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蝙蝠;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名词
(1) 蝙蝠
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说文》
蝙蝠伏匿,故夜食。——《孝经·援神契》。按,形绝类鼠,肉翅与足相连,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
燕避戊巳,蝠伏庚申。——《续博物志》
(2)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尤指哺乳类中唯一真正能飞的动物
(3) 通“蝮”(
)。毒蛇,通称蝮蛇,多居湿地蝠蛇其心,纵毒不辜。——《后汉书·崔琦传》
蝠【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爾雅·釋鳥》蝙蝠,服翼。詳蝙字註。
又與蝮通。《後漢·崔琦傳·外戚箴》蝠蛇其心,縱毒不辜。《註》卽蝎蝠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陳思王·蝙蝠賦》吁何姦氣,生兹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
蝠【卷十三】【虫部】
蝙蝠,服翼也。从虫畐聲。方六切
(蝠)蝙蝠也。从虫。畐聲。方六切。古音在一部。
共15笔
蝠丨
ㄱ
一
丨
仓颉LIMRW
四角51166
郑码IAJK
电码5799
区位8280
部外笔画9
笔顺编号251214125125121
注音ㄈㄨˊ
英文翻译kind of bat
UNICODE编码:U+8760, 十进制:34656, 二进制:1000011101100000, UTF-8:E8 9D A0
金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