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曹丕

发布时间:2020-05-27
1 汉献帝刘协的结局怎样 当上皇帝的曹丕从没有为难过刘协
汉朝
汉献帝刘协的结局

汉献帝刘协的结局怎样

五千年历史中皇帝很多,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昏君和明君,在王朝不断更迭,历史不断进步中,皇帝们面临的情况也是更加多样,有很多皇帝失去作为皇帝的威严,成为权臣统治王朝的傀儡,更是有些皇帝将延续百年的王朝灭亡在自己手上,傀儡皇帝和亡国之君都是命运悲惨的皇帝,在众多皇帝中,汉献帝刘协是最让我们心疼的帝王,只因为他既是傀儡皇帝,又是亡国之君,而且这两个身份都很有名。

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在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已经成为常事,国家没有合格的主人帮助王朝继续延续,只能加速灭亡的趋势,刘协恰好碰到最动荡的时候,十常侍内乱让汉朝彻底失去对天下诸侯的统摄力,诸侯们纷纷用自己的实力在混乱局面中谋取利益,刘协在董卓入主王朝后成为皇帝,从一开始就成为傀儡,看着董卓在皇宫中耀武扬威,只能坐实江山的倾覆无能为力,刘协不是一个认命的傀儡,还做出很多努力,只不过没有任何作用,即便王允除掉董卓,看似迎来希望,但卷土重来的李傕等人让汉献帝继续坐的傀儡的位置,接受更加肆虐的对待。

又被当成傀儡的汉献帝依旧不愿意屈服,多方联系逃出李傕摧残,被接到曹操阵营中的刘协终于有了符合皇帝身份的待遇,只不过待遇好了,傀儡的身份还是没有改变,只不过从流氓手中到了一个更加斯文的流氓手中,刘协的命运很悲惨,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和董承等人希望借助衣带诏恢复汉朝的权威,只不过失败之后继续做傀儡,坐等王朝灭亡的那一天,也就是自己死亡的那一天。

可能是命运都在同情刘协,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结局,曹丕用禅让的手段得到皇位,没有丝毫难为这位亡国之君,给他安排好住所,丝毫没有干预他之后的行为,刘协经历自己傀儡的一生对权力没有任何留恋,做了一个行走民间的医生,安稳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刘协的结局是所有亡国之君中最好的。魏国被司马家篡位,结果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他的亡国之君被后继者一刀两断,开创了亡国之君悲惨下场的序幕,自此亡国之君都没有好下场,明朝死社稷的崇祯皇帝自尽之后也没得善终,被后世很多愤怒的群众从坟墓中拉出鞭尸,下场凄惨。刘协如果看到后世亡国之君的遭遇,肯定庆幸自己得到的善待。

查看更多
2 废帝汉献帝刘协的结局 没想到曹丕对他还是挺仁至义尽的
汉朝
汉献帝刘协的结局

01 废帝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此时的曹魏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期,而整个所谓的汉朝廷内曾经忠于汉朝的老臣(荀彧之属)大部分已经故去。

在曹操时代就与魏王一起南征北战见证汉室衰微的中间力量,早已对魏王自立门户开辟新朝无限期待。此时各种希望成为开国元勋的曹魏宗族与近臣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设想着分新朝一杯羹。于是,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的各种压力便扑面而来。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改元称帝之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东汉火德服色为红),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给了山阳公食邑一万户,在浊鹿(焦作市修武县)建立了自己的国都。

02 废帝汉献帝刘协的结局

要说山阳公被沉于彰水那真的是胡说八道了。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运,魏国皇帝对于刘协可谓是仁至义尽。山阳公可以受诏不拜,可以使用天子依仗,行自己的正朔。

魏国皇帝在京城祭祀太庙时,要赐给刘协祭肉,封刘协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可以说让刘氏一家不失为前朝贵族的尊贵身份。由于刘协的皇后是曹丕的姊妹曹节,因此可以说刘协依旧算是曹丕的妹夫、曹叡的姑父,各方面的供养待遇总不会差到哪里。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即234年4月21日),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当时的刘协在山阳县一直生活了十四年之久,把逼迫他禅位的曹丕本人都熬死了。

魏明帝曹睿在当年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他对于山阳公的评价便是“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禅位文皇帝以顺天命。”

刘协的子孙不仅得以继续延续汉朝的祭祀宗庙,而且向后延伸一直到了献帝的重孙子辈,乃至于后来篡魏自立的司马家也继续保持他们这一族的奉祀待遇不变,直到永嘉之乱才被废止。

