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燕国

发布时间:2020-07-02
1 乐毅伐齐之战中集齐了哪六国军队?燕国采取了什么样的计谋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之战
战国

战国中期,齐、秦两强东西对峙,较弱的燕国与齐是近邻。燕王哙于公元前318年让位于燕相子之,以致太子平与子之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齐宣王于公元前314年乘机攻燕,在50天之内攻下燕都蓟,杀燕王哙和子之。但由于齐军在燕大肆烧杀抢掠,燕国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各诸侯国也准备出兵救燕,迫使齐军撤退,太子平即位为王,即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士,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准备报齐破国之仇。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死后,湣王即位,南攻宋、楚,西击三晋,连年征战,国力日耗。燕昭王想乘机攻齐,但从燕国的土地、人口和经济条件看,燕远不如齐国,单凭燕国本身的力量,不可能战胜齐国。在此形势下,燕将乐毅和燕相苏秦提出争取六国,孤立齐国;并怂恿齐国灭宋,以加剧它与各国的矛盾,尔后联合各国,大举攻齐。燕昭王采纳了这一计策。

为此,燕表面上臣服于齐,并派苏秦入齐进行离间活动,取得了齐湣王的信任。齐国被燕表面的屈服所迷惑,放松警惕,对燕不加戒备,甚至连防备燕国的兵力也全部从北面撤回。

公元前288年10月,秦约齐王同时称帝,结成联盟。燕再次派苏秦至齐进行离间活动,劝说齐湣王撕毁齐、秦盟约,废除帝号,而后伺机灭宋。齐湣王果然被打动,于12月废除帝号,转而与各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废帝请服”。齐湣王取得攻秦胜利后,又经过三次战争,灭掉了宋国。邻近齐国的宋国,土地肥沃,生产发达,其大商业城市定陶的巨大税收,尤为齐、秦、赵三国所垂涎。宋为齐所灭,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于和各国结成攻齐联盟。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齐。

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 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齐军主力被消灭后,秦、韩两军撤走,乐毅派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今河北献县东),自率燕军向临淄实施战略追击,继续聚歼齐国败退的残余。此时楚顷襄王为分占齐地,便以救齐为名,派淖齿率兵入齐。齐湣王幻想借楚军力量抵抗燕军,便委任淖齿为相。淖齿在莒地杀掉了齐湣王,并夺回了以前被齐占去的淮北之地。

乐毅攻克临淄后,采取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然后分兵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左军攻取胶东、东莱,右军沿济水南进阿、鄄以接应魏军,前军沿泰山东进攻取琅玡,后军沿北海出击攻占千乘,中军占领临淄以镇齐都。燕军仅在6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70余城,...

查看更多
2 乐毅伐齐是自掘坟墓吗?燕国后来怎么样了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之战
战国

燕昭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84年,燕国燕昭王为了一雪当年燕国被灭之耻辱,命令燕国昌国君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

五国联军在乐毅的指挥下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直入齐国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当年齐国对燕国所施加的痛苦,最终也被燕国加倍奉还。

经此一战,齐国几近亡国,国土沦丧大半。只剩下齐国五都中的莒和即墨两城还在顽强抵抗。乐毅知道这两城乃是齐国重镇,倘若强攻反而会损兵折将最终得不偿失,于是采用攻心战术,对它们围而不攻,于是这一围城就是三年。

但是燕昭王的突然病逝打乱了乐毅的计划,新的国君燕惠王世袭王位。他素于乐毅不和,对他围而不攻已经有了很大的意见,怀疑乐毅已经有不臣之心。恰巧即墨城内的齐国名将田单利用这一点,在燕国造谣生事,燕惠王派遣骑劫代替乐毅。

乐毅担心回国后被杀,于是前往赵国寻求庇护,乐毅的离开让燕军军心涣散。最终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齐国大片土地,骑劫被杀,乐毅数年的努力一朝化为乌有,可是齐国也经此一战之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和西方的强国秦国抗衡的能力了。

