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是把身边的小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方式,我们每周都要写笔记。写笔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划未来。小编向您推荐“河北路周记”,希望您能喜欢它。我们提供这些材料供您参考和使用,希望能帮到您并得到您的支持!
星期五上午,我们三年级各班到操场上举行紧张激烈的拔河比赛。操场上,人山人海,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个个精神抖擞,耐心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比赛开始。过了一会儿,比赛终于开始了。
该我们班上场了,第一轮比赛是跟三(9)班,我们的队员精神饱满上场了,然后,我们的队员一脚前,一脚后,摆好了阵式,裁判问:“准备好了没有?”然后就吹响了开始比赛的口哨,第一轮比赛,我们的队员不费吹灰之力就胜利了,同学开心的跳了起来,兴奋的围到杨老师那里,激动的杨老师拿起手机就给我们照相。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三(3)班可比三(9)班厉害得多,但是我们根本不怕他们,比赛开始的时候,差一点我们就输了,我们班的四大金刚看见大事不妙,就不怕自己的手被拉破,紧紧的.抓住麻绳像只铁钳似的,我们的队员咬住牙关,脸憋得通红,屁股往后坐,用力往后拉,我们的身体又往后躺这才反败为胜,可是在拔第三轮的时候,我们的队员都累了,所以第三轮我们输了。哎,太遗憾了!
我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没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且我们得了亚军,也不错。”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齐心协力,就能胜利。
圭塘河是一个天然景物,是我们雨花区人人都知道的景物。
妈妈对我说圭塘河以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旁边的居民都把垃圾、污水丢到圭塘河里,从此圭塘河不再清澈,乌黑的河水,垃圾和死鱼全漂浮在水面,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居民们不敢靠近圭塘河。
不知又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志愿者和政府来清理圭塘河了!有的志愿者在植树;有的在岸边清理堆得像山一样的垃圾;有的在种水草、养鱼来净化圭塘河的河水;还有的在捞死鱼呢!政府用大型机器打捞垃圾、死鱼、死水草和青苔,还号召大家一起来种花、种草、种树呢!
被美化过的圭塘河又是那么清澈见底,里面有“跳舞”的水草,“守门”的“虾兵蟹将”。圭塘河的两边有许多绿化带,里面种着青的草、绿的叶和各色鲜艳的花儿。圭塘河前面还立着“圭塘河绿色风光带”几个大字呢!
我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所以我要保护、爱护圭塘河,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保护、爱护这美丽的大自然景物——圭塘河。
昨天,我和班里的同学和家长一共33人,一起乘坐中巴车到石布河游玩。
早上8:30,我们都准时到达实验小学门口,刚坐上车,我的心就早已飞到了那里,心想:要是有双翅膀就好了!车里欢声笑语一片,小朋友们在做游戏,唱儿歌;大人们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小孩的事情。突然,王子鉴爸爸高声说:“小朋友们别吵了,我们迷路了。”司机师傅下车询问路人后,我们又出发了,原来我们走过了,车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石布河,小朋友个个欢呼雀耀,小小的车里顿时...
查看更多与“最新河北路周记(收藏7篇)”相关的文章
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有哪些?
