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鲜卑族曾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曾创下许多了不起的政权。例如北魏,立下非常辉煌的文化,仅是北魏石窟便是今人孜孜探寻的艺术宝库。
还有多次复国的慕容氏鲜卑族,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后来还被写进小说当中,让慕容氏燕国成为复国的代表。
但鲜卑族在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进入隋唐以后,鲜卑族就开始逐渐消失了。虽然隋唐时仍有不少王公大臣的血脉可以追述到鲜卑族,但是作为整体而言,鲜卑族已经逐渐消融。而往上追述的话,鲜卑族的形态就比较原始。
鲜卑族真正开始大规模建国的历史要追述到东晋,他们是在晋朝内部经历八王之乱,各路诸侯王互相厮杀后,才进入中原,瓜分土地和人口。
在此之前,鲜卑族更像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即便有一个强者可以勉强维系部落的统一,可是这个统一的纽带非常脆弱,稍有变动,就可能立刻四分五裂。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鲜卑族在三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段统一阶段。当时鲜卑族颇为强大,从对魏国献贡表示归纳,仅用十余年就成为魏国边境的巨大隐患。
而这个强大的因素,部分来自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他不仅本事强,有勇有谋,能为鲜卑族发展制定战略,更重要的是轲比能可以团结鲜卑族。
可是,当柯比能出问题,鲜卑族就成为一盘散沙。所以,当诸葛亮鼓动鲜卑族共同进攻魏国时,魏国只需派人刺杀轲比能,就能解决整个鲜卑族的威胁。
这段历史中鲜卑族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但是,到汉朝的时候,人们对鲜卑族的了解就比较模糊。更多情况下,当时居住在中原的史官只能凭着从塞外传来的消息,记载鲜卑族的故事。关于鲜卑族的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在这段话的描述中,东胡、乌桓、鲜卑、匈奴的关系,大概就是东胡所处的位置在鲜卑的东面,而在东胡以后,则是乌桓跟鲜卑。东胡是一个在周朝时期,就活跃在中国边境的一个部落民族联盟。
根据《晋书》记载,“东胡……控弦之士二十余万。”按照5人一控弦计算,东胡当时的人口,应该也在上百万。战国时期,北方燕国崛起,他们率兵击败东胡,让东胡被迫后撤一千多里,退到老哈河以北,燕国还就此修起长城。
而到秦汉时期,东胡势力衰颓,身旁又崛起匈奴。起初匈奴对东胡百依百顺,不断发展势力,一旦条件允许,就立刻挥师攻破东胡。
东胡亡,一部分人被匈奴掠走,一部分人留在故地,臣服匈奴,也就是乌桓。还有另一部分东胡人迁至辽东塞外,住在鲜卑山附近,也就是鲜卑族的起源。
因为这些鲜卑族中间还隔着乌桓,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跟汉朝中原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直到霍去病把乌桓人迁到五郡塞外的时候,原本乌桓人居住的地方空了出来,鲜卑族才搬到乌桓人故地上,逐渐跟汉朝有接触。
在《三国志.鲜卑传》记载,汉顺帝的时候“鲜卑三万余落诣辽东降”,人数在六十万左右。不过,鲜卑族虽然主体来自东胡,但仍有部分跟匈奴有关。
在后来鲜卑族的发展后,出现了很多不同分支,如拓跋氏、宇文氏、慕容氏、段部。通过这...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的鲜卑人在东晋达到最大规模,鲜卑族有哪些姓氏?”相关的文章
西晋末年,司马氏诸王为争夺皇权,引发了“八王之乱”。边境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趁中原王朝战乱之际大量内迁其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五胡在北方建立的众多割据政权,后世称为“五胡十六国”,其实在十六国中有三个政权,并非少数民族所建立,他们是由汉族人士建立的,具体情况如下:
1.前凉(301年-376年)
前凉的建立者名叫张轨,此人是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聪明好学,文雅端庄,凭借父祖恩荫在西晋朝廷为官,与张华、杜预等名士关系甚好。张轨对时局非常清楚,他鉴于世多灾难,便暗自图谋占据河西之地,并向朝廷上书请求担任凉州刺史。
301年9月,西晋朝廷正式任命张轨为凉州刺史,此后西晋王朝无暇顾及凉州地区,张轨则劝课农桑、设立学校,扩建城池,开始割据统治。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317年,匈奴人刘曜攻破长安,将晋愍帝迁徙。张寔闻讯后,曾派兵东赴国难。320年张寔被杀,其弟张茂袭位,他改元永元,前凉彻底成为割据政权。
324年,张茂病死,张寔之子张骏继位。345年,张骏自称凉王,建都姑臧。张骏在位期间,扩张国土,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346年,张骏去世,其第二子张重华继位,此后前凉王室内部发生内斗,实力大为削弱, 354年,凉王张祚称帝,改元和平。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派十三万步骑兵大举进攻,前凉末代皇帝张天锡被迫出降,历经八代君王,割据七十六年的前凉政权灭亡。
