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发布时间:2020-08-05
1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的就是长孙无忌。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不仅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还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力助李世民登基称帝。贞观年间,在立储之争时,长孙无忌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由此,唐高宗李治可以登上皇位,长孙无忌自然是功不可没。那么,问题来了,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舅,又助他称帝,为何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发起了玄武门之变,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李世民即位后,册封妻子长孙氏为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而这,无疑进一步稳固了长孙无忌在朝廷中的至高地位。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后期,长孙无忌在立储之争中支持外甥李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对此,长孙无忌先是秘不发丧,太子李治在飞骑的护送下先行返京皇帝的车马侍从则紧随其后。待太子顺利进入长安城后,才在太极宫宣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并宣读遗诏,确保李治顺利即位。

但是,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虽然一开始备受重用,却最终被逼自杀,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长孙无忌不懂进退,在大权在握的时候不愿急流勇退,这显然让唐高宗李治逐渐心生不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十分紧张的。对于权臣来说,懂得进退,才能获得善终的结局。

因为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舅舅,加上帮助自己登基有功,所以,李治即位后,自然是投桃报李,晋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众所周知,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而长孙无忌担任的中书令,已经执掌中书省,又通过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以此来兼管尚书省和门下省。基于此,三省已经被长孙无忌一人所掌握了,这无疑威胁到唐高宗的皇位了。

唐高宗李治在位初期,长孙无忌执掌大权,以此确保唐朝皇位的顺利过渡,自然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在李治坐稳皇位的背景下,长孙无忌依然没有急流勇退,显然是在挑战前者的底线了,这也为之后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当然,唐高宗李治没有直接和长孙无忌打对台戏,而是借助“废立皇后” 这一事件,以此试探长孙无忌的反应。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对此,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而褚遂良是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在此基础上,唐高宗李治还是执意立武则天...

查看更多
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如何?他们大多都因疾去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
唐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如何?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怀念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众多功臣,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表彰他们的功绩,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之兄,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去世后,他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诬陷谋反。他先是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后又被逼自缢而死,时年六十五岁。

河间郡王李孝恭第二。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从侄,是唐朝的宗室名将。他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莱公杜如晦第三。杜如晦是唐初名相,与房玄龄齐名。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五岁,李世民为此废朝三日。

郑公魏征第四。魏征是贞观朝著名谏臣、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太宗悲痛至极,亲自到魏征灵前祭奠痛哭,并罢朝五日为魏征举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唐太宗原将女儿衡山公主许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为妻。魏徵死后,太宗亲自赋诗一首,且为之树碑。魏征生前曾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但魏征死后杜正伦获罪被罢黜,侯君集谋反被斩首,使得唐太宗怀疑魏征可能结党营私。唐太宗又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并且曾经出示给史官褚遂良,太宗怀疑魏征此举有留为自赏及博取清名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他亲自书写的魏徵墓的墓碑。太宗更下旨解除婚约,衡山公主不再嫁往魏家。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受挫,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于是又下令将毁坏的魏征墓碑重新树立起来,并慰问魏征的遗属。

梁公房玄龄第五。房玄龄名乔,字玄龄,贞观名相。贞观二十二年七月(648年),房玄龄病逝,年六十九岁。唐高宗永徽三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此被停止。

申公高士廉第六。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年七十二岁。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部将,晚年谢宾客不与通,“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又饵云母粉,飞炼金石,为方士术延年,凡十六年。显庆三年(658年)卒,年七十三岁,唐高宗李治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

卫公李靖第八。李靖,字药师,世称李卫公,唐朝著名军事家,出将入相。因功高屡次被诬告谋反,遂主动退休,闭门不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卒,享寿七十九。

宋公萧瑀第九。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之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

褒公段志玄第十。段志玄是李渊在太原的旧部,贞观十六年(642年),他由于悲痛母亲去世,哀伤过度导致病发,不久病逝于京师醴泉里府第,...

