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
>
诗人
>
宋代诗人
>

浣花女

《浣花女》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开头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风习;末四句写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妇女,另一种婚嫁风尚,以及由这种婚嫁风尚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结局。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本 名 浣花女
主要作品 《潭畔芙蓉》
所处时代 宋代

作品原文

浣花女 江头女儿双髻丫①,常随阿母②供③桑麻。 当户④夜织声咿哑⑤,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⑥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⑦车。 青裙竹笥⑧何所嗟,插髻烨烨⑨牵牛花。 城中妖姝⑩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⑪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⑫抱琵琶。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①双髻丫:未成年的女子把头发编成小辫,盘于头顶左右两边。 ②阿母:母亲。 ③供:从事。 ④当户:对着门户。 ⑤咿哑:织机声。 ⑥长成:长大成人。 ⑦不上:不到。 ⑧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制盛器。 ⑨烨:光彩夺目的样子。一作“灿”。 ⑩妖姝:妖艳的女子。 ⑪青骊:黑色的马。 ⑫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全诗译文

江边有个姑娘头上梳着双角髻丫,常常跟着阿妈每天采桑又是绩麻。 晚上纺线对着门儿纺车声音咿呀,地边炉上豆秸哔剥正在煎熬上茶。 长大以后离开爷娘嫁到附近人家,门对门儿几步就到不用乘车备马。 青布裙竹篾箱毫不伤叹低了身价,髻边插着牵牛花儿多么光彩焕发。 城里那些妖媚女子脸儿好似云霞,争着嫁给大官贵人慕他富贵荣华。 哪天丈夫骑着黑马远走海角天涯,年年春天哀愁忧伤独自弹着琵琶。

创作背景

本诗于淳熙四年(1177)七月作于成都。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陆游诗歌最为突出的是那些慷慨悲壮、热血沸腾的爱国篇什,但他亦有“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钱钟书《宋诗选注》)的小诗。这首《浣花女》就是属于后者的颇具特色的一例。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浣花溪旁的农家女儿身上,带着一种宁静舒坦的心情观望着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从淡朴的欢悦之中,体味着生活浑厚的内涵。全诗十二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层是对浣花女儿的正面描写。“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这是写浣花女少小在家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带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表现出生活中淡雅而未雕饰的自然美。“常随阿母供桑麻,”这是从生活角度对浣花女子朴素自然之美的进一步充实。接下两句是具体写浣花女儿的劳动情景。“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这里摄取的是劳动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夜阑人寂,充满活力的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正在地炉中燃烧,煎在炉上的家制土茶散发出了一阵阵清香。炉火影影绰绰地映照出纺织女子在织机咿哑节奏之中那张宁静充实的面孔。这是一个富有情态的主体画面,有形有声,充溢着安然自得的欢乐,不但描摹了浣花女子的生活真实,而且从中透露了作者所品味到的生活真趣。这是诗的第一层。 第二层是写浣花女子长成嫁人的情景。“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儿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须油壁车马远道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其中隐含有李白诗中所写的那种真挚爱情:“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窗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正因为这种爱情的存在,浣花女子才会在这种简朴的婚嫁中感到幸福和欢乐的满足:“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这里写浣花女子的朴素淡雅与其所追求的真诚爱情相一致,从而使其本质在人格的和谐之中体现出了高度的审美内涵。“插髻烨烨牵牛花”,这一鲜明形象中不仅包含了浣花女子欢乐的情态,而且表现了其别具一格的美的风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这是诗的第二层。这一层与前一层相连,把浣花女儿的生活情趣与朴素本质,从外到内作了细致地展示,也为作者进一步表达感情进行了从容的铺垫。 第三层是写城中那些妖艳虚荣的女子。从“浣花女”的诗题来看,这一层似乎带有一些游离的味道,它在形式的衔接上,与前两层出现了错落现象。因而我们只有从诗人的情感上才可以为这一层找到合理的依据正因为诗人在前两层对浣花女子的正面描写之中,从简朴平淡的生活中窥到了深永真淳的自然美的意趣,所以随着诗人在描写中抒发感情的逐渐明朗,他需要更直接、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倾向。这一层就是诗人撷取自己所置身的都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页,借以说明自己的思想。与其说是用来与前面对比,倒不如说是作者需要由之来发出自己的议论。“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着轻薄浮艳的性情;“慕高华”则直接写这种追逐的内在实质,表明了这些“脸如霞”的“城中妖姝”徒有美貌,却在势利的虚荣中湮没了自己的真情。这必然要酿就其生活的悲剧。“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那些荣华富贵的高官并不看重爱情,常常离家远游,结果只落得这些深闺佳人茕茕空房,在一曲曲幽怨的琵琶声中诉说自己的满腹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一诗中曾塑造了一个“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商人妇,陆游借以来比喻争慕高华的浮艳女子,正在于说明其晚岁的孤独与凄凉。再将其与前面所写的浣花女儿相对照,就不难理解生活中欢乐与深永的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把握诗人感情渐次明朗的脉络。自然这中间浸透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刘熙载讲:“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见奇,故足令人咀味。”(《艺概·诗概》)《浣花女》中,作者所捕捉的都是些生活中极为寻常、极易见到的东西,因而其在表面上并不见出奇之处。实际上前人七古之作也大多不注重于面相皮毛,而着力于内中贯通于一的气韵,在开阖转折之间显示出天工鬼斧之功力。这首诗在写作上从容叙来,选用的都是些平淡的语言,但“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出语自然老洁”(赵翼《瓯北诗话》),于平和散缓之中,沉淀着丰厚的感受,可以窥到作者的情趣、意趣、理趣。与陆游的爱国诗一样,这首别具一格的作品也有其不容忽视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名家点评

卫军英:这首诗与放翁的其他古体一样,简短精炼,在语言上通畅明白,不注重于词句的雕琢与修饰。可以说这正是陆游这首诗中所流露的审美情趣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 《潭畔芙蓉》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