2.北燕(407年-436年)
五胡十六国中有“四燕”,其中前燕、后燕、南燕都是由鲜卑慕容部建立,唯独北燕是由汉人建立的。北燕的建立者是汉人冯跋。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冯跋的父亲冯安在西燕(不属于十六国)担任将军。西燕灭亡后,冯跋一家东迁至和龙地区。
后燕皇帝慕容宝继位时,冯跋被任命为中卫将军。407年,冯跋与二个弟地结谋,将后燕皇帝慕容熙袭杀,并立高云为主。409年,高云被近臣离班、桃仁杀死,冯跋平定祸乱,被推举为天王(十六国中一些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王)。
冯跋在位期间,废黜苛政,颇有一番作为。430年冯跋死后,他的弟弟冯弘杀死太子冯翼,自立为帝。436年北魏大军攻打北燕都城龙城。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东渡辽水,逃亡高句丽,立国28年的北燕灭亡。438年高句丽王将冯弘杀死。值得一提的是北魏著名的改革家冯太后就是冯弘的孙女。
3. 西凉(400年-421年)
十六国中共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等“五凉”,其中前凉、西凉均为汉人建立,北凉由匈奴人建立,南凉由鲜卑人建立,后凉由氐人建立。西凉的建立者名叫李暠,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
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包括今甘肃西部及新疆哈密一小部分。西凉力量较弱,且经常与北凉作战。420年,沮渠蒙逊击杀第二代凉王李歆,进占酒...
查看更多与“五胡十六国中这三个政权是由汉人建立的,你知道是哪三个吗?”相关的文章
提起西晋王朝死亡以后——五胡十六国的这段历史,预计许多人都有点抓狂。“五胡”这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还好说,但这“十六国”的名字简直不太好记,而且实际上其时还远不止有十六个国家,只是后人取其中实力比力强劲的十六个国家作为代表而已。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十六个国家的名字: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仔细一看,其中带“凉”的国家有5个,带“燕”的国家有4个(实际上也有5个,因为西燕的实力比力弱没有被算在内),带“秦”的国家有3个,带“赵” 的国家有2个,其他的也就只剩下成汉和夏这两个国家了。
所以说要搞清这段历史的脉络,那就必须先相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这五个国家的兴亡。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带“凉”的国家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他们的寿命都比力短,最长的五六十年(北凉64年),最短的才十几年(后凉和南凉都是18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五个带“凉”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关系,又为什么会如此之快就“凉凉”了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其中最早建设的国家——前凉说起。话说西晋时期,汉人张轨(张姓为凉州大姓)被封为凉州刺史,公元316年西晋被前赵(也就是匈奴人刘渊建设的“汉赵”)死亡以后,张氏据守凉州,外貌上划分向东晋和前赵称臣,实际上却逐步生长成为一个盘据政权,史称“前凉”。只惋惜前凉开国后便因为皇族内部争权夺利而迅速衰弱,在公元376年,前凉被实力强劲的“前秦”所攻灭。
这里顺便提一下“前秦”这个国家,因为它不光灭了前凉,还一度完全统一北方地域和发兵西域(自东汉以后中原王朝再次攻占西域),甚至还差点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灭掉了东晋(公元383年,志在必得的前秦天子苻坚率八十万雄师攻打东晋,效果被东晋谢安等人的八万军队击溃)。
正因为苻坚“淝水之战”的失败,导致北方地域重新陷入破裂,其它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拥兵自立——其中比力典型的是鲜卑族的冠军将军慕容垂建设“后燕”;北地长史慕容泓(鲜卑)建设“后燕”;羌人将领姚苌建设“后秦”;攻伐西域取告捷利——刚刚回军凉州的汉人将领吕光建设“后凉”。
“后凉”建设没多久,其开国君主吕光手下的秃发鲜卑族将领“秃发乌孤”拥兵自立,建设“南凉”;建康太守段业(后被匈奴沮渠部的沮渠蒙逊取代)自称凉州牧,建设“北凉”。再厥后,这个“北凉”治下的安西将军、敦煌太守李嵩又拥兵自立,建设“西凉”。
说到这里,这五个带“凉”国家的“来龙”就都清楚了。后凉是在前凉死亡的基础上建设的,北凉和南凉是在后凉的基础上破裂出去的,而西凉则是在北凉的基础上破裂出去的。
查看更多与“东晋十六国的寿命都很短,后凉和南凉仅仅十八年”相关的文章
五胡十六国,指的是从西晋末年(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和匈奴人刘渊划分建设“成汉”和“前赵”政权开始,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死亡“北凉”为止的这段时期,由匈奴、鲜卑、羯、羌和氐等民族在中原地域建设了十六个实力比力强劲的国家——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西秦、后秦、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