03 优待前朝

作为中国的优秀政治传统,“三恪二王后”的宾礼法长期得到有效传承,大部分通过禅让得到帝王之位的皇室对于前朝皇室的待遇一般比较优渥。

主要原因在于古代王朝前期的禅让制,大部分是在后来政权对民心与权力有着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自信,即是新统治者有把握这些前朝皇室生活于人世并不会妨碍他们的统治,优待他们反而会彰显自己所谓的“德”与“道”,博得世人称赞。

查看更多
3 夏侯惇怎么死的?夏侯惇死后曹丕为他素服出丧
三国
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怎么死的历史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所以,“忠”实为大誉之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

夏侯惇一生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早年为其征集士兵,之后抗击过吕布、刘备,平定了卫固的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给出的建议曹操也会采纳,最后还跟曹操在同一年去世,前后也就相差四个月左右。

夏侯惇之死

公元216年,曹操在打败孙权返回后,派夏侯惇监管二十六军,和张辽、曹仁一起聚集军队安营扎寨抵御孙权,还赐给了他一些歌伎,并以春秋时期魏绛得到钟磬之乐的礼遇的例子表示这是他应得的。

三年后,曹操到达摩陂,让夏侯惇跟他坐同一辆马车,不需要事先禀报就可以进出他的卧室。后来,夏侯惇以前将军之职监管军队驻守在召陵。曹操对夏侯惇格外看重,就连曹操的子孙对他也很敬重。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曾经召见过夏侯惇,当他来到大殿时,看到了董承、伏皇后等人的魂灵站在阴云上面,吓得昏倒了,生了大病。

曹丕继位后,夏侯惇在二月受封大将军之职,不过在四月就病死了。曹丕身着素服为他出丧,后来曹叡也祭拜过他

夏侯惇是三国忠于曹魏的将领,早年就跟随曹操起兵,一生征战四方,生前受到曹操的器重,最后是病死的,死后得到了曹家人给予的很高的礼遇。

夏侯惇墓在哪儿

夏侯惇墓相传在陕西庄头镇,此地在古代有个夏吴村,即吴家,在该村的毕塬崖上有一个墓冢,高达三十丈,就是他的墓。1971年,当地的生产队挖掘过,虽然塌陷了,但是里面有盔甲、佩剑、护心镜和酒具、灯具及其他装饰品。可惜的是,里面的东西被人砸烂当废品卖了。

相传古时吴家堡的建筑雄伟坚固,东西面的城门均用铁建造,很难攻陷,说是夏侯惇的府宅。夏吴村东南方的花园家据称为夏侯惇家花园。以上说法的依据是夏侯惇的后人当过平陵乡侯,平陵乡就是现在的兴平,下设有庄头镇。

该村内还有夏侯家马洞,里面有相关的马场设施,还有一块刻有“夏吴村”的汉砖,由于古代“侯”、“吴”两个字的音通用,有可能就是“夏侯村”。不管怎么说,以上的说法有待考证。根据现在发现的夏侯渊墓,夏侯惇墓在该墓的东面,不过已经毁坏了,在河南许昌的河街乡贺庄。

根据夏侯渊墓,他的墓应该是在河南许昌的贺庄。

夏侯惇怎么读

夏侯惇的“惇”读dūn,作形容词时有敦厚、诚信的意思,作动词时有崇尚、劝勉的意思。

夏侯惇失睛兵败的故事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

查看更多
4 曹植墓在哪?因担心曹丕陷害而设了四冢
三国
曹植墓
曹植墓在哪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著名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在诗坛上成就颇高,受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点八斗。”曹植从小聪明过人,10岁能诗文,19岁写的《铜雀赋》名噪一时,为曹操所宠爱,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曹操最终动摇了对他的信任。

曹操死后,其兄曹丕和其侄曹睿对他忌恨非常,百般迫害。曹丕为了加害曹植,苦苦找不到罪证。一天召曹植上朝,限走七步成诗一首,否则即处以极刑。曹植不加假索,当即吟诗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泪流满面。虽未杀他,却将他封候封王,远离京都而疏之。他虽远离国都,曹丕仍怀疑他结党营私,对他频繁调动,十一年中调动三次,先后封他为雍丘王、东阿王、陈王。曹植多次上书,请求任用,终未如愿。他名为王候,实为囚犯,常常闷闷不乐,最后在陈郁郁而死,年仅41岁。

