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后梁

发布时间:2020-07-28
1 后梁太祖朱温:经历两次叛变,最后死在儿子造反手里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朱温
朱温简介

在历史上每个国家经常都会出现一些战乱,尤其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名叫朱温的人,他的命运很特殊一生之中叛变了两次,还能当上皇帝。这样的人生令多少人羡慕,但是一般叛变的人最后的下场也是相当的凄惨,据说是被一个马夫所杀。

朱温的一生中有一个人对他的帮助很大,那就是黄巢。他是一个秀才出生,但是他却造反赶走了当时皇位上的唐僖宗,自己坐上了皇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黄巢的胆子也非常的大,竟然敢在这样的战乱时期干这样的事情。当时百姓们日子过得相当得苦,所以黄巢才和一些一军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这时候朱温就跟着黄巢一起征战,把长安拿下之后,就在此地称王,国号为大齐。但是却有一人没有投降,于是黄巢便派朱温去说服这个人,没想到朱温竟然把这个诸葛爽给劝降了。黄巢当然很开心,没有出兵就可以打胜仗,越来越重视朱温。不料在一次战役中,朱温在王重荣的诱惑下,竟然向唐朝投降了。这是朱温第一次叛变。

这下子唐朝的皇帝唐僖宗要出兵攻打黄巢,于是就派朱温去征讨。没想到朱温这个人不念旧情,对黄巢的军队赶尽杀绝,看来黄巢是养了一个白眼狼。最后黄巢兵力不足,惨死于战场。之后当唐昭宗上位,这个朝廷主要是宦官掌权。最后朱温平定叛贼,受到了赏赐。没过多久,唐昭宗就被宦官从皇位上拉了下来。朱温又将唐昭宗给营救出来,但是朱温觉得自己要学曹操掌控权利,但是朱温觉得不过瘾,后面将唐朝的皇帝和大臣都给杀了。朱温就自己登基当上皇帝,国号大梁。这是朱温第二次叛变。

当上皇帝后的朱温也很烦恼,自己刚刚打下的大好江山该给谁呢。朱温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养子。朱温的亲生儿子朱友珪长得一点也不像朱温,根本没有一点当皇帝的料。朱温感觉要是把江山给他,说不定很快又送给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养子朱友文,有一点像自己的作风,心中想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朱温没想到这个想法被亲生儿子朱友珪知道了,朱友珪觉得自己的父亲偏心,明明自己有儿子,却要将江山交给一个外人。朱友珪打算造反,自己把父亲的位置拿下来。朱温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异心,所以也处处提防着。谁都没有想到,朱友珪在半夜自己一个偷偷跑到皇宫想要暗杀自己的父亲。此时朱温醒来发现自己的床前站在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朱温觉得自己的死期将至,也没有挣扎。朱友珪便下令自己的马夫去杀朱温,从此朱友珪便当上了皇帝。朱友珪还对外面的人说,是自己的兄弟朱友文为了篡位才杀害了朱温。朱温到死的时候心中还不服,自己曾经战绩这么多,但是却被一个牵马的马夫给杀了。这让朱温死都死不安稳,自己的儿子造反杀害自己,这让人怎么接受这个现实。

小朱温这个人的品行不怎么端正,对待自己的兄弟黄巢下毒手。在朝中,曾经还杀害了唐昭宗等皇帝,结束了唐朝的统治。朱温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最后又被自己亲生儿子的马夫给杀了。朱温一生之中叛变两次,其下场也是相当的惨。看来做人要正直一些,不要学朱温皇帝的叛变一样,不然会后悔一辈子。

查看更多
2 后梁太祖朱温做了哪些事,让世人对他有偏见?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朱温
朱温简介

开国皇帝一般都是很受人尊敬的。他们必定有着卓越的才干,或者有着优秀的品德,才能获得大家拥护,打败别人,建立一个国家。但是,作为后梁开国皇帝的朱温,世人对他却并没有什么好感。朱温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当时的人都不拥护他。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是胡人,和朱温作对。可是,大家却积极支持李家父子,帮助他们,最终推翻了朱温所建立的梁朝。

那么,本来应该是万人景仰的开国皇帝,朱温为什么却得到那样的待遇呢?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一切,不是世人对朱温有偏见,实在是朱温自己做出了许多禽兽不如的事情。他做了哪些禽兽不如的事情呢?

