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郑,普通话读音作zhèng [ㄓㄥˋ],郑字 左边,郑,本来左边都是 “奠”字,“郑 ”字 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才被强制改为 “关” 字, 见图片 中 大陆的 字形 变化,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仍然用左边都是 “奠”字 。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中国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以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如果说河南荥阳是郑氏的 前祖地, 莆田市就是郑氏的第二祖地 。 全国郑氏有1000万人左右,福建姓郑的人有近200万, 主要居住在莆田、漳州等地, 尤其是莆田,还是最近几年的统计,莆田自古人多地少,很多外出和移民, 已经不包括莆田古代、近代、第六次人口普查前的外出和移民外地的莆田人,尤其是莆田仍然有35万多人姓郑, 可以说是全世界郑氏聚集最密集的地方。 西晋年间五胡乱华 ,八姓入闽时,郑姓始祖郑桓公的第40代子孙郑昭进入福建,迁居福州 侯官县,就是福州、永泰一带,成为郑氏的“入闽始祖”。 郑昭路经莆田时,喜爱莆田的水光山色,便把从河南带来的十二个祖坟迁葬在莆田 南湖山。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 和福建莆田,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郑姓在浙江、福建、台 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 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4.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名人总数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15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31%,排在第12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3%,排在第18位。
郑姓名望主要有:战国水利家郑国,西汉大臣郑吉,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郑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唐朝书画家和文学家郑虔、诗人郑谷、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宰相郑愔、郑珣瑜、郑馀庆、郑覃、郑朗、郑从谠、郑畋、郑延昌,宋朝史学家郑樵,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航海家郑和,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书画家兼文学家郑燮、物理学家郑复光等。
郑桓公(?-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郑河南省新)。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贯主要成就郑庄公春秋时期前757年-前701年河南
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国战国生卒年不详
新郑水利家郑吉西汉?-前49年浙江绍兴将领,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
郑玄东汉127年-200年山东高密经学大师郑注唐代?-835年绛州翼城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郑虔唐代691年-759年河南荥阳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郑樵宋代1104年-1162年福建莆田史学家、目录学家
郑光祖元朝生卒年不详山西襄汾杂剧家、散曲家郑之侨清代1707年-1784年广东汕头湖广安襄郧兵备道郑板桥清代1693年-1765年江苏兴化诗人、画家郑坤清明民初1885年-1914年广东梅州民主革命义士郑作民民国1902年-1940年湖南新田国民党将领郑廷珍民国1883年-1937年河南柘城追赠陆军中将郑少愚民国1911年-1942年四川渠县抗日英雄郑振铎现代1898年-1958年浙江温州社会活动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