这段历史上的大破裂虽然连续了一百多年,中原地域的政权犹如走马观花般更迭,但其中只有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实力是最强的,而且没有之一,那就是由氐族人苻健在公元351年建设的“前秦”政权。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即是前秦天子第三位天子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对东晋政权提倡的一场规模浩荡的统一战争,这险些和曹操当年发动“赤壁之战”的战略意图如出一辙。
有意思的是,“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不仅战略目的和战争规模比力相似,其了局也是相同的——均被南方政权以少胜多,而且战争的失败都和南方将领的“诈降”有着莫大的关连(淝水之战是朱序,赤壁之战是黄盖)。有所差别的是,最后曹操的势力退回北方尚能自保,而苻坚的前秦则在三年之内土崩瓦解,破裂成了八个大巨细小的国家,让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又重新陷入破裂状态。
我们不妨先来相识一下“前秦”这个国家的历史。
氐族首领苻洪曾先后担任前赵和后赵(从前赵投降到后赵)的将军,后赵天子石虎去世后,后赵政权也陷入内乱?,苻洪于是乘隙自立。苻洪去世后,儿子苻健继位,正式建设“前秦”政权。
由于苻健的儿子苻生在位时暴戾无凡人心尽失,效果被苻坚等人攻杀,“大秦天王”苻坚也由此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即位后的苻坚重用汉人王猛,接纳“休养生息,增强生产”的国策让前秦迅速变得强大起来,并先后灭掉前燕、前凉、前仇池、代国(北魏前身)等政权统一了北方。
不幸地是,苻坚虽然统一了北方地域的各少数民族,但由于他们之间积怨深重,而且苻坚用人不择贤愚忠奸并蓄,导致许多少数民族首领在黑暗生存实力积贮气力,所以前秦政权内部并不稳定。然而,急功近利的苻坚不听王猛等人的劝阻执意南征,发动“淝水之战”,意图一统中华。
史载“淝水之战”前,志在必得的苻坚号称“有众百万,资杖如山”,“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但其实际战斗力远不如东晋朝廷新组建的“北府兵”,以至于前秦前锋受到强攻受挫后,百万雄师瞬间兵败如山倒,也引出了“草木皆兵”、“土崩瓦解”等著名典故。
“淝水之战”失利后,苻坚仅率战前十分之一的军力回到北方,前秦国力大不如前。不久,苻坚被其手下羌族首领姚苌(后秦开国君主)所杀,北方各少数民族首领也乘隙纷纷自立,三年内中原地域便冒出了八个国家,他们划分是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后仇池、后燕、西燕、北魏(北魏不属于十六国之列)。
正所谓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后,前秦被后秦所取代,而北魏又逐渐死亡其它几个国家统一了北方,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查看更多与“五胡十六国中最强的是哪个政权?它是由谁建立的”相关的文章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部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巴蜀,云南)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八王之乱的爆发,使晋廷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陆续叛变。晋惠帝时期,益州内乱,巴氐势力扩大。大安(太安)二年(303年),李特为大将军,大赦,改元为建初元年 。之后益州刺史罗尚击杀巴氐领袖李特。其子李雄继立后击败罗尚并于304年十月称成都王,大赦改元,约法七章 [2] 。李雄于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匈奴刘渊统领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马颖结其为外援。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围攻,遣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304年十月(也有记录为十一月)他乘机宣布独立,称汉王,自称继承汉朝正统,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 [3] 。308年刘渊称帝并迁都至平阳,国号“汉”,后称前赵。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八王之乱结束后,刘渊为了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
查看更多与“东晋十六国有多乱?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歇”相关的文章
《三国演义》开篇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也就活在明朝,有着2000来年的历史“经历”,才敢这么写,若在三国时期,他凭什么敢断定天下“分久必合”?