一、不忠。

朱温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父亲祖父都是教师,而且与当地望族通婚。不过,朱温并没有努力学习孔孟之道,读书求仕途。而是在黄巢起义爆发后,加入到黄巢起义军中去了。由于他能征善战,很快成为黄巢的一员得力骁将,被黄巢封为同州防御史等重要职位。但是,当他发现黄巢势力败退之际,迅速率军叛逃黄巢,投奔到唐朝的怀抱。当时唐僖宗并没有认为这是叛逃主人的“不忠”行为,反而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还特别给朱温赐了个“全忠”的名字,授予他左金吾大将军的官职。接着,又提拔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这样的重要职位。此后,朱温一路飙升,成为唐朝说一不二的人物。当时天下大乱,作为朝中权臣,朱温本来可以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所做的,完全不是这样。他杀了丞相崔胤等朝中大臣,把唐昭宗骗到洛阳控制了起来。接着,他坑杀了唐昭宗身边的所有侍卫,替换成了自己的人。再接着便直接派人杀入宫中,杀唐昭宗的嫔妃,再杀唐昭宗。唐昭宗穿着单衣绕柱逃跑,大声哀嚎,结果还是被砍死。杀了唐昭宗后,朱温立年幼的李柷为帝。很快,他就强迫李柷把皇位禅让给自己。

朱温作为一个臣子,先反叛黄巢,再杀唐昭宗,所表现出来的不忠和残忍,绝不亚于三国时期著名的奸臣董卓。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好的评价呢?

二、不仁。

朱温无论在做将军的时候,还是在做皇帝的时候,都表现出了残暴不仁的一面。有一件事最能说明。有一次,朱温和幕僚以及一些游客在一棵大柳树下坐。当时朱温自言自语地说,这棵柳树可以做车轮毂。旁边的几个游客听见了,也点头说:“这棵树的确可以做车轮毂。”朱温听了大怒,说那些人打胡乱说,榆木才能做车轮毂,柳树怎么能做?于是命令侍卫把那些说过这个话的人,全部打死。说做车轮毂的,首先是朱温自己说起来的,他却要打死别人。如此残暴不仁,还真是做到极致了。朱温为了当皇帝,残杀了不少唐朝大臣。凡是不顺他意的,他都要拉去杀掉。当初为了把唐昭宗骗到洛阳,就诛杀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后来,又多次不断杀朝臣。在滑州的时候,朱温在白马驿一次性杀了朝臣三十多人。当时他的随从对他说,这些人经常自称清流,应该把他们扔进黄河中,让他们变成浊流。朱温竟然大笑着,真的就把这些朝臣的尸身,全部扔进了黄河之中。

朱温为了让唐哀帝李柷禅位给他,在朝中大搞白色恐怖。凡是对...

查看更多
3 一位枭雄后梁太祖朱温,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养子呢?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朱温
朱温简介

五代十国,是历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朝代。从公元870年左右,直至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在东京汴梁称帝,其中近100余年也是狼烟四起。李克用、朱温、郭威,都是五代十国时期响当当的诸侯。尤其是后梁太祖朱温,能以白丁之身建立一统政权,且将唐昭宗和唐宣宗耍得团团转。此情此景,将朱温称之为“一代枭雄”似乎也不为过。然而朱温晚年时期却因为立太子储君的问题导致被杀。为何这样一位枭雄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朱温有亲子却执意将皇位传给义子呢?

朱温出生于公元852年,是安徽砀山人。青年时期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军,与李克用二人归降大唐平定黄巢之乱。901年朱温羽翼渐丰率军进入关中独断朝纲,逼迫唐哀帝退位。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值得一提的是后梁这个政权继承了唐朝正统,这点朱温比李克用更加来得名正言顺。然而建立后梁时朱温已是56岁的高龄,多年戎马生涯,让朱温身患重病,912年,60岁的朱温自知时日无多,便挑选太子储君。

朱温虽有7个直系子嗣,然而大多都不成器。比如郢王朱友珪,福王朱友章,就是吃喝玩乐的公子哥,文才更是一塌糊涂,领兵打仗也是输多赢少。朱温的义子博王朱友文,似乎是合适的人选。朱温暗中散播消息,有意让朱文友继承大统,此举遭到郢王朱友珪的忌恨,最终导致朱温被亲生儿子所弑,后梁也陷入到了混乱。

可是朱温这样的做法,让后人颇为不解。毕竟皇位继承是古代帝王最为头疼,也是最重要的大事,按常理来说,朱温有7个亲生儿子,即使这些儿子大多不成器,可是朱温也没必要将辛苦打下的江山送给义子干儿,这不等于为他人做嫁衣吗?笔者认为朱温这样的做法,还是有私心,并且有着难以启齿的苦衷。首先一点便是朱温此人荒淫无道,虽然朱温手握重兵开辟后梁政权,可是朱温自幼未受过正统教育。也没读过几天圣贤书,掌握重权后便骄淫奢侈,这点李克用比他好了不少。待到正妻张氏离开人世,朱温便更加荒淫无道。甚至正史所记载朱温与其儿媳妇有苟且之事。朱友文妻子王氏容貌俏美。