乐毅,是战国初期名将乐羊的后代。乐羊在战国初期帮助魏文侯灭中山国,魏文侯感念于他的功绩,将他的封地定在灵寿。也因此乐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后来中山国再次复国,乐毅也就成为了中山国人。但是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知道中山国一日不除,中山国就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因此大力发展军事对中山国连番打击。最终中山国被赵国所灭,乐毅又从中山国人变成了赵国人。乐毅精通兵法,晓军事,本可在赵国有一番作为。可是赵武灵王的死让他无用武之地,于是离开了赵国。恰巧闻听燕昭王求贤若渴,最终去了燕国受到重用。乐毅这一生就打了一仗,可是就是这一仗乐毅以弱胜强,因此遭到后世无数兵家的敬仰。后世唐肃宗更是将他列入“武庙十哲”之一。

许多史学家认为乐毅伐齐此举无疑是自掘坟墓。因为就是五国攻齐事件才让秦国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从此秦国崛起已经不可阻挡,最终秦灭六国。他们认为当时的燕国国君没有战略眼光,做了一件不利于燕国的天大蠢事。

可是换一种看法齐国又何尝不是咎由自取呢?若不是齐国动了其余诸国的奶酪怎么会引起五国的群起而攻之,所以乐毅的伐齐是一个必然性的事件。就算没有乐毅伐齐,后面也还会有挑事人,只不过因为燕齐矛盾实在太深,而齐国自己的做法引起了诸侯的惊恐才给了燕国可趁之机。那么乐毅伐齐真的是一件天大的蠢事吗?非也。灭齐是一把双刃剑,其对燕国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

其一,燕齐矛盾已经无法化解,伐齐可以一雪前耻

燕齐矛盾说的就是当年齐国借“子之之乱”假借助燕平叛之名最后行灭国之事。

当年燕王哙昏庸无能,他当时年老昏聩,朝政就由子之把持着。子之是燕国国相,他在任国相期间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

但是子之并不满足这一切,他此时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利。也因此就怂恿手下对燕王快说让燕王哙学尧舜一样进行禅让之举,定...

查看更多
3 著名的乐毅伐齐对战国有何影响?燕国取得哪些收获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之战
战国

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大将,开启了伐齐模式。当时燕弱齐强,但乐毅仍然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硬是揍得齐国差点灭国。乐毅领着燕、秦、赵、韩、魏5国联军直奔齐国,一路上联军杀得齐国溃不成军。秦、赵、韩、魏4国纷纷趁机夺取了邻近自己的城池;而乐毅为了报燕昭王的提拔之恩,硬是追着齐王打,并一口气拿下了齐国72座城。可怜的齐国只剩下了莒州、即墨2城而已,似乎距离灭亡也就分分钟而已。

再说乐毅认为灭齐轻而易举,于是他放松了下来,并且准备收买齐国的人心,为以后灭亡齐国做准备。然而就是乐毅的这个想法拖累了燕国和他自己。计划赶不上变化。乐毅一攻齐国就是5年,然后燕昭王不幸在这期间病死,太子继任成了燕惠王。公元前278年,齐将田单利用燕惠王对乐毅怀恨在心于是使用了反间计,燕王果然上当,乐毅被迫逃到了赵国。齐国瞬间又把72城收了回来。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战例,能够辅佐弱燕连夺齐72城,可见他的本领之强。这也是后来三国时期神人诸葛亮把乐毅当偶像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位战国名将却最终功亏一篑,没有灭掉齐国,也没有壮大燕国的实力,反而让秦国趁机夺了些地盘。

那么历史上的乐毅伐齐到底对整个战国的局势有何影响呢?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乐毅伐齐的举动,直接拖垮了燕国、齐国,可以说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扫清了障碍。

燕齐交兵,燕国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杀死了齐国不少的士兵,并占据了72座城池。齐国经过战争的洗礼以后,农田受到了破坏,房屋遭受损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对于齐国来说,可以说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对燕来说,一开始的确从齐国弄了8车的财宝回国,又赢了战争,还占了72座城。

