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花木兰吗?花木兰代父从军是真的吗?《木兰辞》是乐府双璧之一,它记载了古代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那花木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真的吗?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06年。)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木兰辞》的开头第一句。讲主人公花木兰对着门口织布,由此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位女子。而《木兰辞》全文讲的是北魏时期民间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古代女子是不能当兵的,那《木兰辞》所讲的故事是真的吗?花木兰代父从军确有其事吗?花木兰是否又真有其人?
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
花木兰的故事只是记载于《木兰辞》,我们要考证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也只能从《木兰辞》入手。《木兰辞》是属于《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木兰辞》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可见非同一般。
我们先从源头入手来考察一下《乐府诗集》所包含的历史真实性是否可靠。《乐府诗词》的诗歌收录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文人创作,另一种是采集民间的故事创作。毫无疑问,《木兰辞》是属于民间故事创作而被收录进《乐府诗词》。据记载,是宋代的郭茂倩将《木兰辞》收入到《乐府诗词》。
所以《乐府诗词》又带有写实的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根据真实的民间故事艺术加工而成,它们既是诗歌也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可以当作史料依据,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补充。
所以虽然史书没有确实的关于花木兰的记载,但是依据可以作为民间史实的《木兰辞》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按照《木兰辞》的创作时间来推算,花木兰应该是北魏时期的人。
并且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雅士确认花木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牧,明代学者徐文长等人。
依上所述,历史上是有花木兰这个真实人物的。
与“花木兰从军是真的吗 历史上真的有这个巾帼英雄吗”相关的文章
朱棣算一个有所作为的古代君王,值得一书。他因何事业有成呢?除他自身有过人的本事外,离不开皇后徐皇后的默默鼎力相助。
(一)徐皇后是女中儒生巾帼英雄
徐皇后(1362年-1407年)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她自幼天资聪颖,贞洁娴静,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朱元璋了解到徐皇后的情况后,便直截了当给其父徐达说:朕与你本来就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叩头拜谢。
洪武九年(1376年),徐皇后与17岁的朱棣成婚,被册封为燕王妃,她待人处事温馨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棣被封为藩王,徐皇后随丈夫一同移居封地北平。
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年仅十岁的嫡皇长孙朱允炆顺理成章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六年后朱元璋去世,遗诏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朱允炆继位后大力削藩。
削藩是皇家内部的事,是耶非耶恕笔者不予评说。
史载削藩引起了内乱。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时,建文帝诏令李景隆乘机率朝廷军进围空虚的朱棣老窝北平。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以世子身份负责留守北平,但因年青无经验难以承担此大任。部署防御之事均由徐皇后指挥。
十万朝廷军猛烈攻城,城中连老病孱弱全算上还不足一万人,城池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徐皇后临危不惧,悉心作好安排部署后,亲自上前线作战,并将铠甲兵器发给将士、老百姓的妻子儿女,动员他们登城协同拒守。时值农历十月,徐皇后令众人向城墙及城下泼水。天气寒冷,水很快就结成了冰,大大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就这样,徐皇后率将士老百姓坚守到朱棣成功收编宁王部队后,回师救援北平。
(朱棣)
(二)位居中宫助夫立业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年届40岁的徐皇后被封为皇后。早在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鉴于前朝后妃干政的历史教训,明确规定皇后嫔妃一律不得干预朝政之事。
徐皇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一如既往地关心丈夫的饮食起居外,常常用引导的方式对朱棣产生积极影响。
朱棣即位之初干的头一件事,就是清除朝廷中反对自己的人,徐皇后发现干得有些过火了,就多次提醒朱棣:南北之间连年征战不止,兵民都已疲惫不堪,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当今贤才都是高皇帝所留,陛下不应当以新疏旧。她还告诫朱棣要不惜钱财用来培养人才.....徐皇后在政治上显示出的远见卓识,令朱棣十分欣赏,徐皇后提的建议大都被采纳。
经朱棣同意,徐皇后在柔仪殿召见了内阁大臣解缙、胡广、杨荣和黄淮等人的妻子,对他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赐给他们礼品,要求他们好好服侍工作繁忙的丈夫。内阁大臣和妻子们十分感谢明成祖及徐皇后的恩典,自此以后朝廷内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不能不说有徐皇后的功劳。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病重,她仍不忘劝告朱棣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不要骄养外戚。又告诉皇太子朱高炽说:在过去的“...
