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瓷器

发布时间:2020-04-10
1 元朝瓷器特点有着独特的草原民族风格,其代表品种有哪些?
元朝
元朝瓷器
元朝瓷器特点

元釉里红是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汉民族陶瓷艺术的瑰宝。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 ,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

元代所有窑口,无论南方窑口和北方窑口,从材质胎土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此时二元配方的发明,创造了高温瓷器及彩绘时期的来临,同时也是 单色釉瓷器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的转折点。

元代青花瓷大致分三条线路及三种青花发色,一种是以出口中东国家“波斯”的青花瓷,主要以绘画青花留白带有西域风情的样式及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青花颜料都是中东的客商自己带来的“苏青料”,这类元青花属于上品;二类是大元国国内皇宫及贵族使用,这时的青花颜料基本使用混合料,是集国产青花料与剩下的“苏青料”混合使用,这类青花瓷属于中品;三类青花瓷是出口东亚国家,如高丽、日本、越南、泰国等,这类国家过于贫穷,所以全部使用国产料,画工粗狂,胎质粗糙,价值不高,属于下品。元代瓷土都是以麻仓土与高岭土为主。

元青花还有一个地方烧造,云南“玉溪窑”,因其胎土过于酥松,粘性和塑形性差,故称其为”砂锅胎“胎壁厚而多气孔,火温在1100度左右,青花颜料属于国产料,深沉发灰黑色。哪元代有哪下釉色的瓷器呢?

查看更多
2 元朝瓷器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元代瓷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不凡
元朝
元朝瓷器
元朝瓷器特点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

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的优点

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

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

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

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种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

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

查看更多
3 元朝瓷器:青花瓷器的巅峰,画工和图案上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元朝
元朝瓷器

在所有元代瓷器中,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珍贵的就是元青花瓷器!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但是,真正让它进入巅峰的是在元代。元青花独特的艺术价值、日益上涨的经济价值和流传甚少的现状,使其成为古陶瓷界万人瞩目的巨星。在元青花中,有很多出自于明代墓葬中,可见他的技艺被当时的后人也赞叹不已,它们都是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具。

那么,元代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什么把明青花和清代青花瓷都比下去了,其中有什么缘由呢?首先是题材决定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其实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中国人也基本不画有故事情节的画,比如《花鸟图》、《观瀑图》,都是没有情节的,画有情节的画特别的困难。所以有情节的画基本都价值不菲!

其中元代有故事情节的“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元代青花瓷器,价值千万,画中说的是战国时期,一位叫王翊的他是一位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他有一个徒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故事说的是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在齐国被燕国俘虏了。王诩下山救孙膑的故事

元代建造青花瓷最著名的就是景德镇,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是一个创新时期。这个时期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红绿黄三彩瓷、卵白釉、铜红釉、霁青釉等新品种,使景德镇瓷器装饰丰富多彩。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形方法,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元代,由于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所以出于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画家转向民间手工业谋生,从而使元青花无论在画工还是图案上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此后,明清两代青花瓷都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画工更大不如前。当然,当代的造假者就更难望其项背了。元青花不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也是青花瓷器的巅峰。

查看更多
4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达到巅峰,南宋官窑瓷器的这几个特点你知道吗?
南宋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瓷器

宋代官窑 瓷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 北宋官窑 、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只要是收藏者都知道在中国千年的文明中南宋官窑瓷器一直是艺术品职业中的风向标,不管什么层次的买家对于南宋官瓷器的热爱那是史无前例的,每一件官窑瓷在拍卖中的表现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那么怎样分辨官窑瓷器的真假的,接下来我们基正本解析宋代官窑瓷器。

1、器型和概貌:宋代外型。大多用来祭祀或摆设,也有有些日用百货。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支配)釉也不太厚(0.8毫米支配)适中型等。釉色缤纷。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简略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运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有些为香灰、灰、灰白等色。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支配,薄者3毫米支配。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格外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现已说得很了解:“澄泥为范,极点精巧”,即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格外细腻精巧。而澄泥,格外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3、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榜首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不见,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榜首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表面上,有如酥光润泽,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即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榜首、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格外是有些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充溢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斑斓,擦不掉,这是因为釉中含有玛瑙因素,在汝瓷中也有此现象。以上凡釉层厚者,均是经屡次施釉...