查看更多
3 关于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是怎样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
唐朝

唐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唐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那么,关于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是怎样的?

赵国公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国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国公魏征: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国公房玄龄: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国公高士廉: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贞观二十一年,去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

鄂国公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国公李靖: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

查看更多
4 你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怎样吗?善终的真不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
唐朝

你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怎样吗?

都说大唐开国不杀功臣,但是我们看一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遭遇,就会发现善始善终者还真不多。仅以“二李战神”也就是李靖和李勣为例,就有一个非善始一个非善终:李靖是以一个待斩囚徒的身份开始为李渊李世民效力,而李勣则是在下葬十五年后,被李世民的媳妇兼儿媳挖了出来,上演了一出令人发指的“大劈棺”。

与另外几位凌烟阁功臣相比,李勣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被掘墓劈棺的时候,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而另外三位则是眼见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他们分别是凌烟阁首功之臣赵国公长孙无忌、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

长孙无忌很倒霉,倒霉就倒霉在扶植起了一个扮猪吃老虎的蔫萝卜辣心的唐高宗李治,为了让自己这个亲外甥上位,长孙无忌坑死了很多人,最后连自己也坑死了,外甥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就干掉了亲舅舅:“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发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其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并除名,流于岭外。”“(许)敬宗寻与吏部尚书李义府遣大理正袁公瑜就黔州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不但长孙无忌被逼自杀,就连远房侄子也没跑了:“无忌从父兄安世……安世子祥,……坐与无忌通书见杀。”

至于陈国公侯君集,其下场大家都知道的,仅剩下一个儿子没被杀,这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法外施仁”。但事实上侯君集一直没有承认自己的谋反罪名,临刑前还在喊冤:“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细看之下。侯君集“谋反”一直查无实据,唯一的证人证言来自郧国公张亮,他向李世民密报侯君集有造反言论,但是李世民并不信:“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

郧国公张亮举报侯君集谋反,却没想到不久之后自己也因为“谋反”的罪名而被斩首。侯君集是“斩于四达之衢”,张亮是被“竟斩于市”,开国功臣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李世民这一手“杀鸡儆猴”玩儿得很高明,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有义儿五百人”是不足以如张亮谋反之罪的,以至于最后也后悔了:“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虽不即从,至今追悔。”李道裕因此从他搞工程的将作少匠,升任为刑部侍郎,但是张亮的脑袋却长不回去了。

除了赵国公长孙无忌、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死于非命,还有一些功臣结局也很不妙,李勣被掘墓劈棺、追回赐姓并称徐茂功,魏征的墓碑也被愤怒的李世民推倒,这咱们就不说了,咱们再看看另外身败名裂的三位凌烟阁功臣:莒国公唐俭差点被卫国公李靖坑死——其过程像极了韩信坑死郦食其,韩信当年是自作主张坑得郦食其被投降的齐王煮了,而李靖差点坑死唐俭,是李世民授意的:“(靖揣知其意)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李世民一面派唐俭当接收大员,一面又派李靖进军奇袭,摆明了是要拿唐俭当诱饵。唐俭命大逃了回来,但是却没逃过李世民最终的处罚:“尝托盐州刺史张臣合收其私羊,为...

查看更多
5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的下场大都是怎样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1.长孙无忌(594-659年),寿66岁,被赐自缢死,授爵赵国公,官至司徒。

2.李孝恭(591-640年),寿50岁,暴病身亡,授爵河间郡王,谥号元。

3.杜如晦(585-630年),寿46岁,病重而死,授爵莱国公,谥号成。

4.魏征(580-643年),寿64岁,病逝,授爵郑国公,谥号文贞。

5.房玄龄(579-648年),寿70岁,病逝,授爵梁国公,官至司空。

6.高士廉(575-647年),寿73岁,病逝,授爵申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7.尉迟恭(585-658年),寿74岁,病逝,授爵鄂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8.李靖(571-649年),寿79岁,病逝,授爵卫国公,官至特进。

