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
>
诗人
>
唐代诗人
>

谭峭

谭峭(860或873——968或976),男,字景升,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学者,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后长大成为道士。泉州府清源县(今属莆田市华亭)人。幼而聪慧,博闻强记。及长辞家出游,足迹遍及天下名山,后随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后入南岳衡山修炼,炼丹成,又隐居青城山。“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典美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著作《化书》内涵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科学,可谓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

本 名 谭峭
字 号 字:景升
主要作品 《句》 《大言诗》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福建泉州人
出生时间 860年

个人经历

谭峭,字景升,泉州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道书。后游历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嵩山、华山、泰山诸名山,拜嵩山道士为师,得辟谷养气之术。他夏穿皮裘,冬着布衫,倒卧霜雪之中。后 四处云游。 闽王王昶崇尚道教,拜谭峭为师,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唐灭闽,谭峭退隐庐山栖隐洞,跟他学道的有百余人。他在士大夫中威信很高,南唐诗人孟贯“赠栖隐洞谭先生”诗云:“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煮茶。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南唐主李煜召他至建康(今南京),赐名“谭峭真人”,并颁赐紫金阶和大量财产,他固辞不受。后回泉州,入清源山紫泽洞修炼。宋开宝六年(973年),无疾而终,享年百余岁。

史籍记载

谭峭之父谭洙,官为国子司业,他希望谭峭熟读儒经,将来能应科举。而谭峭则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一日辞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之。而谭峭出去后,从终南山,到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越走越远,不再回家。其父驰书责之,谭峭复信说:“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峭一无所留,衣物赠与贫家,钱帛置于酒肆。 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寒暑无侵,夏日穿皮衣,冬日着单衫,或整日卧于霜雪之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并能隐形变化,乃入青城山不复出。 每行常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清代学者周学曾等纂修的 《晋江县志》 载: “谭峭……师嵩山道士,得辟谷养气之术。尝醉游,夏作乌裘, 冬衣葛衫, 或卧霜雪中。南唐主召至建康, 赐号紫霄真人。归, 修炼于清源紫泽洞。” 最早记载谭峭生平事迹的是南唐沈汾的 《续仙传》 一书, 其记载谭峭生平在“隐化八人”之中,其文如下: 谭峭,字景升,唐国子司业洙之子。幼而聪明, 及长、颇涉经史、强记,问无不知。属文清丽。洙训以进士业,而峭不然,迥好黄老诸子及周穆、汉武、茅君列仙内传,糜不精究。一旦告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之。自经终南游太白、太行、王屋、嵩、华、泰岳,迤逦游历名山,不复归宁。父弛书委曲责之,复谢曰: 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 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以其坚心求道,岂以世事拘之,乃听其所从。而峭师于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唯以酒为乐,常醉腾腾。周游无所不之,夏服乌裘、冬则绿布衫。或卧于风霜雪中经日。人谓其已毙,视之气出休休然。父常念之,每谴家童寻访,春冬必寄之以衣及钱帛。(峭捧)此。曰: 何能看得,盗之所窃,必累于人。不衣不食,无固无忧矣。常欣欣如也,或谓风狂。行吟曰:线作长江扇作天, 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地,只在谭生拄杖前。而后居南岳炼丹成,服之, 入水不濡, 入火不灼,亦能隐形变化。复入青城山而不出矣。

个人作品

据《嘉兴府志》和陈景元《化书后序》载:谭峭著《化书》,求南唐大臣宋齐丘为序问世,齐丘遂夺为己有而序之,题名《齐丘子》。后经陈抟揭露,始得纠正。《化书》共分六卷一百一十篇。

个人思想

谭峭认为世界起源于“虚”。道是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然后再由“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于是万物复归于“虚”。道即是“虚实相通”的精神境界,修道者经常保持此境界,就可以“无生死”,达到神化。主张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达到“大同”。他还同情劳苦大众,主张“均食”而致太平,期望出现一个无亲疏、无爱恶的理想王国——“太和”社会。是对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等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个人荣誉

闽王王昶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谭峭曾被南唐主赐号紫霄真人。

人物评价

谭峭出身于官宦之家, 自小熟读经史,尤其酷好黄老等道书, 不追求仕途显荣, 而以学道自隐。他是从小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转而走向道教的学者。他辞父出游,历经名山大川,沿途对社会的动乱、生民的疾苦都有所领略,唯如此其 《化书》 中才有大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生平

谭峭,字景升,泉州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后游历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嵩山、华山、泰山诸名山,拜嵩山道士为师,得辟谷养气之术。他夏穿皮裘,冬着布衫,倒卧霜雪之中。后
四处云游。

闽王王昶崇尚道教,拜谭峭为师,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唐灭闽,谭峭退隐庐山栖隐洞,跟他学道的有百余人。他在士大夫中威信很高,南唐诗人孟贯“赠栖隐洞谭先生”诗云:“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煮茶。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南唐主李煜召他至建康(今南京),赐名“谭峭真人”,并颁赐紫金阶和大量财产,他固辞不受。后回泉州,入清源山紫泽洞修炼。宋开宝六年(973年),无疾而终,享年百余岁。

“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认为世界起源于“虚”。道是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然后再由“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于是万物复归于“虚”。道即是“虚实相通”的精神境界,修道者经常保持此境界,就可以“无生死”,达到神化。主张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达到“大同”。他还同情劳苦大众,主张“均食”而致太平,期望出现一个无亲疏、无爱恶的理想王国——“太和”社会。是对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等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闽王王昶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谭峭曾被南唐主赐号紫霄真人。

谭峭出身于官宦之家, 自小熟读经史,尤其酷好黄老等书, 不追求仕途显荣, 而以学道自隐。他是从小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转而走向道家的学者。他辞父出游,历经名山大川,沿途对社会的动乱、生民的疾苦都有所领略,唯如此其 《化书》 中才有大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句》
    云外星霜如走电,世间娱乐似抛砖。
  • 《大言诗》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