查看更多
5 南宋官窑特点是什么?看看瓷器专家总结的观点
南宋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特点

到底什么是南宋“官窑”?以及“官窑”应具备哪些特征?

瓷器专家的观点,总结了十一条特征以供各位参考:

1

所谓“官窑”,顾名思义是朝廷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窑。正如《笔衡》所载:“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里的“京师自置”与前文,“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是两个概念:

一是“命”,指“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民窑”贡瓷;

一是“自置”,指由京师——朝廷建立的官窑。

因此,“官窑”概念,在宋代文献中已讲述清楚。(“官窑”和“贡窑”都产“官窑器”,只是“官窑”的产品只供宫廷使用,例如南宋官窑。而“贡窑”是优选精品供宫廷使用,余下部分民间出售,例如汝窑、建窑等)

2

建窑虽为民窑,“进盏”和“供御”款却是典型的贡瓷

由于官窑是专门为皇室而设,所以,烧制的瓷器在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均按宫廷设计样式进行生产。如,三足炉、乳丁五足炉、双耳乳足炉、觯式瓶、胆式瓶等炉瓶之类。因而,官窑瓷器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与民间用瓷迥然有别

3

烧制“贡瓷”的“民窑”,要将尚好的产品进贡宋朝皇室,“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官窑”为满足宫廷需要,对瓷器要求则更高。

因而,它必须搜罗“民窑”中的能工巧匠,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采用优质原料进行生产。(以南宋官窑为例,为使釉面更接近玉质感,南宋官窑采用多次上釉的工艺,釉水肥厚,容易下淌,烧制温度普遍较一般的青瓷低。因此南宋官窑的成品率不高,这只能由不惜工本的官办窑口才能负担。)

4

“官窑”与“民窑”在经营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民窑”属于商品生产,如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景德镇窑与龙泉窑等,均有强大生命力,它们互相模仿、竞争,故而迅速发展成各种瓷窑系统。

与此想法,“官窑”则属于非商品性的保守生产,无发展前途。根据宫中需要,时烧时停,因而,其产品少而精。(相比民窑,官窑制度对烧制精品是有利有弊。由于满足宫廷用瓷特殊需求,每件器物可以做到优中择优,能进贡使用的官窑都属精品。而同时图样订制的方式,也扼杀了窑工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5

官窑瓷器不仅严禁民间使用,而且,民窑也不得进行仿制,故不能形成窑系。官窑规模小,延烧时间也短。

(南宋官窑、汝窑等瓷器的造型,与同时代其他窑口的器物相比差别较大。这是由于宋宫廷对官窑的生产采取“制样须索”的制度,对于烧造的瓷器有定制图样,民间不得采用相同款式。)

6

官窑瓷器烧成,须严格挑选,精良者送进宫中,对落选者加以处理,以防流散。(自宋代始至明清的官窑体系,一直有这个特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次品打碎后集中掩埋,残片不能流出。

南宋官窑老虎洞和郊坛窑址都有瓷片掩埋坑,明清景德镇御窑打碎填埋自不必说了,这都与汝窑等贡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做法有本质区别。)

杭州老虎洞窑址发现的瓷片堆积坑,这是一道皇家御窑特殊的“工序”

7

由于官窑的生产对民窑保密,所以,弃窑时,须作现场处理,不留烧窑痕迹。故此,这是考古调查中官窑窑址不易发现...