然而随着乐毅的被迫逃跑后,整个局势变成了齐国的逆袭表演,燕国输得够惨的,燕军死伤无数,乐毅从此不再与燕国有关联,燕齐关系恶化。可以说乐毅伐齐直接造成两国元气大伤,基本上快拖垮了燕齐二国。可以说是直接为秦国的统一扫清了障碍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秦先灭韩、赵、魏、楚4国,后灭燕、齐二国。公元前224年,秦国发动了60万大军攻打楚国,这个时候7雄还有齐国、燕国残存。但比较讽刺的是,秦扫灭6国的野心路人皆知,齐、燕正应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可这两却形同陌路,燕国被秦攻打时,齐国选择了看戏。

就连秦攻楚国家空虚之时,燕齐也没有想过联手伐秦。虽然当时燕国退到了辽东,齐国只能自保,但这两国若联手未必不能趁机打击秦国。可燕、齐却没有选择合作,双方目送秦国灭掉了楚国,随后齐、燕也被秦国所吞并。这其中自有齐国与秦国有同盟关系的缘故,但也因燕齐两国存在历史仇怨,双方没能抛开成见互相合作。

再者,此前双方的大战损耗了国力。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乐毅伐齐真的给秦国统一扫清了障碍。假如秦国面对的是燕、齐同心协力的对抗,也许就不会那么容易统一了。

查看更多
4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燕国在他手上达到了最强大的时期
战国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国在建国以来,不论是春秋五霸时期,还是战国七雄的阶段,在相对其他诸侯国各有强盛时期,一直都处于落后。这里主要是因为燕国地处北方,跟中原的诸侯国文化经济交流较少之外,还没有跟随时代变革的脚步,使国力强盛起来。公元前320年,由于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子之,国内出现子之之乱,燕国陷入内乱的尴尬处境。而邻居齐国在这时趁着内乱,齐宣王在孟轲等大臣的极力劝谏下,起兵攻打燕国。齐国大将匡章起兵攻打,直入燕国的国都,燕国不战自败。这次内乱导致国家濒临灭亡,燕王哙自缢,非常惨。相比燕国,到燕昭王之前,一直都是被压迫状态,燕国整体都是被欺负的份,由此燕昭王发誓要变法变强,一个有志青年,开始了他奋斗史。

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魏国有李悝变法,这些变法不但让他们在经济高速发展,军事力量空前强大,还进一步巩固封建法权,国内赏罚分明,出现另一方面的气象。公元前311年燕昭王上位,一心想要匡扶燕国,找到了郭隗,向他讨教治国之策。《战国策.燕昭王招贤》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郭隗告诉燕昭王,要想成就霸业,单靠说是不行的,还需要人才,只要人才不断为国家出谋划策,国家就会强盛。但人才不是自己会来得,所以,一定要想办法使天下豪杰能被自动吸引过来。燕昭王非常认可,拜郭隗为上卿,两人开始了招贤之路。

燕昭王首先就把郭隗先供奉起来,把他当老师一样看待,以礼相待。燕昭王在此基础上,还做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就是修建黄金台。自古都有礼贤下士,丰厚财富求得贤臣,但是,燕昭王这招不可谓不厉害。不说自古从没有听说,为了人才,专门修建建筑,还黄金奉送,其一,一下子让人眼前一亮,在古代信息没有非常发达的情况下,口碑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燕昭王吸引眼球。其二,黄金奉送,求人才,“黄金之下,必有勇夫”,财富永远都是最有效的办法。“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延请天下名士”。郭隗主持这事,燕昭王的口碑越打越响。

燕昭王为广招天下贤士,做出的口碑,很快就招到人才了。乐毅代表魏国出使燕国,燕昭王早就听说乐毅的才能,于是,非常热情的款待他,打算向魏国挖墙脚,收乐毅为己用。乐毅原本推辞,终于在最后被燕昭王诚恳的邀请下,愿意为燕国效力。乐毅的到来,无疑使燕国军事大大改善。在日后联合赵魏等诸侯国,攻打骄横跋扈的齐国,为燕国夺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创造了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乐毅还为燕昭王制定法律,清除燕国官吏不良作风。其二,还建议燕昭王,应该任用有才之人,而不是有王公贵族,亲戚朋友等这样的人,避免结党营私,有利于清正廉明。燕国在乐毅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带领下,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家强盛。

而后,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都纷纷来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也没有闲着,人才来了,在举国上下,安慰国人,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燕昭王拉拢人心,燕国的百姓纷纷愿意为国出力,士气...

