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璞 (837~920年),字德温,其先固始人。晋室南渡,随徙侯官,登大顺二年(891)进士,调尚衣监主簿。乾宁初(894),改崇文馆校书郎,致仕。子仁藻,著作郎;仁渥,太子正字;仁渭,著作佐郎。从弟滔,御史里行,与璞同时馆职,号一门五学士。庶子仁沨又名仁泽,擢武举第一名(即状元),系中华黄氏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闽书》按:《三山志》,黄诜,字仁泽,登乾宁二年(895)拔萃科,璞之子,终左宣议郎,节度巡察判官。始迁长溪白林。有二子,长慕华,自白林迁翁潭,官至水部员外郎;次慕风,自白林迁侯官仓山下林,官至给事中。
本 名 | 黄璞 |
主要作品 | 《题玉泉》 |
所处时代 | 宋代 |
出生地 | 莆阳前黄 |
人物生平
黄璞(837~920年),字德温一字绍山,号雾居子。历史学家、大学问家、文学家。唐进士官至唐朝翰林院崇文馆大校书。黄璞其故居有两处。一在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巷山前黄即早年故居(今莆田国欢镇黄霞村)。一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东街口南后街黄巷第36号小黄楼晚年故居。 唐乾符五年(878年)八月,黄巢率义兵夜过璞家门时,知是大儒,命令军士把火把吹灭,静悄悄地走过去,没有惊动他。 唐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官尚衣监主簿。乾宁初(894年),升任崇文阁校书郎致仕。 黄璞著有《雾居子集》和《闽川名士传》。《闽川名士传·序》载:搜集自唐中宗(705年)以后福建名人54人事迹写成本书。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人物志。 庶子仁沨又名仁泽,擢武举第一名(即状元)《闽书》按:《三山志》,黄诜,字仁泽,登乾宁二年(895)拔萃科,璞之子,终左宣议郎,节度巡察判官。始迁长溪白林。有二子,长慕华,自白林迁翁潭,官至水部员外郎;次慕风,自白林迁侯官仓山下林,官至给事中。 黄璞有子8人:子仁藻,著作郎;仁渭,著作佐郎。从弟滔,御史里行,与璞同时馆职,号一门五学士。其中次子仁渥,官教读太子正字;三子仁滔,官御史中丞;四子仁藻,官著作郎;七子仁渭,著作郎授馆职。四人与父同任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还有五子武状元黄仁泽(865-845年)系中华黄氏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黄璞乐善好施,平日周济邻里贫苦士民200多家。舍田租500石,地50亩建上生寺;后又舍埭田275亩给寺僧。为人公正,平息群众纷争,为民伸冤理枉。在家28年中,境内“几无冤民”。 黄璞(920年十一月十五日)卒后,葬在国欢寺后。与福建晋江潘湖欧阳詹齐名,擅长诗歌,传诵一时。唐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调尚衣监主簿。乾宁初年,任崇文阁校书郎。其十世孙黄福生由福建莆田涵头前黄徙居北京房山张坊北白岱里前黄,清内阁大学士忠勤伯黄廷桂为其哲裔。
家族世系
(原载《台湾江夏莆阳黄氏大宗谱》) 第1世:黄 岸——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江夏莆阳黄氏始祖(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 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后唐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观、黄朴,明代黄士俊,武状元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士俊、黄鸣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 第2世:黄 谣——岸公长子;字延翰,(700年农历5月8日-773年农历9月7日),唐朝720年登明经科,733年登状元,徐征榜进士,授闽县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以子散骑常侍黄华贵,封金紫光禄大夫(唐正一品荣誉称号)。