查看更多
6 宋朝的瓷器有哪些?这些瓷器每一个都价值连城
宋朝
宋朝的瓷器有哪些

宋,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出彩的一个朝代,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传承了唐以上的陶瓷风格,还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一直到现在,一个真品的宋代精美瓷器都价值连城。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一、建窑三名品:曜变、油滴、兔毫

1.建窑“曜变三绝”及“亚曜变”

说起宋代茶器,不得不提建窑;说起建窑,不得不提“曜变天目三绝”。这三件建窑稀世珍品难得一见,目前泱泱中国,无一完整器物传世。仅见的片瓷之珍出现在杭州工地,据说小半个残碗也是价值30万元,是有钱难买的罕见之物,完整器之珍贵可想而知。目前,“曜变天目三绝”被日本政府公布为“国宝”,分别收藏在东京静嘉堂、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大阪藤田美术馆。

这类曜变天目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化,发出七彩宝光,华丽精美。日本人形容这盏(碗)为“碗中宇宙”,意思是一个碗里可以看见整个星空,变化莫测,星光闪烁,极为耀眼华美。这种曜变天目目前虽有国内外多种仿制品,但均与原作有差距。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是“准曜变”或“亚曜变”,目前仅见一例。

2.建窑“油滴天目”

“曜变”罕见,另外一类油滴存世量稍多,完整器不过十余品,国内几乎不见,也是极为出彩的作品。目前主要收藏在日本,如九州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松平直国等公私收藏的油滴都极为绝美。其中东洋陶瓷美术馆油滴盏被定为日本“国宝”,其他的也大多被公布为“重要文化财产”。说起这类油滴的成因,其实是因为釉中含有大量铁元素,在窑炉高温烧造过程中,这类铁的氧化物析出在釉表面,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各类圆形结晶斑点。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细分“金油滴”及“银油滴”。其中以银白色的银油滴多见其唯美。油滴器物在宋代其他窑口多有仿制,如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数以百计的窑口都可见,但质量不如建窑。

3.建窑兔毫盏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说的正是建窑中的兔毫盏;蔡襄在《茶录》中也有“兔毫紫瓯新,蟹眼煮清泉”诗句;苏轼“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也表了一把对兔毫的情有独钟。这类盏大多标有“进御”、“供盏”款,其实是当时的“贡品”,为“贡窑”,地位可以与定窑相媲美,仅低于“汝、官、哥、均”。

建窑兔毫盏尤受帝王、上层文人推崇,或许还是占了量大及纹理的便宜。“曜变”、“油滴”毕竟罕见,估计是数以万计的盏中才能出现一二,并且有长期氧化所产生的包浆、宝光,生产之处未必有如此的光影变化之感。而兔毫在建窑中属于量产品种,一则方便完成进贡任务;二则这类上下灵动的条理,也有倒影拂动之感,生机活现,别有情趣。总体说来,宋代茶盏第一属建窑莫属。

二、吉州窑双绝:木叶与贴花

除了建窑,吉州窑茶器也是颇受推崇的。吉州窑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上,宋代属“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一集大成的窑口,仿制独创均极为出色。产品中有定窑、磁州窑、湖田窑、建窑、龙泉窑等各类风格之作。其中...

查看更多
7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素雅简洁,撑起了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
宋朝
宋朝瓷器
宋朝瓷器五大名窑

宋朝瓷器,即宋代的瓷器,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 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来说,宋瓷都属于中国瓷器中最顶尖的代表,同时它还是老窑口瓷器里的经典。”古玩城宋代陶瓷博物馆馆长于先生说,老窑口瓷器一般指元朝以前各窑口烧制的瓷及陶,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下彩绘都当之无愧为个中极品。 虽然宋代的窑口最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却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一个‘流行’与一个‘不流行’。”于馆长介绍说,由于隋唐到宋代中国一直流行瓷器外销,到了宋代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国内存留的瓷器数量有限。此外,在宋代并不流行将瓷器作为随葬品,现今出土文物中,宋瓷并不多见。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令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