佛祖他老人家估计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在中土尤其是江南兴盛了整个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会在北方遭遇惨烈的灭佛运动,而且还是两次。
之前在讲拓跋焘的时候,我们专门讲过他的灭佛事迹,也专门论证过他的灭佛理由。作为道教信徒的拓跋焘,有足够的理由对当时已经对政权稳定构成威胁的佛教动手。
但是在拓跋焘死后,佛教又再次在北方死灰复燃,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到了北魏末年,佛教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洛阳龙门石窟,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两魏分裂,北方再次陷入战火之中,人民再次需要宗教作为自己的精神麻醉剂。因此,佛教之火不仅没有因为战乱熄灭,反倒越烧越旺,到了北周武帝的时代,当年太武灭佛的主阵地、如今的都城长安也已经快“四百八十寺”了。
这个情况,当然会引起执政者的注意。而宇文泰、宇文护、宇文觉、宇文毓父子辈四人之所以没有管这摊子事,我推测大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国外的种种事情使他们还没心思管,另一个则是还没有迫切的需要来解决佛教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原因。宇文泰开创西魏的时候,这个国家是后三国里最弱的一个,整天忙着防备东魏都忙不过来,宗教的问题根本提不上议事日程。至于宇文护等人,自己有很大可能就是佛教徒,就更没有什么理由去解决佛教的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则更为重要。西魏-北周立国初期,国内局势不稳定,经济基础还不牢靠。在这一阶段,适当的允许宗教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甚至还是有益处的。因此,开国早年,国家一般都不干预宗教的发展。
而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的时代,情况就已经不一样了。
尽管是少数民族出身,但从个人喜好来说,宇文邕既没有像拓跋焘一样潜心道教,更不像其他鲜卑贵族一样是虔诚的佛教徒,而是一个坚定的儒家信仰者,早在他刚登基不久,他就明确厘定了儒、道、释三种教派的优先顺序,算是为灭佛敲了一次警钟。
宇文邕喜欢儒家,当然也许有他个性的成分在里面;然而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来说,在意识形态上强调儒家思想,背后当然有其更深层次的政治考虑。
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对于帝国,尤其是旨在统一中华的帝国来说,都是不适合作为主流思想的;能作为大一统帝制国家的理论基础的,只有儒家。否则,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高于皇权的三清或者佛祖,那皇权还怎么维持?大家都向往来生而不慕此生,农业生产要靠谁来完成?
如果说意识形态是虚无缥缈的上层建筑的话,那么经济方面的考虑就是实打实的基础。在宇文邕的时代,佛寺和国家争夺人民、财产、土地已经愈演愈烈,对于他即将要发动的统一战争来说,掣肘不可谓不大,不拔除这根钉子,就很难有足够的兵源和财政来支持战争。
当然,宇文邕还是要比拓跋焘要温和许多:拓跋焘在灭佛的时候不仅毁灭佛寺佛像,还大肆屠戮僧侣;而宇文邕的灭佛政策则仅仅是要求僧侣还俗而已(至于是不是为了保存更多的成年男性打仗就不知道了)。此外,他的灭佛令,下...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这个原因最为重要”相关的文章
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在哪?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结束南北朝分裂时代的奠基人,虽然统一不是他亲自完成的,但不可否认,他的雄才大略和锐意改革奠定了基础。宇文邕在中国的古代史上有褒无贬,是神武雄略的帝王,可惜他深厚的帝王名气太盛使人忽略他的功绩。宇文邕一生功绩非常多,其中有一件事非常出名,那就是“武帝灭佛”,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都进行过灭佛行为,被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然而佛道却非常盛行。尤其是佛教,简直盛极一时。为什么呢?因为出了家,就可以不干活,不纳税,不打仗。所以大家都争着出家。宇文邕实施灭佛政策,让300多万僧侣还俗干活。这300多万,差不多相当于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的人不再光消耗粮食还能生产,从而极大地发展了经济。宇文邕灭佛,不仅一下获得了巨额财富,而且也为当时的北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与兵源,使北周“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成为三国(北周、北齐、陈)鼎立中最为强盛的国家。此后他接连对北齐发起攻击,连战皆胜,终于在577年消灭北齐,统一北方。578年宇文邕亲率大军,兵分五路,北伐突厥。但在行军途中宇文邕突患重病,当年6月,心怀壮志的宇文邕病死于洛阳,年仅36岁。宇文邕死后的三年,即581年,他的儿女亲家杨坚夺取了帝王,改朝换代,建立隋朝。
武帝灭佛在当时的乱世确实是解放了生产力,是国力迅速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佛教文化的也造成了破坏,佛教徒对他的行为大加指责,他突然暴毙英年早逝也有传说是灭佛的报应,这似乎荒诞却又巧合。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在哪 难怪当时的百姓都争着去当和尚”相关的文章
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国传布兴旺起来,天下户口几乎被寺庙占去一半。北朝佛教的影响更大。僧侣们虽然不干涉政治而但却干涉经济,寺院经济发展有星火燎原之势,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互相争夺土地和人民,大量的壮劳力投入佛门,国家因此而失去兵源。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冲击不亚于洪水猛兽。
在周武帝之前,魏太武帝也曾灭佛,魏太武帝灭佛主要采取武力,而北周武帝灭佛主要采取和平的方式,所以效果更好。周武帝先后召开了几次大会,召集百官、僧侣聚集一堂讨论是否应该灭佛。
尽管周武帝灭佛之意已很明显,但因周武帝时期实际掌管党政军大权的宇文护信佛,讨论进行了四次之多,仍无结果。
572年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杀死权臣宇文护,把北周从内乱倾轧中解救出来。北周的大权才真正开始掌握在宇文邕手中。这样才开始改革朝政。574年5月15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历代三宝记》所述,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周武帝灭佛一事被佛教徒视为佛教浩劫,竭力攻击。但从当时历史来看,周武帝的灭佛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574年到578年,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颇深,成绩也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
那么,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呢?