曹植死后,四棺同出,怕的是曹丕对他的尸体不放过,故有四冢。曹植死后,谥号“思”,故后称“陈思王”,其墓称思陵冢。

淮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思陵冢指示牌

曹植一生留下许多清韵华章,现存诗约80首,较完整的词赋、散文约40余篇,原有集30卷,多已散佚,其名作《洛神赋》留传至今,久负盛名。他在陈期间,留下《伏羲赞》、《神农赞》两诗。《伏羲赞》曰:“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官名,法地象天。包厨祭祀,罟网渔畋,琴瑟以象,时神通玄。”《神农赞》曰:“少典之胤,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被后人传唱。

凭吊情况

明清以来,文人墨客来淮阳游览,都要到此凭吊,并吟诗作赋以示怀念。因此,《淮阳县志》上留下不少诗人的佳作。明代诗人戴昕《思陵墓霭》曰:“望入思陵墓霭长,天涯谁复见曹郎。亭亭古树含春雨,闪闪飞鸦背夕阳。七步才名归寂寞,一回尘梦合凄凉。无端两眼怀人泪,拭向东风漫举觞。”


查看更多
5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怎么死的?如果他不早逝的话,王位就没曹丕啥事了
三国
曹冲怎么死的
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怎么死的?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母亲是曹操小妾环夫人,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曹冲没有他的哥哥曹植和曹丕出名,但是曹冲却是他的众多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但他们想不出办法吧大象的体重称出来,然而五六岁的曹冲居然可以想出办法来,可见智力异于常人。

曹冲不仅聪慧而且心地仁爱善良,当时天下大乱军事繁杂,曹操所制定的刑罚极为严厉,曹操放在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当时保管马鞍的库吏按照规定是要被杀头的,库吏极为害怕,想要去自首请罪又害怕被曹操知道后性命不保,不料被曹冲无意中听说了并告诉他且莫着急,于是曹冲就拿刀像被老鼠咬过的那样戳破自己的衣服,然后一脸忧伤的样子来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见了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的不悦?

曹冲眼泪汪汪的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啃了,俗话说老鼠啃了衣裳,衣裳的主人就会不吉利,我衣服现在被老鼠啃了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曹操则安慰他说:老鼠啃东西是属于正常现象,那些不吉利的事情都是人们瞎说的,没事的不用怕。次日库吏前来与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啃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在身上穿的衣服也被老鼠啃了,更何况悬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于是库吏没有被曹操追究任何责任。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曹冲天性聪明善良,而老鼠啃过的东西牙印也颇为特殊,曹冲拿小刀来模仿磨刻老鼠牙印也不会十分相像,曹操也不会看不出来,而库吏又非常凑巧的来与他报告此事,以曹操的智力一定会想到是曹冲为库吏在开脱,曹操看到小小年纪的儿子如此聪明善良,曹操非常开心。

据说这样经常默默地帮人的事情曹冲经常做,曹操越来越喜爱曹冲,曾多次向众大臣夸赞曹冲,并有将来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的确曹冲表现来出来的天性极为宽厚善良,远远好过要后来即位的曹丕,其天分也并非是曹丕所能企及的,长大后肯定是曹操最佳的接班人选,可惜天妒英才,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曹冲不幸病死了,尽管曹操如何祈求上天都没能留住这个十分喜欢的儿子。

曹操一度都非常难过,曹丕劝说他时,曹操流着泪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在曹冲死后为其聘了甄氏已经死去的女儿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试想如果曹冲还活着,曹丕等人是不能做上王位的,与曹冲无法相较之。若曹冲不死,以曹冲宽厚善良的秉性,估计司马连篡位的机会都没有吧。

查看更多
6 历史上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曹冲其实也不是被曹丕所害
三国
曹冲怎么死的
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在80后的语文课本或是其他青少年读物上,都有《曹冲称象》的故事,当年年少的我们未必知道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但是一定都知道小小年纪,聪慧无比的曹冲吧。

曹冲,字仓舒,著名历史人物曹操之子,当然曹冲本身也以足智多谋而闻名,但是在后来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曹冲最著名的恐怕不是他自己的智慧,应该是他的父亲曹操对他的宠爱以及他的死亡疑云吧。

曹冲从小性格宽和,天资聪颖,在曹操一众儿子中才智不凡,深受位高权重的曹操喜爱,曹操在属下面前多次夸耀曹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毫不吝啬。于是,当年在群臣中曾经盛传曹操会立曹冲为世子,接替他的基业与权柄。但是天不假年,曹冲却在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去世。

