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的古体字
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周礼》
(2) 另见
耑【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多官切,音端。《說文》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註》臣鉉等曰:中一地也。《增韻》物之首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已下則摩其耑。《釋文》耑,本或作端。《集韻》端,通作耑。
又《集韻》昌緣切,音穿。罄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釋文》耑,劉又音穿。◎按說文耑自爲部,今从正字通倂入。玉篇古文端字。註見立部九畫。
耑【卷七】【耑部】
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多官切〖注〗臣鉉等曰:中,地也。文一
(端)直也。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从立。耑聲。多官切。十四部。
共9笔
耑丨
∟
丨
一
UNICODE编码:U+8011, 十进制:32785, 二进制:1000000000010001, UTF-8:E8 80 91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