关键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因为当时连年战火不断,各国伤亡频多。当时北周有佛寺3万余所,僧尼达300万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16。这个数字已经无法维持战争期间的征兵数目,再减去老弱病残者,兵源基数更加少的可怜。
缺乏兵源在后来的史书也有记载,《历代三宝记》中说,“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这证明了宇文邕灭佛后,让300万僧侣还俗,有的进入军队,有的成了农商等人。
《广弘明集》也载,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宇文邕扩大兵源后与576年10月,领兵七路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才使它北周国力大大增强。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原因是国之重本”相关的文章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国度,遥想当年,西欧正在进行宗教大战的时候,只有中国汉唐时代的都城,才是整个世界的宗教融合中心,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能看到关于井窖的传说,可见当年中国对于宗教的容忍程度。不过虽然中国文化大体的趋向是容忍宗教的,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发生过不少的排斥宗教的行动,例如在北周武帝时期就进行过非常疯狂的灭佛行动。明明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为何在北周武帝时期对于佛教如此的抗拒呢?
以前读历史资料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佛教的宗教教育,就是与世无争,讲究顺从与忍耐,并且还讲究济世济民。按理来说,这样的宗教教义可以稳定社会,安抚老百姓的暴躁的心,那些君主们应该非常喜欢这个宗教才对。但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北周武帝时期从君主到军队到官员,所有的人只要看见有佛庙,就直接冲进去,把那些镀金的佛像给拆毁,把所有的僧侣强制性的还俗。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当时所有的和尚庙都成为了军队拆毁打砸的对象。
北周武帝灭佛在当时说明了什么?
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原来北周武帝的时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因为当时可是经历了大乱是南方与北方的对峙一直僵持不下,两边都想统一天下,但是整个天下已经被打得一片糜烂,国家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军队也似乎毫无战斗力,整个社会趋于一种即将要崩溃的状态。按理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佛教应该非常容易传播,因为佛教就是能够安抚人心,避免整个社会走向崩盘。但可惜的是就是因为当时佛教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它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所有的人为了躲避战争,所以都躲进了寺庙里面,所有的人为了避免战乱,甚至像佛教需求安慰人生,所以把大量的钱财都冲入了佛寺。
这样一来可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要知道当时佛教,既不吃肉也不允许放纵欲望,所以当时大量的财富融入到了寺庙里面,根本就没有得到资金周转的机会,所以这些钱财都封存在了寺庙里面。当所有的财富大批大批的流入寺庙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没有钱了,整个国家缺少钱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经济也就会逐渐的萎靡。所以必须要想办法把寺庙里面的钱给流通出来,但很明显让和尚们去放纵欲望肯定不行,而且寺庙里面也不会允许这么干。正因为如此北周武帝直接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做法,那就是抢劫,把那些富有的寺庙全部都给捞出来。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到战乱的时候想要统一天下就需要人口,而这个人口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人口可以提供赋税可以种田,另一方面人口可以供养军队,保持战斗力。但悲哀的是所有的人都逃到了寺庙里面,国家没有了赋税,没有了军队,那么问题就很大了,所以北周武帝把所有的和尚强迫还俗,于是就出现了当时大规模的强制拆庙的行为。
因此很多人都在那里斥责北周武帝是一个有些冲动的君王,明明是一个和善的宗教,为何要如此的粗暴的对待它呢?没有和平的手段吗?后来研究历史的时候,学者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当年,那些寺庙里面已经衍...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在当时说明了什么 当时大量财富都涌进了寺庙”相关的文章