查看更多
5 当时的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燕国在他领导下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战国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的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2000年前的战国史,似乎就是西陲小国秦国逆袭史,而说起那些战国名君,大家可能对秦国的君王比较熟悉,毕竟近年热映的大秦帝国很好地带领大家温习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毋庸置疑,战国时代是我华夏历史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群贤汇集的时代,而小编今天想要说的这位,他的故事一定会激励正在迷茫中的你。

燕昭王,姓姬名职,是燕国第39任君主,公元前312年继位,死于公元前279年,前后一共在位33年,他的父亲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燕王哙,因为专任奸臣子之而导致燕国内乱继而引发强邻入侵,差点亡国,因此到了燕昭王时候,燕国基本上就是个山河破碎的烂摊子,他的父亲和哥哥太子平都在战乱中被杀了,接手的燕国列强环伺,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昭王心里清楚,想要振兴燕国,首要的任务的招贤纳士,可是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操作这件事情,他便问计于大臣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仇。爱卿可有贤士来帮助我报仇雪耻”。郭隗却另起话题说道,从前有个君主让他臣子去寻找良马,但找到的时候良马已经死掉了,于是大臣把马骨买了回来,昭王不解,忙问道,爱卿,这是何意?郭隗说,君上如果能将一匹良马的尸骨视为宝物,还怕天下人不来投靠你吗?昭王大悟,立即修筑了黄金台,用来吸引人才,不得不说昭王筑巢引凤的工作那是做的很好,一时间一大批潜力股都来投靠,其中最著名就是乐毅。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佐下,锐意进取,改革弊政,整顿军队,制定了严谨的法律,改革吏治,加强对百官的审查和考核,与此同时,昭王十分注意联系群众,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20几年的蛰伏,燕国变得日益强大,他时刻紧盯齐国,发誓要一举雪耻当年的国仇家恨。

公元前284年,在争取到多国支持后,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掌五国相印,举兵伐齐,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仓促应战的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地(今山东莒县)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

历史是神秘而又神奇的,但也不得不叹服历史的巧合之处,当年齐国乘人之危,害人父兄,如今五国倒齐,国破身灭,当真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查看更多
6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这独特的魅力使燕国揽收人才
战国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燕昭王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英雄,起码他不是昏君。如果说他的好运气能够让他当上君王,那么他良好的品行,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他出现的时候,春秋时期一场场权力的角逐已经展开,摩拳擦掌之间,一段段春秋故事便展开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凭吊怀古燕昭王招贤的历史典故,让这位伟大的君主又重新获得了世人的关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是千古贤才和人主渴望追求的境界,也是贤明的君主积极追求的东西。燕昭王招贤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后世人见到了不一样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很偶然,在没有即位之前,他有一个哥哥,他自己则在别的诸侯国做人质。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国的动乱源于,燕昭王的父亲听信了奸臣的话,想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相国之子,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随即发生大乱。齐国在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之后,便显得骄纵起来,不把别的诸侯国都放在眼里,特别是爱欺负北面的燕国。齐国本也有扩张的心,结果刚好遇到了燕国大乱,齐国国君简直高兴得心花怒放。