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184年)开始,到司马炎灭吴(280年),动荡不安持续近百年,虽说其大半时间,仍挂着“汉”字旗,可天下早已不是那个高祖、光武帝的天下了。本以为乱了百年后,西晋天下会持续久一点,哪知道灭吴不过20年,天下又陷入战火中(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十几年,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越真真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本已糜烂的西晋局势,推入深渊。西晋的有生力量,损失在不断内耗中。“八王”之间的内乱,给归附于晋室的胡族可趁之机,也就有了五胡之乱与两晋南北朝。
很多人对这一段历史不熟悉,或者不愿意去熟悉,因为这是一段不亚于南宋的屈辱史。只有当我们正视历史,才能吸取教训,不让曾经的悲剧,再次上演。当然,这一段历史时间混乱、人物、事件繁多,也成了了解这段历史的难点,本文就带大家简答了解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五胡,指的是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十六国指的是成汉、赫连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成、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除了上述十六国,还有不少割裂势力,丁零族的翟魏、汉人冉闵的冉魏、氐族的仇池国、鲜卑慕容的西燕、汉人谯纵的谯蜀。这些势力没有收录到崔鸿编撰的史书《十六国春秋》中,因此没算到十六国中。
十六国中,先搅起风云的是氐族李特。李特率领流民在关中、汉中作乱,后进入蜀地,将其一点点占据。李特死后,他的儿子李雄接过大权,于306年称帝,国号为成。后来成主皇帝李寿,改国号为汉,因此李氏的蜀地势力,被称为“成汉”。
成汉是西南割据势力,对中原形势影响不大,类似的还有五凉。五凉属于西北势力,围绕凉州一带先后形成的五个割据势力。前凉由凉州大族汉人张氏所建,算是给北方汉人提供了一个栖息之地。西凉也是汉人建立的势力,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
十六国势力除了后赵、前秦,曾有过短暂的统一外,大多时候都是东西对峙的状态,而南方的东晋则忙于内部的争权夺利,南北处于一种诡异的“平衡”中。
五胡中率先建国的是匈奴刘渊,他以匈奴质子的身份,长期生活于洛阳,有极高的汉文化修养,不仅熟悉晋朝的制度运作,还懂得利用人心。他将国号定为汉,还将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立为三祖,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显帝刘庄、汉肃帝刘炟立为五宗,以拉拢汉人。
刘渊建立的汉制,为其他十六国势力提供了经验,使得五胡势力纷纷效仿,建立汉胡结合的“另类”势力。到了第三位皇帝刘曜,他将国号汉改为赵,因此匈奴建立的汉国,又称汉赵、前赵。
前赵的势力范围在关中、洛阳一带,当时的河北(幽州、并州)是羯族石勒的地盘。石勒一开始归附前赵,等到他吞并幽、并二州后,势力渐...