据传,曹冲是被兄长曹丕所放毒蛇所咬,之后不幸毒发身亡。也传是曹丕以曹冲之生母环夫人相要挟,逼迫曹冲当场服毒自尽。但是不管怎样,曹冲的暴毙使得曹操悲痛万分,不能自已,更向众子放言:冲儿之死是为父的不幸,却是尔等的幸事!此后更是大肆为曹冲操办丧事,更是先后两次为其求配阴婚,确保其子黄泉之下不孤单,可见其之悲痛以及对曹冲的真心喜爱。

虽然传言纷纷,那么曹冲真是曹丕所杀吗?小编认为其实不然,曹操一生据说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除去夭折的八子之外,还剩十七子,曹冲固然智慧过人,但是其他儿子资质也不差,曹丕文韬武略,曹植才高八斗,如果因为曹冲深受喜爱威胁了曹丕的地位使其嫉妒,那么其他儿子也有相同的动机,毕竟世子之位人人想要,至高地位人人必争,不光曹丕有野心,其他儿子难道不向往权利?况且,曹冲之母环夫人仅是曹操小妾,而曹丕则是正室卞夫人在世的长子,论出身嫡庶,曹丕犯不上一直跟曹冲计较或是嫉妒。

以上这些,愚钝如小编尚能想明白,那么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曹操更能想到。他曾经在曹冲身亡前悔恨不该杀华佗,否则曹冲的病就有救了,看来曹冲之死也许真是疾病。至于曹操后来对众子发难,也许是众子逐渐长成,开始显露锋芒,渐渐各有争储之心,麾下的众臣子也开始纷纷观望,选一位公子支持押宝,谋取政治利益,曹操为了掌控政治局面和确保自己的绝对权力权威,以此大做文章趁机以弄权之术敲打诸位公子和臣子不要轻举妄动安分守己罢了。

查看更多
7 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电视剧里曹丕谋害曹冲纯属无稽之谈
三国
曹冲怎么死的
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曹操非常喜欢曹冲,但是不幸曹冲12岁就夭折。不过关于曹冲真正的死因却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曹冲真的是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呢?其实仔细想想曹丕和曹植都没什么太大的理由陷害曹冲,感觉曹冲根本就威胁不到他的两位大哥,而且古代一般都是立长不然有失礼仪。可能曹冲的死真的只是意外,哪怕曹操对曹丕说了:“此我之不幸,而汝之幸也”。

其实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曹冲死于谋杀,所以也就没所有所谓的曹操知不知道谁杀害了曹冲的疑问了。至于历史演义、小说、电视剧中将曹丕编为谋害曹冲的凶手,纯属无稽之谈,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是曹冲根本威胁不到曹丕。首先,在身份上,曹丕不仅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还是曹操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在传统继承制度拥有绝对继承资格;其次,曹丕最大对手是曹植,曹植在士人中影响非常大,身份又是曹丕胞弟,继承资格绝对比曹冲强;最后,曹丕本身就是一位政治家,文武双全,拥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和手段,个人在文学修养上也不低,非常符合曹操继承人的条件。

二是曹冲年龄太小,不可能获得曹操的传位。曹冲病死时十三岁,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逝世是建安二十五年,此时的曹丕已经33岁,无论是身体、心理、性格,还是政治手腕、身后势力,曹丕都已经成熟,若曹冲未早夭,也只有25岁,既非嫡非长,又没有势力扶持,曹操有什么理由将偌大的基业交给他。

三是曹丕称帝后对曹冲哀荣很多,不仅追谥,还加封。要知道,曹冲死时只有十三岁,几乎对国家和家族没有什么贡献,能有个追谥就不错了。另外,曹丕对曹冲评价多有美评,如果是曹丕谋害了曹冲,他根本没必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反而成了心里有鬼,作为成熟政治家的曹丕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曹冲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最后一点就是古代小孩夭折非常普高。别说是三国时期,就是到了满清时期,小孩(包括皇室子弟)的夭折率也非常高,所以个人认为,曹冲早夭就是一个正常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例子,没有那么多的臆想。

查看更多
8 曹植写给哥哥的诗《浮萍篇》,可惜哥哥曹丕选择一个字都不信
曹植古诗大全
曹植的诗

今天要说的《浮萍篇》是曹植写给哥哥曹丕的诗,在这首诗中,弟弟曹植抒发了对哥哥的依恋与困惑,可惜哥哥曹丕选择一个字都不信。

《浮萍篇》全诗如下:

浮萍篇曹植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在《浮萍篇》中,诗人曹植将自己比喻成一个弱女子,弱女子的命运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风朝哪吹浮萍就朝哪里流,半点做不了主。成家之后来到夫家,勤勤恳恳,日子倒也和睦,谁料到丈夫喜新厌旧,疏远了她。她只能一边哀愁一边希望丈夫回心转意,想到日落月出,人生苦短,而春去秋来,不由得泪如雨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女孩子泪如雨下的时候,还想着开箱拿布料裁缝衣服,也真是非常无奈心酸了。

《浮萍篇》中曹植对哥哥曹丕的感情:

曹植其实是借这首诗向哥哥曹丕表明心迹。自从曹丕接替曹操的位置之后,曹植一直备受防范和打压,兄弟和睦的一幕不复存在,甚至,曹丕还一度对曹植动了杀心,在逼曹植写下《七步诗》后将他流放。这首《浮萍篇》就是写在这个时期。

生而为人不自由,在曹植的眼中,曹操是父亲,曹丕是兄长,他对曹丕的感情是依恋,“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曹植觉得,父亲曹操去世之后,他就与哥哥曹植相依为命了,曾经他们也兄友弟恭,但是为什么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变了呢?天真的曹植觉得是有人进谗言,希望曹丕能珍惜过往,继续兄友弟恭。人生很短暂,这辈子做兄弟,来日并不方长,不知道哥哥曹丕何时才能醒悟,为此,曹植满腹愁苦,无人诉说。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曹植可能也想到了权位之争,他表明他对那个位置毫无兴趣,无论如何,自己都会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

曹丕对曹植的感情:

曹植的诗传到曹丕那里,可是这一切在“颇能矫情自饰”的曹丕眼中,可能是权宜之计,虚伪的可笑,他不能冒这个险。因为曹丕的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更何况,他的弟弟是曹植,是光芒万丈耀瞎他眼的曹植。

看看曹植的履历:曹植“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曹操认为他“最可定大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认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在汉以后的历史长河中,曹植可是能排前三的啊!

曹丕作为一个政客,他也想青史留名,因为他觉得文章(指诗、赋、散文、 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他才费尽心机写了《典论·论文》,如愿以偿青史留名入了“三曹”之列。

终于落空的兄弟情:

曹丕的身体里,有两个曹丕,一个是政客,一个是文人。作为政客的曹丕,“颇能矫情自饰”,并成功继位,然后防范打压曹植,但是其所作所为却被作为文人的曹丕感到可耻;作为文人的曹丕羡...

查看更多
9 曹植的一首百步诗,曹丕提出苛刻条件逼迫曹植作诗
曹植古诗大全
曹植的诗

今天小编介绍曹植的一首百步诗,曹丕提出苛刻条件逼迫曹植作诗。

众所周知,三国枭雄曹操是位风流的君主,他共生了25个儿子。最开始,他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是长子曹昂。而曹昂早死后,曹操又想让天才神童曹冲接位,只是曹冲很早就病死了,因此,才华出众的曹植和幸存儿子中最年长的曹丕成了曹操“候补”继承人。

曹冲病死后,曹植就成了曹丕上位的最大阻力。曹植因为才华横溢,尤其是擅作诗歌,令曹操很是欣赏。为了搬倒三弟曹植,曹丕煞费苦心。

而这时的曹植却过于恃才放旷和放荡不羁,因醉酒私自乘坐王室车擅闯王宫大门司马门,违犯僭越之罪,长此一往,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宠爱开始一点一滴的消失了。再加上曹植为人风流,他和曹丕的老婆甄宓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以曹植的影响显然也是深远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这场太子争夺战中,最终还是老谋深算的曹丕笑到了最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三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魏王。

曹丕继位后,便打算拿弟弟曹植开刀。一是为泻心中多年之恨,二是为彻底消除权力斗争中的潜在威胁。

《太平广记》有这样的记载:一天,曹丕带着一众臣子(包括曹植)外出视察民情,正逢民间开展斗牛比赛,随好奇上前观看,正好看到两头牛在墙下相斗,而斗败的那头牛又不幸坠井而亡。

触景生情之下,曹丕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曹植不就是那头斗败的牛吗,但他为何还活得好好的?愤恨之下,曹丕便打算让政权斗争失败的曹植,步坠井而亡的败牛后尘去死。因此,对曹植说:“大家都说你才华横溢,你就以刚才的“斗牛”现场赋诗一首吧,限你在马行百步内完成,但诗中不得出现“牛”、“井”、“生”、“斗”和“死”的字眼。否则,以将治你欺世之罪。”