二话不说,便率领大军奔赴燕国,趁人之危的齐国将燕国打得落花流水,不仅如此,还将燕国好好劫掠了一番。燕国本就处在动荡的时局里,齐国打着帮助燕国平定内乱的口号,实则是入侵燕国,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和哥哥太子平死于这场战乱中,燕国被齐国洗劫一空,燕国差点被灭掉。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燕昭王就在此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接过这个燕国这样的烂摊子,实在是束手无策。但是燕昭王并没有放弃,他在这种困境下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一个时期有很多鲜明又突出的事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历了很多屈辱,终于重新将越国复国,并且战胜了吴国,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个霸主。而秦孝公也通过招贤令,找到了商鞅,进行了变法,成功将秦国变成了强国。在这些鲜活的例子面前,燕昭王也想效仿秦孝公进行招贤纳士,而在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当初燕国受到齐国的羞辱,燕昭王一心想要复兴燕国。

招贤纳士,是他的第一个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是他在学习秦孝公,当年秦孝公就是凭借着这个招贤令得到了张仪这个人才,燕昭王也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于是也张贴出招贤的命令,但是却收效甚微。老臣郭隗挺有见识,燕昭王便去找郭隗商量对策,郭隗向燕昭王讲述了千金购买马骨的故事,燕昭王听说之后,深受感动,立即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并且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请郭隗到他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居住,燕昭王每天都会恭敬地去请教郭隗,时间久了这件事便传出去了,天下贤才都认为燕昭王是个明君,他们觉得连郭隗这样的人都会受到燕昭王的重用,于是都纷纷投奔燕昭王。

燕昭王拥有了这些贤才...

查看更多
7 让燕国起死回生的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战国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到召公创立的燕国,有人认为其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感是靠着一个外来户撑门面的。这个人就是诸葛武侯经常挂在嘴边的乐毅,诸葛亮居自比管仲、乐毅的原因在于这两个人都辅佐明主建立了不世的功业,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乐毅则辅佐燕昭王报了齐国的灭国之恨。

没有燕昭王就没有乐毅建立的功业,燕昭王是平台的提供者,正是因为有了平台,乐毅才能将自己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燕国起死回生的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燕王哙的禅让:一个完美主义的君王,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两个咯吐莲花的说客共同上演的一出闹剧。

说到燕昭王之前,我们要召开说说他的父亲燕王哙。在很多人的看法里,燕王哙就是个奇葩一样的存在,因为他把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但燕王哙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继位后他还组织了楚、赵、魏、韩四国一起讨伐秦国,但无功而返,讨伐成功的可能是不大的,但是自己要雄起的这个姿态是要有的。

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在完成对外扬威的同时,对内用子之为国相推行改革,力图让燕国拜托弱小的局面,称霸谁不想呢?只是能不能获得成功罢了。燕王哙是个有想法、有追求的人,但他的强国之梦注定难以成功,因为他信任的子之只是个权臣而不是能臣,且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历史上关于子之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也是姬姓,也就是周王室的后裔,这让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权臣,做个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子之相燕,贵重,主断。——《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对子之过度的信任和纵容,带来的不是回报而是灾祸。燕王哙年纪大了,但是并不打算传位于太子平,因为在他看来,太子平能力平庸不足以继承自己的王位,但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这时候,子之安排了一名说客去游说燕王哙,这个人就是苏秦之弟苏代,他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出使燕国。

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问:“您看齐王能称霸吗?”苏代说:“不能,因为齐王没有您这样重视人才、信任大臣。”燕王哙听了之后很高兴,更加重用子之,殊不知这是苏代和子之的诡计。苏代的兄长苏秦和子之是儿女亲家,有了这层关系,苏代在帮助子之问题上自然不遗余力。子之窥视君位不是一天两天,他等待的就是时机,子之不断在燕王哙面前诽谤太子平,让燕王哙疏远太子后,燕国的朝堂变成了子之的一言堂。

子之派出了第二位干将鹿毛寿。他对燕王哙说:“您不去把王位禅让给子之。效仿尧舜这些古代圣贤帝王。您这样做的话,国相子之会为国家更加尽心尽力,你也将获得和尧舜一样的美名。”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史记·燕召公世家》

这位鹿毛寿是何许...