查看更多与“朱棣的皇后:除了是巾帼英雄还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相关的文章
平阳,平阳,我喃喃念着你的名字,唇齿开阖,一股浩荡之气盈盈而生,雅正中和。宛如涓涓细流扩开境界,化作滚滚江河,周流天际。我便于这江岸,行吟且踟蹰,观览你清流自美,聆听你那开国公主的传说。
那一日,你冠带礼服,盛装出席,拜谢皇恩厚泽,山呼万岁。自长安城破,李氏入主,父帅李渊化身武德新皇,遍赏功臣,赐你公主之位,尊号「平阳」。柔缓舒和谓之平,山南水北是为阳。对于你而言,「平」是你的气魄,「阳」却是你山水迢迢战未休的一世流离。
世有晋州平阳县,因与「平阳」谐音,隋帝视为不祥,更名「临汾」。而李渊反隋兴兵之时,堂而皇之改回平阳,以示扫除隋朝、清平宇内的决心。此刻他又以平阳之名,将你恩宠,盛赞你为李唐基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忽忆起史书有载,你的夫君柴绍,临汾人士,任侠勇武。原来你与平阳之名,结缘已久。世上风流人物,多半自有其因果。究竟是历史之巧合还是父皇良苦用心,可知你生来便负担「反隋平杨」使命的。
许是平阳之名太盛,后人无暇追溯公主芳名,仅在当代的小说家笔下,生生杜撰出了「李秀宁」这个名字。
若不求证历史之真伪,我则非常喜欢此名,宁愿相信那位作者偶然在梦中开启神智,顿悟公主真名。秀宁,仄起平收,恰似她沙场飘零又归于平寂的一生。平阳公主非是与生俱来的身份,更多时候她是一个战士,在历代小说家的口中,她经常被唤作「李娘子」。带一点亲近,或一丝敬意,汇入平阳为国为民的丰富形象中。
隋唐之交,征尘四起,乱世英雄皆欲在这动荡的局势中谋一番功业,生前身后便有了威名远播。群雄逐鹿的黄土中原,李氏应运而起,一统天下,为华夏书写又一章波澜壮阔的史诗。李渊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所归,还要归功于手下一众智勇双全的武士和谋士,以及数位才能出众的儿女。其中最优秀的,除却后来的太宗李世民外,当属三女平阳公主。
起初在纷乱的时局中,李家的胜算并不算大。李渊起兵太原,与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相隔千里,且家眷居于长安,身边只有世民相随。正在他犹疑不决之际,踌躇满志的世民力谏父亲起兵伐隋,扶危持颠。起义前,李渊派密使潜入长安,传递风云突变的讯息。柴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十四,与妻子同为谋略出众的将帅之才。彼时李娘子与他,少年夫妻,正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情深意重之时。
一语雷霆乍惊,听闻岳父在远方揭竿而起,柴绍感到一腔英雄热血沸腾,恨不得插翅而去,为李渊身先士卒。
然而,他既是未来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个最普通的丈夫。李渊伐隋,朝廷岂能坐视不理,只怕早已暗中计划收押其亲眷作人质。他和妻子身在长安,危险自然接踵而至。他有诛伐无道的雄图伟略,却不能置妻子的安危于不顾,便对娘子言:「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
香闺小园里的娘子,纵借得谪仙诗笔,也书不尽她半纸娉婷。丈夫眼中的她,娇美柔顺,是一位洗手烹汤、举案齐眉的妇人,这分分合合毫无定数的王土,可有她安身之处?手握兵符便无法守护爱妻,流连红袖便...
查看更多与“真正的巾帼英雄,统帅千军万马的女将领阳平阳昭公主”相关的文章
和我们现在不同,在古代,女子有才有能力是特立独行的。像接下来要说的我国古代的四位巾帼英雄,她们功劳之大,丝毫不让须眉,这在古代是十分难得的。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传奇女子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我们至今听她们的故事还是那么令人心生敬佩。
妇好,商王武丁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
妇好不仅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还是一名统兵的将领。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冼夫人(522—601)又称谯国夫人,名英,古高凉(今广东茂名电白)人,是南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冼夫人不仅在协助南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她的军事才干和压服粤西及诸越的煊赫战功,得到中原王朝的信任。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汉、俚各族民众归附隋朝,封为谯国夫人 。周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梁红玉(1102—1135年),著名将领韩世忠之妻,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明朝末年著名抗清女将。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天启元年,后金包围了重镇沈阳,秦良玉亲自率领三千精兵直抵榆关。崇祯三年,随着清军大举进攻,秦良玉奉诏勤王,她将家中的资产全部都拿了出来,用来充作军饷,购买粮食,帮助民军重建信心。崇祯七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此时战况危急。秦良玉却率军赶到,大破张献忠。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这就是在历史中大放光彩的四位巾帼英雄,可以说她们不但战功赫赫,而在国家危亡之际,敢于站出来抗击敌人,让很多投降敌人的男人都为之羞愧。
与“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女英雄,你听过她们的名字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