曹丕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显然就是为了致曹植于死地。结果,曹植只是略作沉思,便当即挥毫写下名传千古的《死牛诗》:

《死牛诗》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这是首五言诗,八句,正好是四十个字,没有出现“牛”、“井”、“生”、“斗”和“死”的字眼,并以“肉”比“牛”、“土窟”比“井”、“唐突”比“斗”、“卧”比“死”,使诗的整体意境更加的妙趣横生。同时,还是在马还没有走完一百步之内完成的。而这首《死牛诗》可以说是一首千古绝句。

曹植吟院后,众人无不称奇。而曹丕却仍然不放过曹植,故意刁难他,命令他以“兄弟”为题再赋诗一首,但是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曹植这回更是应声而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就是著名的《七步诗》,曹植在诗中表达了与曹丕的兄弟之情,有暗求曹丕放他一马的意思。曹丕听后被感动了,不由潸然泪下。

此后,在曹丕和曹植两人生母卞夫人的“调和“下,曹丕放走了曹植,将他贬为安乡侯,植拜辞回到自己的封地。

然而,曹植在封地,还是遭到了曹丕的软禁,不许回到京城。曹植屡次上书曹丕,陈述想报效国家之心,然而曹丕却置...

查看更多
10 曹丕称帝后,为何东吴的孙权只能称王?原来曹丕和孙权之间还有这样的故事
孙权
曹丕
曹丕称帝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都有个疑问,为什么曹丕220年就称帝了,刘备221年称帝,而孙权只能称吴王,直到229年才称帝呢?而曹操一辈子都没称帝呢?

其实呢,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都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而是代表着权力和权力的分配。

最简单而言,项羽为什么没有称帝,只能称霸王?而刘邦却可以称帝?

项羽如果称帝了,预示着其他诸侯对他就有义务了,项羽召唤诸侯王来朝见天子,诸侯王就必须来,诸侯不来,天子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兵攻打。

所以刘邦称帝了,让韩信来见他,韩信只能来,韩信来了,三个士兵就能抓了韩信。

而项羽没有称帝,其他诸侯王对他就没有义务了,

项羽对其他诸侯王并没有行成绝对优势,也没有君臣关系,其他诸侯王自然不会拥立项羽称帝了。

所以,无论称王还是称帝,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曹操奋斗了二三十年,才好不容易爬上魏王的宝座,始终不敢称帝,刘备奋斗了一辈子,益州大佬们拥立他为汉中王,他也就爬上去了,后来又拥立他称帝,他也毫不犹豫的爬上去了。

而孙权呢?东吴的大佬们,没谁劝他称王,他始终不敢称王。

孙权怎么称王的呢?这还得感谢曹丕,因为是曹丕封他为王,给他撑腰的。

正因为如此,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时,曹丕的谋士刘晔就说了,孙权拥有的正式的官职只是一个骠骑将军、爵位只是一个南昌侯。江东的豪强地头蛇们,和他并没有明确的君臣名份,您现在册封他为吴王,这不是给猛虎加双翼吗?

[注]:丁巳,遭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刘晔曰:“....权虽有雄才,故汉票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分。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

只是,曹丕并没有听取谋士的意见,封孙权为吴王。

所以,可以看出,孙权对东吴的控制力,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强大,因为在曹丕封他为王前,他连王位都没爬上去。

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后,孙权非常高兴,因为完成了父辈们的夙愿,也离称帝更进一步了,并且可以以吴王的身份加强对江东的控制力。

于是孙权准备大宴群臣,请江东的豪强们吃个饭,而张昭直接就出来打脸了。

孙权对大家说,今天大家高兴高兴,不醉不归啊,张昭听了这话,掉头就走。

孙权去请他回来,对他说,大家就是乐呵乐呵,你为什么生气呢?

张昭说,当年商纣王酒池肉林,也是乐呵乐呵的事,

好好一场宴会,就被张昭一句话毁了。

吴王于武昌临钓台酒,大醉,欠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王遣人呼昭还入,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以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王默然惭,遂罢酒。

张昭做的事,看起来好像没问题,这不跟魏征一样,劝谏孙权嘛,但是,这分明就是打脸了,

如果说,张昭的做法说的过去,另一个豪强的做法,显然更打脸。

上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