查看更多
8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他做的这些事使燕国成就了霸业
战国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说七国中谁的存在感最低,那毫无疑问一定就是燕国。燕国尽管在春秋战国的很长一段历史中默默无闻,但是它的出身一点儿都不低,其开国之君可是与周公旦齐名的召公奭。在燕国建国后,很快就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而渐渐消失在了历史记载中。也正是由于其远离中原地区,使燕国得以成为少数几个存在到战国时期的姬姓诸侯国。

随着征战频繁的战国时代的到来,燕国平静的日子最终走到了尽头。燕国第一个王——燕易王在公元前321年去世后,燕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的时期,有关燕国的记载也多了起来。

燕昭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子之之乱

燕王哙继燕易王成为了新的燕王后,搞出来一场“禅让”的悲剧事件。昏庸无能的燕王哙在即位仅仅两年后,居然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国君和大臣就这样戏剧性的易主了。虽然燕王哙可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子之,但是最为燕王继承人的其子太子平可不甘心。

于是在子之当政的后的第一年,整个燕国的统治秩序大乱。太子平准备联合燕国将军市被发动一场政变,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王位。太子平之所以敢于这么干,不仅手下人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境外势力——齐国的支持,齐宣王信誓旦旦的支持太子平。

就这样,太子平给燕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在不到数月的时间,燕国死难者多达数万人,整个燕国上下哀鸿遍野。这正是齐宣王所希望的结果,齐军在匡章的带领下大举入侵燕国,史记载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军大胜。”燕国在此战中完败于齐国。齐军在短暂的短暂占领燕国后,迫于各国和燕国民众的压力最终退出了燕国,燕人拥立了新的燕王。

关于燕昭王的真实身份

史记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地方,《燕世家》记载在子之死后两年,太子平被燕国人拥立为燕王,也就是燕昭王。而在《赵世家》中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十一年,王召公子职於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燕昭王到底是“职”还是“平”,在过去的史家中争论不休,在《史记集解》、《史记索隐》也支持燕昭王为太子平而否定赵国送公子职回国继位的说法。但是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后,多次发现了带有燕王职铭文的文物,例如“燕王职戈”和“燕王职壶”等。因此可以证明燕昭王实际上就是太子职。

招贤纳士和富国强兵

燕昭王姬职于公元前312年回到了的燕国。看着残破的燕国,复兴的愿望深深的埋藏在了燕昭王的心中。复兴燕国必须要有人才,而积贫积弱的燕国,又怎样才能吸引人才呢?这个问题苦恼了燕昭王。燕昭王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燕国名士郭隗。

燕昭王坦言道:“我要复兴燕国战胜仇敌齐国,但是燕国的实力是那么的弱小,根本无力与齐国抗衡。所以我认为燕国一定要先招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法,先生您就是我心中的第一人选。”郭隗却说:“王啊,我的才能实在是不够担任复兴燕国的大业,比我更加有能力的人才这世上还多的很,而他们才是复兴我燕国的人才啊!”在郭隗的建议下,燕昭王修筑了招揽贤才的黄金台(至今尚存在),燕昭王以重金求贤,各国人才或因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和优厚的...

查看更多
9 他做了什么能让燕国起死回生?他去世后燕国便一蹶不振
乐毅
燕国

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将燕哙庶出的儿子从韩国护送回燕国,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燕昭王幼时被作为人质送往韩国,在动荡中长大的燕昭王恨透了齐国,他的人生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复仇。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试图招揽人才,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

当时的燕国刚从亡国的困境中走出,属于孱弱小国,招揽人才成为燕昭王最迫切的事。燕昭王手下有一人名为郭槐,他问郭槐:“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原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於隗者,岂远千里哉!”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金市骨”。自此,天下贤士都知燕昭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都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人才济济、燕国强盛指日可待。

燕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热烈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聚集于燕都辅助燕昭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得到燕昭王重用以后,乐毅倾全力辅佐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佐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年,不仅使国库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正当燕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却早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但是,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众诸侯诸多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在乐毅的建议下,燕昭王采用“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于公元前284年,“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顿时慌了脚,于是毫无组织计划地将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只得悻悻逃回临淄。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齐国被灭的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小城,燕国大仇已报,已然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乐毅自然首功。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