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书〉嗤笑;讥笑。
动词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 。如:嗤啦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嗤【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廣韻》俗作。《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戲皃。此今之嗤字也。廣韵畫嗤爲二字。殊誤。其云嗤又作、不知皆之俗耳。文賦曰。雖濬發於巧心。或受於拙目。李善曰。、也。與嗤同。今本轉寫乖謬。从欠。㞢聲。許其切。按當赤之切。一部。蚩亦从虫㞢聲。
共13笔
嗤丨
ㄱ
一
∟
UNICODE编码:U+55E4, 十进制:21988, 二进制:0101010111100100, UTF-8:E5 97 A4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