9.萧瑀(575-648年),寿74岁,病逝,授爵宋国公,官至特进。

10.段志玄(598-642年),寿45岁,病逝,授爵褒国公,谥号忠壮。

11.刘弘基(582-650年),寿69岁,病逝,授爵夔国公,官至辅国大将军。

12.屈突通(557-628年),寿72岁,病逝,授爵蒋国公,谥号忠。

13.殷开山(?—622年),寿不详,病逝,授爵郧国公,谥号节。

14.柴绍(588-638年),寿51岁,病逝,授爵谯国公,谥号襄。

15.长孙顺德(?—631年),寿不详,因贪污被免官,授爵邳国公,谥号襄。

16.张亮(?—646年),寿不详,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郧国公,官至洛州都督。

17.侯君集(?—643年),寿不详,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陈国公,官至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张公谨(594-632年),寿39岁,病逝,授爵郯国公,谥号襄。

19.程知节(589-665年),寿77岁,病逝,授爵卢国公,官至左领军大将军。

20.虞世南(558-638年),寿81岁,病逝,授爵永兴县公,谥号文懿。

21.刘政会(?—635年),寿不详,病逝,授爵渝国公,谥号襄。

22.唐俭(579-656年),寿78岁,病逝,授爵莒国公,官至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李世勣(594-669年),寿76岁,病逝,授爵英国公,官至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秦琼(?—638年),寿不详,病逝,授爵胡国公,谥号壮。

凌烟阁24功臣中,除去那些寿命不详的功臣,虞世南最为高寿(81岁),而张公谨则最为短命(39岁)。

寿命超过80岁的只有一位,即虞世南(81岁);

寿命在70-80岁之间的有9位;

寿命在60-70岁之间的有3位;

寿命在50-60岁之间的有2位;

寿命在40-50岁之间的也有2位;

寿命在30-40岁之间的仅有一位,即张公谨(39岁);

寿命不详的6位。

被皇帝下令自缢而死的有1位(长孙无忌)。

暴病而亡的有1位(李孝恭)。

被罢官返乡的有1位(长孙顺德)。

直接处斩的有2位(张亮与侯君集)。

受后世子孙牵连而被灭族的有1位(李世勣)。

总体上来说,凌烟阁24功臣大多数下场较好。他们当中,既有名相诤臣,又含猛将名帅,济济一堂,蔚...

查看更多
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对唐朝的贡献不可磨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晚唐诗人李贺的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那么诗中提到的凌烟阁到底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表彰和纪念功臣而建立的场所,阁内有二十四位文臣武将,详细记录了每位功臣的功劳,由褚遂良书写,并配有阎立本作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具体如下:

1.长孙无忌(594-659年),寿66岁,长孙皇后之兄,深受李世民尊重,辅助李世民治国安邦。高宗时被诬陷谋反,赐自缢死。

2.李孝恭(591-640年),寿50岁,李世民堂兄,太原起兵时战功赫赫,后暴病身亡,授爵河间郡王,谥号元。

3.杜如晦(585-630年),寿46岁,十八学士之首,善断,参与宣武门之变等谋划,后掌管朝政,病重而死,授爵莱国公,谥号成。

4.魏征(580-643年),寿64岁,原为太子李建成谋士,宣武门之变后投靠李世民,以“进谏”闻名,病逝,授爵郑国公,谥号文贞。

5.房玄龄(579-648年),多谋,掌管朝政,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寿70岁,病逝,授爵梁国公,官至司空。

6.高士廉(575-647年),寿73岁,长孙皇后舅舅,抚养了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病逝,授爵申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7.尉迟恭(585-658年),寿74岁,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为李世民护卫队长,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晚年闭门不出,病逝,授爵鄂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8.李靖(571-649年),寿79岁,大唐战神,一直为帅,败突厥,灭吐谷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病逝,授爵卫国公,官至特进。

