来为纣王翻案正名了,下面咱们可以来详细看一下纣王的一生。
出生不平凡
《史记》中对纣王有这样的记载:身体上纣王是一个筋骨强大的男子,他的本领能够以一敌百,由此可见其不平凡之处。另外头脑也非常的发达,对于任何的事情反映都非常的快,能言善辩是史记对他的评价。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商纣王的形象并不像《封神榜》上演的那样昏庸。另外,商纣王原名叫做帝辛,他是商朝的第31代皇帝,原本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他不应该当上商朝的王,但是因为后期的运作其地位超过了同时期的微子,所以他最后变成了商朝的王。能够凭借原本是庶子的身份,通过一定的政治手段地位超越其兄长微子,最后当上商朝的国君,这样的人难道能用昏庸来形容吗?
治国策略
帝辛继位之后并不像电视上所说的只知道吃喝玩乐、酒池肉林,相反他还是一个比较兢兢业业的皇帝。农业方面他重用费仲,大力推广牛耕和灌溉,鼓励百姓种植农桑,这样才有了后来商朝的繁荣昌盛、万邦臣服。在人才上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当时的武将蜚廉和恶来就是从平民提拔上来的,这两个人在担任将军期间为帝辛灭了黎国、苏国等,由此可见帝辛的眼光还是非常好的。
商朝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土、疆域西到陕西一代,东边一直扩张到了东海之边,能够打下这么一大片领土,还能说帝辛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既然商纣王这么英明神武,为何它又会被西周灭了国,又为何在历史上的名声那么臭,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商朝覆灭
商朝末年由于其国力的强大,所以给予周边小国的压力就比较大,而“周”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周联合其他部落慢慢的侵蚀掉“亲商”的一些小部落,这个以西周为首的集团势力逐渐达到了可以和商朝抗衡的地步。随后西周集团在周武王姬发的带领下在孟津、牧野两个地方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商国,由此商朝就灭亡在帝辛的手中。从这里我们可知道,商朝的覆灭和所谓的妲己、纣王无道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就是因为周边小国受到了商国的压迫,联合起来一同反抗而已。
第二:名声不好
我们都知道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在商周争霸的战争中姬发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说对于这一阶段的历史怎么写都是由他来做主的。另外在古时候“名正言顺”是非常重要的,周武王想要找到一个讨伐帝辛的借口,必须要先把商纣王给抹黑了,这样才能够师出有名,否则你讨伐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会不得人心的。
综上所说,商朝的灭亡仅仅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而不应该全部是帝辛一个人造成的。至于商纣王昏庸无道,其实就是周为了讨伐商国而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商纣王开辟千里疆土,真像大家所说的昏庸无道吗?不是这样的...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昏庸无道吗 他的政治手段地位非常高明”相关的文章
一说到商纣王,最先想起的便是《封神演义》里面那个昏庸残暴、宠幸奸妃、陷害忠良的形象。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面,商纣王就是一个昏庸无道、残害百姓的亡国之君。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尚书·牧誓》记载了周武王对帝辛的指控,包括听信妇人的话而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同祖的兄弟不用而只重用四方重罪逃亡的人、对百姓暴虐无道等。 而随着时间推移,文献中记载的纣王的罪行越来越丰富、具体。这些罪行,引起后世部分学者的质疑与反驳。
纣王真的昏庸无道吗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不可否认,商纣王确实有种种劣迹斑斑的罪行,但是他也不完全像《封神演义》里面那样碌碌无为。事实上,商纣王还是一名很有作为的君王。
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史记》中对纣王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评价过商纣王:“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从这句评价可以看得出商纣王可谓一名猛士、战士,这在历代君王中还算是难能可贵的。
商纣王开疆辟土扩展疆域
事实上,商纣王除了是一名猛士、战士之外,还是一名开疆辟土的有为之君。商纣王继位之后,十分重视领土的扩张,曾多次发兵攻打周边的鬼方、东夷等地。特别是发兵平定东夷诸部落,把古代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面积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纣王废除了奴隶活祭的现象
在商纣王继位之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趋严重、尖锐。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商纣王开始了大刀破斧的改革。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是商纣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商王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以崇拜祖先为中心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念相当浓厚,处于整个社会的统治地位。神权统治是商王朝的最初的统治根基,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神权统治不在适应商王朝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损害了商王朝的利益,也成了威胁王权的存在。商纣王继位后,反对神权,废除了一下奴隶活祭的现象。当然商纣王也并非好心才废除活祭,而是因为战争和日常生产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改革意味着,有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那些地位崇高的巫师,就因为商纣王反对神权而地位下降。 于是他们大骂纣王: “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
商纣王提拔奴隶担任政府各级官吏
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奴隶主和奴隶都是“世袭”的,但是当商纣王继位后,情况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纣王开始执政时,围在他身边的多是一些奴隶主贵族的守旧派。这些人掌握大权,死抱着祖宗之法和旧典刑礼乐不放,极力反对革新,主张复古,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纣王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富国...