在朱温身患重病时,更是衣不解带地服侍他。所以从情感上朱温便倾向朱友文,或者说朱温喜欢他的妻子王氏。爱屋吉乌之下将皇位传给朱友文。也就不难理解了,第2点则是因为朱温当时并非真心实意想立太子储君。虽然朱温自知时日无多,可还是想着再多活几天。先立朱友文为储君,朱温的其他儿子有自知之明,发愤图强尽可能地做出更好的成绩。如果朱温在自己亲生儿子中,挑选一个为接班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朱温的儿子们大多也是嗜杀成性,朱温立某个亲子为储君后,那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想敌肯定会互相残杀。到那时朱温的统治不稳,还会有性命之忧。

而朱温将义子朱友文推到幕前,亲生儿子虽同样感觉不公平,可是他们只会将朱友文当目标,而不会真正威胁到朱温。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博王朱友文是可以当作棋子进行培养,将他列为接班人朱温便能高枕无忧,安然的过好余下的几年生命。而他的儿子们也会更加孝顺自己,到处搜刮...

查看更多
4 后梁太祖朱温简介:朱温称帝后不久,被儿子杀害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朱温
朱温简介

朱温(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原丰县(第)一乡艾村里午沟集人。但这是一个籍贯尚存争议的人物,现行史书中多记为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砀山)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成人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太祖,名朱温(公元852~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在位6年,为其子所杀,终年61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范村保,一说在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出身贫苦家庭,从小不务正业,是乡里的地痞。后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黄巢入长安后,他负责防守东线。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公元882年9月,在黄巢危急之时,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此后,他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和李克用父子等人长年混战,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混战中,他先后吞并了秦宗权、朱埴、朱瑾等藩镇,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901年,他趁唐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带兵进入关中,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夺得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政府。不久,杀尽了朝廷内的宦官。公元904年,他又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在离开长安时,他还逼迫官吏、百姓一起东迁,并拆毁了长安的宫室,官衙和民房,将材料运往北方。不久,他派人杀死了唐昭宗,立李祝为帝(即唐昭宣帝),并在一天深夜,将唐朝的30几名大臣集中起来杀死,尸体扔进黄河。

公元907年2月,他逼迫昭宣帝退位,自己称帝,建国号为梁,定都汴,建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并改革了一些唐末的弊政。但因连年用兵,又经常杀戮将帅功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政权不稳。

公元912年,朱温亲自率领50万大军乘虚进攻成德镇。他日夜兼程赶到观津冢(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时,巡逻兵报告说,后唐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大军来了。朱温曾几次败在李存勖手下,听到消息后,不辨真假,连帐篷也顾不得收起,仓惶逃奔到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黄昏时,李存勖派兵数百冲进朱温军营中乱砍乱杀。朱温以为李存勖大军杀到,连夜烧营狂逃,急奔冀州,辎重损失无数。事后知道只有李存勖的几百兵士冲营,朱温羞恼而得病。返回洛阳,就此卧床不起。他哭着对近臣说:“我就要死了。死后,儿子们又不是李存勖的对手,我将连葬身之地也没有了。”哭得死去活来。

朱温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儿子们也借此谋取继承权。公元912年5...

查看更多
5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期间他扫除了哪些障碍?
五代十国
朱温篡唐
朱温篡唐称帝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看看朱温是怎么一步步称帝篡位,夺取唐朝政权的?

唐朝末年,潘振割据,宦官专权,牛力党争相互交织在一起,致使政治极为腐败,苛捐杂税有增无减,百姓生活极为贫苦,农民起义的大风暴呼之欲来。

黄巢起义

公元874年,濮州人王仙芝因不堪朝廷重税,聚集千余人在长垣起义,王仙芝率领众人打败唐天平节度使薛崇,攻占了濮州,曹州黄巢率领数千人响应,数月之间起义军便发展到万余人,攻占了山东,转而向河南进攻。

公元878年,王仙芝在黄梅战死,部下全部投靠了黄巢,黄巢被推举为黄王。后黄巢率军南下,部队规模发展到十余万人,后他发文布告,宣告朝廷腐败,欺压百姓,开始挥军北上,11月攻克了唐都长安,唐僖宗率领残余百官逃往成都,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齐。

大齐灭亡

大齐政权建立后不久,黄巢及各义军首领变得骄傲自满,自认为天下已牢牢地掌控在他们手中,没有乘胜追击唐王朝的残余力量,也没有有效地建立根据地,这就给唐军留下了得以喘息的机会。虽然唐朝的政权濒临灭亡,可是毕竟名义上还是顺应天诏,缓过神来的唐僖宗从各地调兵遣将,不但请来了沙陀贵族李克用的四万大军来协助镇压齐军,还成功诱降了黄巢的将领朱温。