查看更多与“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简介,十六国指的哪些国家?”相关的文章
你真的了解东晋皇帝短命吗?公元317年,东晋建国,以士家大族为支撑的东晋王朝,于风雨飘摇中,坚持了百年,终是于420年,被刘裕所灭。然而在这百年光景里,东晋朝廷竟出现了十一位帝王!如此多的皇帝,只能说明,帝王个个短命而亡。而东晋后期的帝王,则个个表演着花式驾崩。
前五帝的英年早逝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公元318年正式登基称帝,然而朝政大权却归于琅琊王氏集团,王敦叛乱之后,更是被彻底架空。司马睿在位五年后,便因“政不由己出”,患上了抑郁症,最后憋屈地病逝于宫中,享年四十七。此后的司马氏皇帝,则个个短命。
司马睿去世之后,皇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是为晋明帝。司马绍青年即位,然而却有着雄心壮志,运筹帷幄,重用王导,平定了王敦的叛乱,并维护了各门阀大族的和平,稳定住了混乱的东晋朝廷。然而,本应年少有为的司马绍,却在登基仅三年后,便病逝于东堂,享年二十七岁,可谓英年早逝。
司马绍去世,年仅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司马衍好不容易长大,到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却于公元342年六月五日,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急忙下诏让自己的亲弟弟继位,六日,安排辅政大臣人选,七日,便驾崩于西堂,享年二十二岁。
从发病,到安排继承人和身后事,再到驾崩,司马衍仅用了三天,便完成了皇位的交替过程。
晋康帝司马岳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却心不在社稷,而特好书法,且造诣很深,代表作《陆女帖》,在位三年后,同样青年早逝,驾崩于式乾殿,时年二十三岁。
司马岳年轻去世,将皇位传给了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然而,年纪轻轻的小皇帝,也沦为如同其祖父辈同样的命运,十九岁之时,驾崩于显阳殿。
东晋前五帝,除了司马睿,个个英年早亡,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便突然去世。然而,后来的几位帝王,个个上演奇葩驾崩方式。
将自己毒死的晋哀帝司马丕:
司马聃去世后,司马衍长子司马丕即位为帝,这位奇葩皇帝,专好长生不老之术,听从道士之言,断谷绝粒,不吃饭,只服丹药,结果药性发作,中毒身亡,时年二十五岁,更没有留下子嗣。
因痿疾被废的皇帝司马奕:
司马丕死后,再由其亲弟弟司马奕继位为帝,然而此时的大权臣桓温完全掌控朝政,大有自立为帝的意愿,司马奕没有任何过失,桓温便指责司马奕阳痿不能生育子嗣,又偏爱男宠,后宫生的三个皇子,可能都不是司马奕亲生的,就这样,逼着皇太后将司马奕废为东海王。
被气死的皇帝司马昱:
东晋皇帝短命,皇位又转到司马睿的幼子司马昱身上,然而司马昱登基,却始终担忧着桓温会再次废掉自己,在位仅仅八个月,便忧愤而死,就连临死前写的诏书,也被太原王氏王坦之撕毁,不得已重新写过。
被被子捂死的皇帝司马曜:
司马昱被气死后,其子司马曜登基称帝,在位期间,爆发了淝水之战,司马氏皇权得以恢复,司马曜成东晋皇帝中最有实权的君主。
然而,司马曜却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又与司马道子争权,朝政日趋昏暗。
一次司马曜和张贵人喝酒,开玩笑说你年近三十...
查看更多与“东晋皇帝个个早逝,看看他们是怎么驾崩的?”相关的文章
不知道为什么 ,司马家族好像是受到了诅咒一般,从东晋政权建立以后,当上皇帝的人绝大部分都活不到30岁,只有简文帝司马昱活到了52岁,这在东晋王朝中是活的最长的一位皇帝,其次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他在王敦控制下,整天闷闷不乐的还活到了46岁,那些想着要把东晋王朝好好治理起来的皇帝们,他们都没有活过30岁。一起来看看那些短命的东晋皇帝简介。
首先讲的是司马睿的儿子司马昭他是东晋的第二任皇帝,他与自己的的父亲不一样,他不想在王敦的控制下当一位傀儡皇帝,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扳倒他,甚至自己孤身一人去王敦的军营中侦查最后以强制弱,终于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他这个人有勇有谋,很可惜老天不开眼,在他27岁的时因病去世,葬于武平陵。
第二位就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衍,他是在22岁时因病去的,死后葬于兴平陵。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刚刚5岁的司马衍登基当了皇帝,号称成帝,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年纪很小,所以就不能管理朝中大事,因此他的母舅庚亮就控制了政权,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可是他的舅舅并没有把政权交往给他,所以他就成了一位比他爷爷司马睿还地道的傀儡皇帝
第三位是康帝司马岳,他是成帝司马衍同父同母的弟弟,在司马衍去世后,掌管朝中大事的庚冰,也是成帝的小舅,他怕如果是成帝的儿子即位,那么他的亲属关系将远了一层,不方便他执政,所以他在成帝生病的时候执意要立成帝的弟弟司马岳为储君,那时成帝已是病入膏肓,他自己的儿子还很小,没有办法他只好遵从了庚冰的意见,立司马岳为太子。司马岳他以成帝弟弟的身份意外的得到了皇位,他自己内心是十分狂喜,所以他对当时提携他的庚冰等人是十分的信任。可是康帝司马岳在帝位了也仅仅座了2年,在他23岁的时候也是因病去世了,死后葬于崇平陵。
第四位是穆帝司马聃,他是康帝的儿子,本来康帝病重时,庚冰与庚翼两兄弟打算立元帝司马睿小儿子司马昱为皇帝的,可是中书监何充建议立康帝的儿子司马聃,司马岳当然是求之不得,后来庚冰两兄弟也商量觉得还是一个小皇帝好控制,所以就同意让司马聃登基,司马聃登基时才2岁由皇太后抱着举行的登基大典。一直到他15岁时才开始他名义上的亲征,实权仍操纵在那些大臣手中,在升平五年,年仅19岁的穆帝也是得病去世,死后葬于永平陵反正穆帝是至死也没有亲政过,没有尝过权利的滋味。
最后一位没有活过30岁的皇帝是哀帝司马丕,他是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当穆帝司马聃死后,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司马丕以正经血统的有利条件当上皇帝,司马丕当皇帝时已经长成大人,可他并不事事以国事为重,他一直就偏信那些道士们的骗人鬼话,整天服用那些炼丹方士们所谓的仙丹,终有一天中毒死时25岁葬于安平陵。纵观这些短命的皇帝,除了最后一位是自已找死的,其余那些都是病死的,这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行,稍微一点炎症发烧的,都没有好的办法最终导致这些皇帝的短命。