葬于闽县延福院西,7配朱,配姜(封沛国夫人);子十(朱氏生黄英、黄盖、黄华、黄革、黄莫,姜氏生黄慕、黄著、黄范、黄莅、黄荐开基于台湾台北) 黄 典——岸公次子;字延林,(702年农历9月1日-780年农历11月2日),唐代宗763年举明经官,永春县令;迁居广东南雄黄氏之始祖,配赵;子四(黄顶、黄硕、黄颖、黄颉) 黄 乐——岸公三子;字延院,(715年农历7月14日-800年农历10月15日),756年春开基于台湾台南;配林;子三(黄明、黄晖、黄旭)其后裔分居闽县乌石山榴花洞南麓黄厝 第3世: 黄 英——谣公长子;葬于囊山院西九峰山;配何;子一(黄昌宗) 黄 盖——谣公次子;葬于囊山院西九峰山;配邱;子一(黄昌期) 黄 华——谣公三子;字萼华,(730年农历10月10日-800年农历3月3日),唐代宗765年登状元萧逋榜进士,授散骑常侍中书令(赐正一品服),性端重,质实诺,不欺凌,居官以清慎为著,封金紫光禄大夫,葬莆阳上林东黄山;配常;子二(黄昌龄、黄昌朝) 黄 革——谣公四子;修炼于福州岵山,唐朝太和中,升仙于鳌桥,世称岵山真君,祀有祝祷必应,庙今犹存,郡志、通志有载。 黄 莫——谣公五子;768年明经及第,官大理评事,葬于金坑上,有碑;后黄始祖,配孔,配林;子三(黄昌岌、黄昌裔、黄昌业) 黄 慕——谣公六子;字孟华,官于海南琼州知府,遂居焉;余情不详。 黄 著——谣公七子;字伯华,官于广东雷州推官,再迁山东黄县;余情不详。 黄 范——谣公八子;字仲华,官于湖广黄州通判,迁居湖广黄州;余情不详。 黄 莅——谣公九子;字玄华,官于崖州知州,迁居海南崖县;余情不详。 黄 荐——谣公十子;字季华,官于嘉兴知县,遂居焉;余情不详。 黄 顶——典公长子;字衮干,(730年农历12月19日-804年农历9月5日);配何;子一(黄恭)迁广东南雄派之祖 黄 硕——典公次子;字衮坤,迁仙游枫亭黄厝;配洪;余情不详。 黄 颖——典公三子;字衮山,号文峰,迁居惠安文峰山;余情不详。 黄 颉——典公四子;字衮河,迁居龙溪浦南;配王;余情不详。 黄 明——乐公长子;字裳龙,(732年农历7月15日-800年农历12月27日);配王;子一(黄敬) 黄 晖——乐公次子;字裳犀,居于后黄;配吴;子二(黄建伊、黄建亿) 黄 旭——乐公三子;字裳麟;配吴;子三(黄建海、黄建沪、黄建池) 第4世: 黄昌宗——英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王(长子黄汝霖出继给黄恭为嗣)广东南雄始祖;子二(黄汝霖、黄观) 黄昌期——盖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詹(其子黄准出继给黄敬为嗣);子一(黄准) 黄昌龄——华公长子;唐朝794年,官至大理寺评事,葬于前黄山;配孔;子三(黄岣、黄衍、黄峣) 黄昌朝——华公次子;字文曲,(766年农历4月14日-840年农历12月1日),唐朝798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县令,葬于九峰山之原;配康;子四(黄峰、黄倜、黄峻、黄献) 黄昌岌——莫公长子;唐朝贞元初,赐中宪大夫,葬于国欢院北;配郑;子二(黄涅盘、黄崇精) 黄昌裔——莫公次子;唐朝800年,官居汀州宁化县令;配周;子一(黄阮) 黄昌业——莫公三子;唐朝834年,官至户部郎中,世居福州闽县五虎山,葬于大田驿东山后浮苍茶园边;配周;子三(黄方山、黄乌山、黄道山) 黄 恭——顶公之子;(746年农历7月28日-821年农历2月15日),唐朝780年进士,官工部员外郎;配陈(胞兄黄昌宗长子黄汝霖为嗣);子一(黄汝霖) 黄 敬——明公长子;字衮干,(748年农历10月22日-822年农历12月8日);配林(抱兄黄昌期子黄准为嗣);子一(黄准) 黄建伊——晖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建亿——晖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建海——旭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建沪——旭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建池——旭公三子;余情不详。 第5世: 黄汝霖——昌宗长子;(759年农历7月16日-836年农历11月10日);配王;子二(黄琇、黄福) 黄 观——昌宗次子;唐朝给事中,世居候官县东山,从候官县迁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配阮;子三(黄舜元、黄舜臣、黄舜俞) 黄 准——敬公之子;(810年农历正月17日-880年农历11月21日);配王;子一(黄秃) 黄 岣——昌龄长子;官至福州长史;配林;子一(黄如规) 黄 衍——昌龄次子;官至潮州长史,遂居焉;配薜;子一(黄如现) 黄 峣——昌龄三子;官至大理寺评事;配孔;子六(黄瑜、黄琰、黄璩、黄琚、黄瑶、黄璞) 黄 峰——昌朝长子;字景耸;官至仪同三司使,为浙江兴化郡城阮巷始祖,葬于上寺西;配朱;子一(黄确) 黄 倜——昌朝次子;字景周,(800年农历2月5日-880年农历12月12日),东黄始祖,葬上林东黄山;配朱;子一(黄滔)。 