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 柳州 (80张) 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灵渠修通后,发动第二次战争,于公元前214年最终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柳州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朝将领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县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地。地方主要由当地人管辖,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改土归流”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 新朝(公元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公元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 ,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治所武安县即今象州县境),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朝宋,潭中县隶属依旧。 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齐熙郡,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县属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后属马平郡,潭中县为马平郡治所。 南朝陈(557—589年)潭中县隶属依旧。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贺水县改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废省新平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 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 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隶宜州。嘉韦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县。宋末实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 元朝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治柳城。始终领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区的鹿寨等县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书省改为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宣慰司随之改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广西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府直辖马平、洛容、柳城、怀远、来宾、融、罗城等县以及象、宾等州,其中,象州又领武宣县,宾州又领迁江、上林等县。柳州府隶属广西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时期,柳州府隶属广西省,初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来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宾州直隶广西省,并析出武宣、来宾、上林、迁江等4个县改隶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复划辖原隶宾州之来宾县。故清末柳州府实辖马平、雒容、罗城、柳城、怀远、融县、来宾等7个县和象州。辖及今柳州市区、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来宾和罗城等县(自治县)地。 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与州、厅,省下设道,改行省、道、县三级,由道领县。6月,设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马平,辖马平、怀远、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罗城、柳城、来宾、迁江、天河、融、思恩等14个县,南丹1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顺正、永顺副、永定等3个长官司。民国16年,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柳州一瞥(一) (20张) 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鉴于是年省局混乱,广西独创民团制度,设置民团区,柳州民团区辖马平、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等9个县。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为柳州县。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广西全省在原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南宁、百色、天保、龙州等8个民团区,划设8个行政监督区。柳州行政监督区治宜山,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等18个县。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民国25年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同时增辖原属桂林行政监督区之百寿县,并迁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监督区之柳州县易名为柳江县。至民国29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计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 柳州 (20张)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初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合并增辖民国29年4月由庆远行政监督区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区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个县,还划辖第五区之象县、来宾、迁江等3个县,并析出原第四区的百寿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区的东兰县划归第五区管辖。同年7月,第二区又增设瑶山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第二区裁撤瑶山金秀设治局。次年10月,第二区析出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个县改属第十区,同时,增辖原属第三区之武宣县。民国38年7月,第二区又析出武宣、来宾、象县等3个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等2个县改属第十五区。至是年9月止,第二区实辖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迁江、忻城等7个县。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柳州市辖4个市辖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4个县(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2个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另外,柳州市设立了以下经济管理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柳东新区(柳州汽车城)和阳和新区(阳和工业园)。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柳州文物 (19张) 据《广西统计年鉴2009》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约为301.66万人,总户数约为104.10万户,其中市区总户数约为32.43万户;市区年末总人口约为102.83万人,流动人口约有59.06万人。市镇人口约179.98万人,乡村人口约188.68万人,市镇人口比重约48.82%。 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200万人。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2万人,占48.42%,少数民族人口为193万人,占51.58%。 柳州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居民的民族构成达30余种。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仫佬族等48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有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另有少数民族乡5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同乐苗族乡、高基瑶族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滚贝侗族乡;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壮族主要分布在柳江、柳城、融安、鹿寨等县和城区;苗族、侗族和瑶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两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柳江、柳城县;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鹿寨县。
政治
交通运输
经济概况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柳州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专任教师1116人,在校学生1.79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98万人,在校生5.56万人,毕业生1.66万人,专任教师3313人。普通初中招生4.12万人,在校生11.65万人,毕业生3.73 万人,专任教师7323人。普通小学招生4.96万人,在校生 27.71万人,毕业生4.08万人,专任教师13449人。特殊教育招生116人,在校生518人,毕业生50人。学前教育招生6.01万人,在校生11.01万人。
社会事业
旅游名胜
文化民俗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杨廷理、张翀、徐启明、张任民 体育明星:李宁、江钰源、朱芳雨、姜薇、谢赛克、陆永 著名歌手:后弦、严当当、韦唯 艺术家:郭妮、姚上德、石进、黑色禁药、天衣有风 企业家:江佩珍 科学家:吴学谋 影视明星:熊欣欣 明星:莫虎 外地迁移来柳州的名人:柳宗元
友好城市
城市荣誉
荣誉奖项 全国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强警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试点城市2009年,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09年,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荣获“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称号。 2010年,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荣获“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新锐城市名片奖”。 2010年,荣获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10年,柳州市被授予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0年,荣获“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2010年,柳州跻身“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之列,并获得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 2010年,国家科技部向柳州市授予“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牌匾。 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柳州市荣获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和2010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市,成为全国唯一独揽三项殊荣的城市。 2011年,柳州市第五次捧回“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金色牌匾。 2011年,柳州市获得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十大体育营销城市奖。 2011年度全国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选揭晓,首次参加评选的《“美好柳州 拥抱明天”2011年柳州市春节联欢晚会》喜获春节文艺晚会优秀作品奖。 2011年,政府英文网站国际化评比“中国柳州”名列全国第三,喜获中国政府英文网站领先奖。2007年以来,“中国柳州”政府英文网站已连续四年荣获优秀政府外文版奖项。 城市评价 “山清水秀地干净”、“柳江河是广西最大的品牌”、“全国找不出第二条这样的河”——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柳州视察时说。 “工业创新柳州 生态宜居城市”——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在柳考察时,在柳州饭店题写。 “柳州魅力不寻常,山清水秀好地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考察组园林专家曹立华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对柳州的印象。 “真是一座惊艳之城!”、“物华天宝百越地,俊才心驰贾如云。西南杻纽北东盟,还有一水抱龙城。”——台湾客人胡联国教授09年2月造访柳州时赋诗称赞柳州。 “美不胜收。”——台湾伟泰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明赞叹柳州。 “柳州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建设十分漂亮。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柳州人还是保留了善良的品质,十分难得。”“柳州是一座友好的城市,我很荣幸能够给这座城市带来最具国际水准的发动机技术。”——获得201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来自加拿大的在柳州生活了5年的女士苏丽文说。 “一座工业城市,却有如此丽质天然、柔情似水的风光。它比我想象的更美。”——国际摩联副主席拉维尼亚2008年10月来柳州考察时描绘她对柳州的第一印象。 “到过柳州,你就不曾想离开。”——柳州市委书记陈刚。 “柳江河世界排名前八。”——世界闻名华人神探李昌钰说。 “我是第一次来柳州,这里完全没有印象中工业城市的概念,柳州真是一座让人惊喜惊叹的城市!”——清华大学副校长郑燕康说。 “胡怀福是第一次到柳州,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从媒体上知道了柳州工业总产值率先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突破100亿,现在柳州著名工业就有柳工、两面针、柳化等上市企业。柳州是一座富于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柳江河非常清澈,柳州楼房林立、街道干净,柳州的人也热情开朗。柳州不仅有着深厚的工业内涵,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柳州真的是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 “风情万种,华美城市。我第一次到柳州,完全惊叹于它的秀美,它的清丽,可以这样说,要想愉悦心情,到柳州游玩是不错的选择。想不到一个工业城市,居然能建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柳州印象还不止这些,人气旺也是我最深的体会,在这里,完全看不到金融风暴过后的痕迹。江苏常熟,广西柳州,期待久远的握手。”——常熟日报社总编辑范建峰。 柳州城市的山水紧密连接在一起,充满浪漫气息,这种山水结合如此完美的城市在世界上很难找得到,这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责任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