查看更多与“东晋这五位皇帝没有活过三十岁,东晋皇帝为什么短命?”相关的文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北人南迁,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2年),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
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2年在位6年,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忧愤而死,时年47岁。
晋明帝司马绍
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322年—325年在位4年,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在位期间曾经中兴,病死,终年27岁。
晋成帝司马衍
司马衍(321年——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325年—342年在位18年。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342年晋成帝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康帝司马岳
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342年—344年在位2年,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344年患病身故,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司马聃(343年——361年),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344年—361年在位17年。
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
查看更多与“从东晋皇帝列表看司马家族的兴衰,东晋的皇帝为什么都不出名?”相关的文章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11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司马睿,其他很少人知道,这是为何?东晋11位皇帝你认识几位?
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炎的从子。他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司马睿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晋明帝司马绍,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睿的长子,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明有机断。他在位期间,成功制衡权臣世家,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平定王敦叛乱,重用王导为丞相,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晋成帝司马衍,东晋第三位皇帝,司马绍长子,即位时因年幼由其母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在位期间,由于苏峻等叛乱,宫城一度迁移至石头城,平乱后才迁回建康。他禁止豪族将领将土地私有化,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晋康帝司马岳,东晋第四位皇帝,司马衍同母弟,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下诏让司马岳继承帝位。司马岳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陆女帖》。
晋穆帝司马聃,东晋第五位皇帝,司马岳的长子,晋康帝去世,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由司徒蔡谟与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还消灭了成汉,并且夺回洛阳,东晋的版图有所扩大。
晋哀帝司马丕,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司马衍的长子,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司马丕在位时期,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当权,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
晋废帝司马奕,东晋第七位皇帝,司马衍的次子,司马丕同母弟,他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桓温掌握朝政,有意废掉司马奕自立为皇帝,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最终还是废了司马奕,降为东海王,一年后又降为海西公。
晋简文帝司马昱,东晋第八位皇帝,司马睿幼子,司马绍的异母弟,历经七朝。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却多受桓温牵制,他引名士殷浩等辅政,企图对抗威权日重的桓温,殷浩反为桓温所废,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
晋孝武帝司马曜,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昱第六子,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恢复司马氏皇权,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他耽于...
查看更多与“东晋十一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其他十位都不出名”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