后齐军节节败退,被围困在长安城中整整两年,城中粮草断绝,军乏民累。在处境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黄巢不得以率兵将撤出长安城,向东转移,但在陈州一线,又遭遇到了唐军的顽强阻击,双方交战300余天,齐军被唐军层层包围,伤亡十分惨重。

公元885年,尚让,葛从周等部分大齐将领纷纷投降唐朝,致使齐军兵力大为削弱,六月在朱温和李克用的穷追猛打下,黄巢率领残余部众泰山虎狼谷,最后自杀身亡,刚建立的大齐政权就这样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扫除障碍兼并天下

朱温因平定黄巢作乱有功,而被唐僖宗重用,摇身一变成为了宣武节度使。当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打朱温守卫的汴州的时候,朱温寡不敌众,曾向李克用求救,在李克用的帮助下解决被围之困后,朱温表面上对李克用殷勤招待,实际上想暗中谋害李克用,以夺取他的地盘,李克用在亲信的拼死帮助下,才逃回晋阳,自此以后,两人结下了非常深的仇怨。

后朱温拉拢忠武节度使赵犨一举消灭了横行河南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解除了后顾之忧,接着朱温开始向东、北两个方向扩张,实力不断扩大,超过了河东的李克用。

当朱温扫除东、西的障碍,兼并天下之际,应宰相崔胤之邀,带兵入关,大肆屠杀宦官,唐昭宗仓皇出逃,在宦官的带领下,投奔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跟朱温的实力差距过大,不久便被攻占了凤翔,朱温牢牢地控制住了唐昭宗,而唐王朝的政权也完全掌控在了朱温的手里

公元902年,朱温衰兵直逼晋阳,李克用连战连败,最后拼死守住了晋阳,保住了根本之地,至此后李克用再不敢与朱温抗衡。

唐...

查看更多
6 历史里的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西夏国又跟后梁有什么样的关系
后梁
西夏
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西夏皇帝姓什么

说到西夏的兴亡上下限,一般都认为是始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亡于1227年蒙古灭西夏,首尾190年。灭亡时间没问题,史所公认,但西夏的建立时间实际上并不始于1038年,而要更早。早在唐朝末年,西夏就已经存在了,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称为西夏,而是定难军。

西夏皇帝姓李,但这是唐朝皇帝的赐姓,他们自己则认为是北魏拓跋皇族之后,李元昊就常称自己是拓跋魏之后。拓跋氏入唐后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传到唐末有个牛人叫拓跋思恭。唐末天下大乱,拓跋思恭趁乱占据宥州。宥州在哪?就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以南的毛乌素沙地中。拓跋思恭不是凤凰男,他的家族世代在夏州(内蒙古乌审旗南)、银州(陕西省榆林市南)为官,祖父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

黄巢起义给唐朝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于无奈,唐僖宗只好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拓跋思恭自然不会闲着,带着几万兵马来浑水摸鱼,果然摸到一条大鱼。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绥银节度使(后为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地区本就是拓跋家族的活动区域,但更多是有名无份,唐僖宗此举等于承认了拓跋家族对夏绥银地区的统治。

西夏何时出现的,历史里的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拓跋思恭(也称李思恭,唐朝赐姓)于公元895年去世,因为儿子李仁佑死的早,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暂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管理。由于定难军实力太弱,李思谏制定了符合定难军的发展思路——向强大的中原王朝称臣。当时的中原王朝是朱温建立的后梁,虽然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中实力不算太强,但至少在当时的江湖上,后梁是最强的。定难军向朱温的后梁称臣,这等于拿到了长期饭票,后梁把定难军当成为自己的外藩,不容其他割据势力染指。

李思谏死后,定难军的控制权又回到李思恭一系,也就是其孙李彝昌手上。可没想到李彝昌是个短命鬼,在位三个月就被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杀了。想自立为定难军之主的高宗益被夏人所杀,李彝昌的族子李仁福继位为定难军之主。

李仁福的发展思路和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依然向中原王朝称臣。至于梁唐晋汉周宋走马灯式的换大王,李仁福是管不着的,磕好自己的头就行了。这是定难军没有选择的发展道路,咱们看地图,定难军辖区包括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地带,这里除了毛乌素沙地,就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定难军的仓库里没多少银子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定难军是没有本钱和中原王朝作对的,毕竟还指望着中原王朝发工资呢。五代诸朝(含宋初)成天打来打去,重心都放在中原地区,哪有时间管定难军的闲篇?只要你称臣就行了。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