9.萧瑀(575-648年),隋炀帝萧后之弟,后降唐。寿74岁,病逝,授爵宋国公,官至特进。

10.段志玄(598-642年),寿45岁,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病逝,授爵褒国公,谥号忠壮。

11.刘弘基(582-650年),寿69岁,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病逝,授爵夔国公,官至辅国大将军。

12.屈突通(557-628年),寿72岁,原为隋朝大将,后来降唐,镇守洛阳。病逝,授爵蒋国公,谥号忠。

13.殷开山(?—622年),寿不详,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病逝,授爵郧国公,谥号节。

14.柴绍(588-638年),寿51岁,李渊之婿,娶平阳昭公主。虽为外戚,却多有战功。后病逝,授爵谯国公,谥号襄。

15.长孙顺德(?—631年),寿不详,长孙皇后之叔,后来多次贪污,并因贪污被免官,授爵邳国公,谥号襄。

16.张亮(?—646年),寿不详,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勣,随李勣一同降唐。曾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后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郧国公,官至洛州都督。

17.侯君集(?—643年),寿不详,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在征讨高昌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在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

查看更多
7 陪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看着曾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相继老去和离世,变得有些伤感和怀旧。于是他叫来大画家阎立本,让他将跟随自己建立过功勋的唐初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绘制出来,并将它们挂在凌烟阁内,用于纪念和表彰这些功臣。

我们来看看,陪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凌烟阁居首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自幼关系良好,后来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二人成了姻亲关系。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到李世民帐下做了谋臣,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建立功勋,最重要的是他替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事变。同时还亲自带兵替李世民把守玄武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长孙无忌也是尽心尽力辅佐李世民,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

排名第二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李世民的堂兄,李渊起兵后,他让李孝恭率兵攻打萧铣、辅公祏等人,他不负众望,替李渊拿下和平定了岭南、江南等地区,因功被封为扬州大都督。李孝恭是李家夺取天下的重要功臣,李世民继位后,将李孝恭封为了河间郡王,死后又追封为司空、扬州都督。

排名第三的是莱国公杜如晦。杜如晦位列“十八学士”之首,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要谋臣,替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又担任宰相,帮助李世民治理国家,他和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表现优异,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是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

排名第四的是魏征。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部下,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为消除玄武门事变 的负面影响,对太子党的人加以重用,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魏征不但深得李世民器重,更重要的是他敢直言进谏,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帮李世民改正了很多过错,也书写了一段君臣之间的佳话。

排名第五的是梁国公房玄龄。房玄龄也是李世民帐下的重要谋臣,在玄武门事变中出力良多。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又官拜宰相一职,和杜如晦等人并称唐朝四大名相之一,也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

排名第六的是高士廉,也是参与玄武门事变的重要功臣之一。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在李世民时期,做事勤勤恳恳,深得李世民器重,身前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

排名第七的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罪倚重的大将,他原本是一个降将,但李世民对他无比信赖,这让尉迟敬德大为感动,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事变时,尉迟敬德射杀齐王李元吉,率兵抵挡太子府和齐王府援兵,并逼迫李渊交出兵权,是帮助李世民夺得权力的首功之臣。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自恃功高,有些教养跋扈,但经李世民敲打后老实了很多。

排名第八的是卫国公李靖。李孝恭能平定巴蜀、江南等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李靖的,因为这些战争大多是李靖替他率兵打赢了。李靖还在抗击突厥战役中建了不少功勋。他被李世民封为了濮州刺史,在进入凌烟阁后的次年,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排名第九的是宋国公萧瑀,他在仕途上跌跌撞撞,并不平顺,曾六次为相,又六次被罢相,李世民...