黄 峻——昌朝三子;字景崇,唐朝834年进士,历任河南固始县丞,候官县令,谏议大夫;配孟;子一(黄碣) 黄 献——昌朝四子;字景陟,(810年农历7月7日-881年农历11月15日),唐朝隐士,巩溪黄氏始祖,葬于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配赵(唐朝儒士赵自勤之女,合墓);子一(黄曹) 黄涅盘——昌岌长子;又名黄文矩,唐元和中,应闽王赐妙应大师,通志、郡志皆有载。 黄崇精——昌岌次子;又名黄忱童,号本寂大师,建蒙山寺,创抚州曹山禅院,唐天复间坐化,谥元澄,葬于曹山,通志、郡志皆有载。 黄 阮——昌裔之子;官至金华主簿,葬于国欢院;配沈;子一(黄蟾) 黄方山——昌业长子;余情不详。 黄乌山——昌业次子;余情不详。 黄道山——昌业三子;余情不详。 第6世: 黄 琇——汝霖长子;字裳冠,(812年农历9月19日-898年农历12月10日),唐文宗838年裴思谦榜进士,官刑部员外郎;配林;子一(黄韬) 黄福——汝霖次子;字裳秀子世和玄孙黄程迁居广东潮州裔昆甚盛 黄舜元——观公长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舜臣——观公次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舜俞——观公三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 秃——准公之子;字裳龙,(840年农历4月16日-915年农历10月15日);配徐;子一(黄德) 黄如规——岣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如现——衍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 瑜——峣公长子;迁居陕西省长安市;余情不详。 黄 琰——峣公次子;迁居四川省成都市;余情不详。 黄 璩——峣公三子;迁居浙江省宁波市;余情不详。 黄 琚——峣公四子;迁居广东省顺德县;余情不详。 黄 瑶——峣公五子;迁居江西;余情不详。 黄 璞——峣公六子;(837-920年)字景瞻,官至大理部事,居福建省候官县;前黄始祖,有“一门五 学士”之美誉,配孔;子八即仁溉(进士三史擢第以父荫文林郎)、仁渥(馆阁学士教读太子正字)、仁滔(侍御史居兴教里)、仁藻(馆阁学士著作郎其裔居岩浔、七步上黄)、仁泽(865-945年)登唐乾宁乙卯(895年)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又名黄讽,累官至伪闽谏议大夫、节度巡官,始迁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事迹载福州志。妣文氏,葬上林。(子二:慕华居仓山下林,慕风徙翁潭前黄)、仁济(馆阁学士其裔居上林、佘埔)、仁渭(著作郎徙惠安县文峰里)、仁滂(馆阁学士居惠安凤山)) 黄 确——峰公之子;官至虞部郎中为黄石东井郡城阮巷南安清源峰码头大坝黄氏之始祖;子一(黄珂) 黄 滔 ——倜公之子,(840—911年)唐昭宗895年赵观文榜进士,官监察御史,时值唐室衰落,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割据福建一带,黄滔以文学儒士入王审知幕府座上宾,有《莆阳黄御史集》传世;尊为东里黄始祖。子一(黄珦) 黄 碣——峻公之子;字德磊,谥忠义,赠司徒,从王审知由河南光州固始仕闽,闽小将,为福州道山黄氏始祖,历官固始县丞,候官县令,福州通判,御史中丞兼谏议大夫,寻除漳州剌史,徙婺州剌史,御史中丞迁威胜军节度副使,唐朝光启890年董昌谋反,御史中丞兼节度副使黄碣公以死争之,居言路有直声,为董昌所害;子一(黄环) 黄 曹——献公之子;字宜官,(828年农历2月10日-906年农历12月10日);子三(黄俶生通公遇公裔孙状元黄由、黄珍生达公逵公裔孙状元黄朴、黄佩生连公运公裔孙状元黄定) 黄 蟾——阮公之子;余情不详。 第7世: 黄 韬——琇公之子;字建道,侍御史(839年农历正月21日-915年农历10月12日),配吴;子二(黄彬恭、黄彬敬) 黄 德——秃公之子;字建德,(870年农历2月22日-948年农历10月2日);配洪;子一(黄源) 黄仁溉——璞公长子;著作郎;子一(黄允) 黄仁渥——璞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仁渭——璞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仁藻——璞公四子;余情不详。 黄仁泽——璞公五子;(865-945年)唐乾宁武状元,节度巡官,福州仓山下林黄氏始祖。子二(慕风居翁潭、慕华居白林即下林) 黄仁济——璞公六子;(馆阁学士其裔居上林、佘埔)其子黄仲孚-----孙黄开------曾孙黄君卿-----元孙黄詹即黄汝詹居潮州(其弟黄汝方居鼎州)黄氏始祖为广东黄氏大族。 黄仁渭——璞公七子;(著作郎徙惠安县文峰里)余情不详。 黄仁滂——璞公八子;(馆阁学士居惠安东园之凤山)余情不详。