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官方观念,宗教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化解民众烦恼,维护安定团结的作用。可是到了北魏末年,宗教的这种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强化,而且在走向反面。 原因在于此时天下大乱、战乱频仍。一边是各国之间的吞并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和充足的兵员;另一边是百姓为了逃避兵役,纷纷落发为僧。于是,皇宫和佛堂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特别是到了北周武成二年(560)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的时候,佛寺和道观已达上万所,占地面积十分惊人;僧尼道众上百万,占了全境人口的十分之一。
历史无情地告诉我们,当一种宗教的过度发展客观上影响到国家政权稳固的时候,不管这一宗教的教义如何神圣,不管它的教徒如何众多,也不管信仰这一宗教的周边国家如何声援,都将毫无例外地面临被取缔的命运。 一个佛光普照的早晨,周武帝下达灭佛令,跟着遭殃的还有“安分守己”的道教和远道而来的景教。大量的佛经、佛像、佛塔被焚毁,佛寺、道观被改作他用,僧尼、道众还俗,土地、财产充公。
游戏中的“零和原理”告诉我们,一方所输正是另一方所赢(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在佛教倒霉的同时,北周武帝干瘪的国库一下子堆满了财物,土地总量和土地单产大大增加,还俗的男男女女光明正大地生了不少孩子,兵力也得到了迅速补充。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从灭佛中受益的北周武帝亲率大军东征,很快便攻入北齐京都邺城,使北方重新归于统一。在北齐地区,北周武帝继续推行灭佛政策,使整个中原地区4万余座寺庙充公,300余万僧徒还俗。
北周武帝灭佛,目的虽然和魏太武帝灭佛一样,都是为了扩大财源,巩固政权,但是在方式方法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第一,这次是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做出的决定。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到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先后八次召集百官、沙门、道士等,就儒、释、道三教进行辩论。第二,这次没有采取阬杀僧、尼、道士和捣毁寺、观的做法,而是将寺观赐给王公,让僧尼还为编户,对知名高僧、道士授予官职--如以昙为光禄大夫,法智为洋川太守,普旷为岐山郡从事。
这次灭佛,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寺观财富,而且获得了近300万的编民,“租调年增,兵师日盛”。随后,北周武帝挥师南下,夺取了陈朝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国土,为日后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佛教经过此次打击,元气大伤且再未全面复兴过。隋唐的佛教繁荣只是一种表象,其令人着迷的程度从未超过北魏时期,况且还发生了一次疯狂的灭佛运动--会昌法难。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的僧人数量让人惊讶”相关的文章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灭佛事件的主导者之一。
宇文邕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有为之君,做事从不鲁莽,“灭佛”之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现实性的措施。武帝的灭佛措施,并非直接性地激进行动,在毁灭佛教之前,他曾组织儒释道三家进行过两次大讨论一次是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一次是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
北周武帝灭佛的措施是什么?
在建德二年的这次讨论后,武帝排出了以儒教列第一,道教列第二,佛教排最后的顺序,这也可以看作是武帝灭佛的序曲。
“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周书.武帝本纪》)
建德三年,武帝正式下令禁断佛、道两教。(“灭道”之事,本文不述)
“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周书.武帝本纪》)
此时蜀地果愿寺僧僧猛,进京与武帝论述不宜灭佛,静蔼法师亦面见武帝论其灭佛之过,皆被逐出,宜州僧人道积,与同伴七人绝食而死。
尽管有佛教徒的抗议,也未能阻止周武帝灭佛的决心。齐地局势稳定之后,他再次在统一后的北方黄河流域推行灭佛政策。
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后,武帝亲自到邺城(北齐国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漳水边上),召僧人入殿宣布废佛令,下令在原齐国境内灭佛,寺院等“准毁之”。当时,有僧众五百余人,都在俯首听命,独慧远和尚厉声抗辩说:“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佛教名词指十八层地狱)不论貴贱,陛下安得不怖?”武帝听后大怒,眼睛直瞪着慧远说:“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至此,北周全国4万多座寺庙也被收归国有,300多万僧人被勒令还俗。
武帝灭佛,不止是经济因素的考虑
武帝灭佛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这为大家所公认。
东汉时代,作为舶来品佛教,从万里之外的天竺国(印度)以西域为通道,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两晋时代,封建王朝频繁更迭,刀兵不息,重税不减,民不聊生。在南北朝时期,长江两岸分裂对峙,南朝、北朝之间,以及南朝、北朝区域内,烽烟迭起,社会动荡不安。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痛苦不堪,起义造反,往往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要冒着杀头的危险,而佛教提倡的来世说,慰藉了不少苦难者的心灵。