查看更多
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其中这两人是最突出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贞观十七年(643),在权力巅峰待了十七年之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已经是四十多岁,到了开始怀念往事的年纪了。

当时,朝中许多当年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大臣都已经去世或已年老。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和思念,李世民叫来了当时最富盛名的画家阎立本,命他在三清殿旁一处小楼里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的画像,并将小楼命名为"凌烟阁"。

因为阎立本绘制、褚遂良题字的二十四幅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说法被广泛流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二十四人当中,有开国名将,也有治世能臣。笔者认为,战功最突出的,既不是被李世民高度评价道:"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的长孙无忌,也不是因直言进谏著称的魏征、以"房谋杜断"闻名的房玄龄、杜如晦,或是在后世小说中著名的秦琼、尉迟恭,而是最李靖和李勣这两人。

提到李靖,或许有人想到的会是我国神话故事中的托塔天王,但作为唐朝名将的李靖也是十分出众的优秀将领。李靖出身十分不凡,他的舅舅便是隋朝时灭陈的名将韩擒虎,也许是受舅舅的影响。李靖"少有文武材略",小时候便立下"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的豪言。

当时,韩擒虎也十分疼爱这个外甥,常常和他一起谈论军事,年少的李靖总能说出让戎马一生的舅舅都赞叹不已的看法和观点。因此,韩擒虎惊叹道:"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杨素也是隋朝重臣,因为支持杨广继位,他的地位在朝野中无人可以比拟,而他在了解了李靖的才能后,便抚着自己的座位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到了隋朝末年,李靖担任着马邑郡的郡丞,属于太原留守李渊的部下,在偶然发现李渊暗中为谋反做准备后,他便准备前往江都上报隋炀帝。不过,当时道路阻塞,李靖被困在了长安。

不久,李渊攻占了长安,李靖则沦为了阶下囚。

好在李渊、李世民都是爱才之人,于是李靖便成为了李世民幕府中的一位将领。

为李家效力后,李靖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现,他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也在消灭萧铣、辅公祏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唐朝建立后,李靖被封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主要负责防备边患。不久后,李世民登基,李靖成为了北击东突厥、西平吐谷浑的统帅,立下了赫赫战功。

贞观二十三年(649),七十九岁的李靖病逝,被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还得以陪葬在帝王陵寝昭陵。

我们再来说说李勣这个人。

如果说李勣这个名字的知名度不高,那么他在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被改编成的人物徐茂公,相信更加为人熟知。

李勣原名徐世勣,出身于一个富贵之家,到了隋朝末年,他敏锐地察觉到天下将要大...

查看更多
9 唐朝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左武卫大将军长孙无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谏议大夫魏徵、右仆射房玄龄、尚书高士廉、尚书尉迟敬德、鹤城太守李靖、尚书令萧瑀、颇炉将军段志玄、尚书刘弘基、洛阳郡守屈突通、荆州长史殷开山、右武卫上将军柴绍、京兆尹长孙顺德、洛州长史张亮、扬州郡守侯君集、武威长史张公谨、虎贲将军程知节、尚书虞世南、左令刘政会、右令唐俭、上将军李绩和虎威将军秦琼。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陈大臣的长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关於武将,他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这年李靖己七十四岁,在家养老,故评价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查看更多
10 关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都知道有谁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越,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

唐朝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已步入晚年,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岁月,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和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朝英雄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关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长孙皇后同母兄,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后其妹长孙无垢嫁给李世民,结为姻亲。唐高祖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李世民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任宰相,封赵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659年,长孙无忌由于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与武则天结怨,遭武则天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长孙无忌削爵、流放,不久被迫自缢身亡。

二、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堂侄,唐太宗堂兄弟。武德四年(621年)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率李靖等诸将,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贞观年间任礼部尚书,封河间王,后不得唐太宗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而亡,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

三、蔡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亡,年仅四十六。时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四、郑国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县人),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收归账下,窦建德兵败,再归唐,官至太子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封郑国公,升谏议大夫,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他死时,唐太宗悲痛至极,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亡一镜矣!”

五、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 人。房玄龄在投靠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