个人作品
《题玉泉》 “水性能方圆,泉色常如壁。 云山静有辉,琼液来无迹。 泉上修禅人,曹溪分一滴。 鉴止更澄源,纷纷万缘息。” 《欧阳詹惑太原妓》节选 ——唐黄璞撰著 欧阳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人。弱冠能属文,天纵浩汗。贞元年,登进士第。毕关试,薄游太原。于乐籍中,因有所悦,情甚相得。及归,乃与之盟曰:“至都,当相迎耳。”即泪泣而别,仍赠之诗(即《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曰:“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既未甘,居情谅多辛。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屦不出门,一车无停轮。流萍与系匏,早晚期相亲。” 序曰:“闽越之英,惟欧阳生(生字下原有诗哭之三字,据明钞本移补于上)。以能文擢第,爰始一命。食太学之禄,助成均之教,有庸绩矣。我唐·贞元年已卯岁(799年),曾献书相府,论大事,风韵清雅,词旨切直。会东方军兴,府县未暇慰荐。久之,倦游太原,还来帝京,卒官灵台。” 寻除国子四门助教,住乐籍中者思之不已,经年得疾且甚,乃危妆引髻,刃而匣之,顾谓女弟曰:“吾其死矣。苟欧阳生使至,可以是为信。”又遗之诗曰:“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时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绝笔而逝。 及詹使至,女弟如言,径持归京,具白其事。詹启函阅文,又见其诗,一恸而卒。故孟简赋诗哭之(哭之二字原阙,据明钞本由下文移补)。 悲夫!生于单贫,以徇名故,心专勤俭,不识声色。及兹筮仕,未知洞房纤腰之为盅惑。初抵太原,居大将军宴,席上有妓,北方之尤者,屡目于生。生感悦之,留赏累月,以为燕婉之乐尽在是矣。既而南辕,妓请同行。生曰:“十目所视,不可不畏”。辞焉,请待至都而来迎。许之,乃去。生竟以蹇连,不克如约。过期,命甲遣乘,密往迎妓。妓因积望成疾,不可为也。先夭之夕,剪其云髻,谓侍儿曰:“所欢应访我,当以发为贶。”甲至得之,以乘空归,授髻于生。生为之恸怨,涉旬而生亦殁。则韩退之作何蕃书,所谓欧阳詹生者也。河南穆玄道访予,常叹息其事。 呜呼!钟爱于男女。素(明钞本素作索)其效死,夫亦不蔽也。大凡以时(时字原阙,据明钞本补)断割,不为丽色所沮,岂若是乎?古乐府诗有《华山畿》,《玉台新咏》,有《庐江小吏》,更相死,类于此。暇日,偶作诗以继之云: 有客非北逐,驱马次太原。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 座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夫君意荡漾,即日相交欢。 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 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 白日欲同居,君畏他人闻。忽如陇头水,坐作东西分。 惊离肠千结,滴泪眼双昏。本期达京师,回驾相追攀。 宿约始乖阻,彼忧已缠绵。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 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 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复前。收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 封来赠君子,愿言慰穷泉。使者回复命,迟迟蓄悲酸。 詹生喜言施,倒屐走迎门。长跪听未毕,惊伤涕涟涟。 不饮亦不食,哀心百千端。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残。 哀哉浩然气,溃散归化元。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大夫早通脱,巧笑安能干? 防身本苦节,一去何由还?后生莫沉迷,沉迷丧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