查看更多与“纣王真的昏庸无道吗 原来他的罪过都是后人杜撰的”相关的文章
读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历史人物,我比较喜欢阅读的是“亡国之君”。没有一位“亡国之君”在位的时候愿意亡国的,甚至他们也不曾感觉到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给他准备了这个空档。正因为这样,读“亡国之君”历史,更容易探索出一些历史的规律。
司马迁《史记》的卷三是《殷本纪》,记载了殷王朝——商王朝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的历史。这一卷里面频繁出现最抓眼球的词汇或者短句就是“殷衰”、“殷复兴”、“殷复衰”、“殷益衰”等等,让读者的内心好像坐翻滚越山车一样随之激烈地起伏跌宕,脑海中频繁闪换不同的画面,情不自禁地会生发出万般感慨。
看看商王朝最后一王——商纣王,被周军攻打至死到临头,还是“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作为一个帝王,临死的时候,还要执着地穿上“宝玉衣”,可见其有多么地恋物、多么地贪婪。当然,这也可以看做是商纣王希望死得有尊严、死得有勇气。所以,他也得到过这样的评价:“不投降。”相比之下,商纣王千般宠溺万般娇爱的妲己则是被周军杀死的。她没有勇气用自杀来和心爱的男人一起死去。或许,她根本就不曾爱过商纣王。
我注意到,司马迁在卷中屡屡用“淫乱”、“淫声”、“淫乐”、“淫虐”这样的“四淫”来形容商纣王。一部煌煌“二十四史”中,帝王被如此用“淫”来表述的,商纣王堪称第一人。中国俗话说“万恶淫为首”,商纣王真的是用自己不得不自杀身死的亡国一生,践行、验证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当“百姓怨”而“诸侯叛”的时候,商纣王隆重推出了“炮烙之刑”。至今,仍有人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个刑罚的残酷、残忍、残虐,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刑罚史上的一大发明、一大创新,它也彰显了中国人的“恶智慧”。其实,问题的重点还不在于这个刑罚的残酷,而在于启用这道残酷的刑罚是要干什么?
历史告诉人们,商纣王运用“炮烙之刑”,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其前提就是要“封口”——禁止发出不同的声音。当比干等人“不得不以死争”而强谏的时候,商纣王已经觉得使用炮烙之刑都不足以平息自己的愤怒,干脆对比干用刀剖心,置于死地。这一幅历史的悲惨图景是用鲜血和生命涂抹而成的。
商纣王个人的素质不应算是差的。在思维上,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在身体上,他“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些优点或者说这些能量,无法正常释放的时候,就会转换到“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的频道,就会转换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的频道,就会走上亡国之路。
后来,周武王在《尚书》中给商纣王开出了六条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喝酒。写到这里,我这个喜欢“贪杯”的人,准备戒酒了。
与“商纣王运用“炮烙之刑”,他在历史上真的是暴君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