如此一来,百姓们便纷纷将自己对现世的无奈,转化成对来世的期待。
一时之间,佛教大为兴盛。而统治阶级的崇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个南北朝时期,有很多统治者都信佛,南朝梁武帝萧衍,北朝的北周宇文护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人们对佛教的信奉,使得皇家和普通百姓纷纷施舍大量的财物,以求能够得到佛祖的庇佑。
因此,佛教寺院积累了许多土地和财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寺院经济”。加之统治阶级的优待...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措施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相关的文章
把持北周朝政十几年的宇文护被宇文邕用玉笏打晕后,被杀死了。宇文邕收回大权,他先铲除了宇文护的同党,接着着手解决宇文护时代留下的弊端。他解放官奴,简化礼仪,重组府兵,提倡节俭,手段坚决。另外,还有件事他非摆平不可,那就是佛教。
佛教在北朝非常流行,虽然一百多年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下令禁止信佛,但不过持续了七八年,佛教就重新兴起,比以前还繁盛。本来嘛,人们各有各的信仰也无所谓,可是佛教教徒占用了好多耕地修建寺庙,出家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和尚们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兵役,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不足,兵员紧缺。
正是因为这些,宇文邕才决心跟佛教对着干。他担心强硬禁止信佛会让大家口服心不服,于是找来有名的和尚和道士举行辩论大会,希望由道士出面说明佛教有多不合理。道士认为佛教的本意是让所有人得到安乐,现实却变成了到处营造寺院,劳民伤财。
不过,和尚们也不甘示弱,提出道教同样建造有道观和华丽的雕像。和尚们拿道教当挡箭牌,宇文邕可不会受胁迫,干脆下令把佛教和道教一起禁止了。
这是佛教传到中原以后第二次遭受打击,因为宇文邕被称为周武帝,所以这次事件被称为周武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是为了什么?
周武灭佛的主要原因是寺院经济过盛,以至于与国家争夺人力和财力。宇文邕禁止佛教传播(最初也禁止道教的传播),下令毁掉了佛经和佛像,并让和尚们还俗。客观上讲,这些措施使从前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向国家纳税和服兵役。
宇文邕精图治,用两年多时间养精蓄锐。575年,他大举出兵,灭亡北齐。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因为他不喜欢佛教吗”相关的文章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土开始,就慢慢的扩展到全国。佛教奉行“不杀生,众生平等,救死扶伤”的教义。佛教把世间所有的事件和人与人的相遇都归结于一个“缘”字,讲究万事随缘,不强求。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自然生活。就是这么一个佛家净土与外界没有多大关系,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560年,宇文邑登基为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周武帝。周武帝刚登上皇位,国家就遇到了天灾,遭逢大旱天气导致地里面的庄稼被晒死,农民颗粒无收,国家收不上税赋。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不止。周武帝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国家就有倾覆的危险,于是他把宫中的一部分奴婢和杂工放出宫,分给土地进行耕种,对地方的地主豪强使用重典,以此来约束他们。
从北魏开始,北方佛教发展迅速,一时间佛教盛行,就北周境内佛寺超过了一万家。和尚和尼姑的数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人,而佛教中的人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兵役徭役,完全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是全国人民供养他们,慢慢的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很多寺院的和尚,慢慢演变成了大地主,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于承受不起种类繁多的苛捐杂税,于是它们成群结队的归入到佛教门下,享受着不劳作也能吃饱饭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当和尚、当尼姑比自己下地劳作舒服多了。所以佛教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壮大,朝廷收上来的税赋越来越少,国家越来越穷。这一切都被周武帝看在眼里,这时候刚好又有个叫卫元嵩的和尚还俗回家了,他给周武帝进言说,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盛行,大家都想不劳而获,所以提出了灭佛主张。哦而周武帝也同意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强制寺院把多余的粮食都拿出来免费发放给受灾民众,这就是进行灭佛行动的开端。
