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
>
诗人
>
宋代诗人
>

陈碧娘

陈碧娘,陈格姊,诏安(今属福建)人。适张达扈。宋末,夫、弟均从军抗元。事见清乾隆《漳州府志》卷四六。

本 名 陈碧娘
别 称 璧娘
主要作品 《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福建云霄陈岱

个人简介

碧娘(?~1279年),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 陈碧娘出生于名门,自幼从父兄修文习武,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聪颖伶慧,被誉为才女。家人视若珙璧,因而取名陈碧娘。长成后出为南宋潮州右都统张达(今福建诏安县四都镇东峤村人)夫人。

人物故事

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大举南侵,势如破竹,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山河破碎,社稷濒危。皇室在部份将官的保护下南奔退守福州。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奉命出使与元军谈判,却被扣于敌营,旋得逃脱回福州。但此时,元军已然分兵长驱直入,闽北沦陷。宋室群臣护驾,经闽东、闽南沿海继续南逃至广东,无奈宋朝叛臣张弘范极力向敌寇邀功,亲带元军劲旅对宋朝皇帝穷追不舍。文天祥闽西战败,退经闽南而下广东海丰县境,又战败被俘并殉国。是时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端宗赵昰死于砜州(今广东雷州湾外),陆秀夫、张世杰等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移跸崖山。时张达从广西抗元兵败归家,碧娘即劝其赴崖山勤王,并渡海送夫至钱澳(今广东南澳县境内,后人因碧娘别夫于此亦称“辞郎州”)而归。 陈璧娘胞弟陈植,时任提督,统率岭南沿海一带兵马;堂弟陈格,时任海船卤簿。值此国难当头,两弟皆尊乃姐之命,与姐夫张达合兵一处,奔赴雷州崖山,保护宋朝幼主赵昺。陈璧娘身居家中,心系抗元前线,作《平元曲》寄夫及二弟(植、格均随帝昺在崖山):“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十年消息无鸿便,一纸凭谁寄春怨?日长花柳暗庭院,斜倚妆楼倦针钱。植兮再吸倾六罐,格也一弹落双燕。何不将我张郎西,协义维舟同虎帐!无术平元报明主,恨身不是陈奇男子。倘妾当年未嫁夫,且效明妃和西虏。虏人不知肯我许,我能管弦犹长舞。二弟慨然舍我去,日睹江头泪如雨。几回闻鸡几濒死,未审良人能再睹!”字里行间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鼓励,弟陈格也作《崖山六脉》,以表壮志。这结词章均被后人载录于各地方志书,终成闽南之千古绝唱。 迨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她心系前线,闻崖山危急,毅然将爱子托寄于漳浦县四都寮口村(今诏安县管)的张达姐郭张氏家中,遂带部份乡勇义军,前往崖山助战。但此时元军已攻陷崖山,张达与陈格阵亡,陈植兵败后即遁入山林,不知所终。宰相陆秀夫负少帝投海自尽。宋将张世杰覆舟自尽,至此,宋朝乃亡。而陈璧娘赶至崖山,面对家仇国恨,且身陷绝境,但她仍当面痛斥敌寇与叛臣,最后自刎于崖山海滨,随夫同殉国难。 璧娘与夫张达所生之子,名千乔,自此由其姑抚养成人,并成家衍后于此(张千乔的后裔乃辟建一村名“东峤”,从此历传一脉至今)。 东峤村中现仍保存“祖姑庙”一座,乃陈璧娘之子孙后裔为铭恩而建,刻有堂联:“尊祖念姑,刻木不忘花月夜;归宗抚侄,造容聊报太平年。”又“抚侄归宗传百世,奉姑附祖祀厶千秋”。 东峤张氏宗祠也有一楹联:“孝可作忠,痛先人斩木救驾,特表其勋千古;思堪锡类,念我祖依姑承祧(tiao),犹存祀典万年”。同样也反映了此一史事。特别是《辞海》及地方戏曲《辞郎洲》亦皆记载与演绎了这位巾帼英雄陈璧娘的悲壮事迹。

  • 《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
    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三年消息无鸿便,咫尺凭谁寄春怨。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