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讹”。
譌【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說文》譌言也。引《詩》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
又《玉篇》僞也,化也,動也。
又妖言也。詳訛字註。
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註》譌亦妖訛字。
又《集韻》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
又《集韻》古委切,音垝。與詭同。
譌【卷三】【言部】
譌言也。从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五禾切
(譌)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仓颉YRBHF
四角02627
郑码SPYU
电码6215
部外笔画12
笔顺丶一一一丨ㄱ一ノ丶丶ノノㄱㄱ𠃌丶丶丶丶
笔顺读写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点、点、撇、撇、横折、横折、横折钩、点、点、点、点
注音ㄜˊ
英文翻译false, erronious
UNICODE编码:U+8B4C, 十进制:35660, 二进制:1000101101001100, UTF-8:E8 AD 8C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