即使皇帝下了这样的命令,还是有不少寺院地主公然违抗命令,不但不执行皇帝的旨意,还把很多受灾民众利用起来,对他们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大发灾民财。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事件,寺院地主勾结官府强迫当地村民搬家,强征民房土地,一个叫王鞅 的村民,实在受不了他们的欺压,于是他带领其他村民就和寺院地主对抗,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冲突,慢慢的演变成了起义,农民队伍越来越大,朝廷见到这种情况,立刻派官兵镇压,这次农民暴动虽然被成功的镇压了,但也让周武帝看到了社会动荡的祸根,深知百姓力量的强大,必须要采取措施安抚他们,避免造成更大的暴动动摇国家的根基。
经过这两个事件,公元577年,周武帝决心加速全国范围内的灭佛步伐,下令废掉佛教,没收全国僧人地主的土地和寺院的财产,全部上缴国库,同时,大肆销毁寺院的佛像、铜钟等,把这些铜器都熔化,重新铸成铜钱和武器,让大量的僧人还俗,回家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把一些适龄壮年编入军队。灭佛活动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
周武帝的灭佛行动,沉重打击了地主豪强,把兼并的土地归还于民,所得的物资充实了国库,发展了社会生产,给国家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增加了兵力,人民的负担减轻了,也在很大...
查看更多与“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全民皆僧”相关的文章
公元577年,当时位处中国北方的北周帝国皇帝宇文邕,做了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 下令毁掉帝国境内的寺庙,并强迫绝大部分的僧人和道士必须无条件还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帝灭佛”事件。
当年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动机原因,是因为决定帝国兴衰的直接原因在于税收高低。而出家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事生产,也不服兵役、劳役。
当我们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历史的时候,会得出一个结论:“宗教是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鸦片”。这句话固然有些道理,但是可别忘了,就算是鸦片也是要花钱买的啊!
特别在农业时代,多一名出家人,就让帝国少了一个劳力、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再加上造庙行法事还要花费众多,佛教僧人又禁止结婚生子,这里外里一算,对帝国的经济压力就更大了。
而且,正因为出家可以不承担交税和服兵役的义务,所以很多百姓仅仅是为了逃避劳役而出家。时间越久,挂在僧籍下不用交税的人口就越多,帝国的经济崩溃也就指日可待了。
根据历史记载,宇文邕强迫僧道还俗后,光佛教信徒就有200-300万人还俗。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大约占当时帝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而且古代的生产力低下,既没有化肥农药也没有农业机械,一个劳动力能养活的人口可比今天少多了。
说了这么多,似乎宇文邕勒令出家人还俗的这个决定好像没什么毛病啊?
然而他还是错了。
错在急于求成。
战国时代,范睢给秦王献策“远交近攻”。解放战争时代,毛主席给中央军委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都是在说一件事:不能同时与所有人为敌。
僧道人数庞大不仅对帝国经济有严重的影响,对政局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宇文邕同时得罪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还不包括那些对宗教同情又没出家的百姓,此时就算皇帝拥有再多的武力、再充足的理由,也难以控制住局势了。
归根结底,宇文邕太鲁莽了。
在《广弘明集》记录的一段轶事中,宇文邕强硬的意志跃然纸上。
这段故事说的是,针对强制还俗,佛教僧人慧远和宇文邕之间发生了一次冲突。
《广弘明集》上是这样记载的:
(慧)远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于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这段对话很精彩。僧帝二人,一个不畏强权,说皇帝你灭佛是会下地狱的!另一个人说为了百姓我宁愿下地狱!两个人的表现都非常彪悍。
不过《广弘明集》由僧人撰写,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慧远如何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最后还说慧远把宇文邕驳得哑口无言。恐怕这段文字的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了。
与这段不太可靠的文字相比,下面这件事可以反应出宇文邕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宇文邕虽然勒令全帝国的僧道还俗,但是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直接消灭佛道似乎不大合适,恐怕宇文邕本人也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结果皇帝大人想出了一招:在首都设立了一个宗教机构“通道观”。搞的是三教...
查看更多与“当年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他不这样做国家将会崩溃”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