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善为,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精通历算,出仕隋朝,调任文林郎。仁寿年间,升任楼烦司户书佐,唐高祖李渊当时任太守,尤其受到礼遇。起兵后任用为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后为尚书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称。贞观初年,任陕州刺史。后历任大理寺、司农寺二卿,因与少卿不和获罪,外任秦州刺史,后去世。
本 名 | 崔善为 |
主要作品 |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答王无功九日》 《九月九日》 |
所处时代 | 唐代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县) |
轶事典故
隋文帝营造仁寿宫时,崔善为带领工匠五百人。右仆射杨素是工程总监,巡视到崔善为的住地,要来花名册点名。崔善为手拿名册背诵人名,五百人竟没有一个差错,杨素大为吃惊。从此各地有疑难案件,常派崔善为去审理,都能巧妙地解决。隋文帝仁寿年间,崔善为任楼烦郡司户书佐。唐高祖李渊当时任太守,对他十分礼遇。崔善为看到隋朝腐败,私下劝李渊取而代之,很受赞许。李渊起事后,崔善为任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爵位。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历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名声很好。下级官吏厌恶他严厉廉明,因为他背驼身矮,就编了顺口溜嘲骂他:“崔先生弯得象只钩,熬年头得到封侯,肩膀上没有脖颈,胸前多长一个头”。高祖李渊听到后安慰说:“浅薄的小人,仇恨正直。从前北齐末年奸吏编歌骂斛律明月,而高纬昏庸,杀了他一家。我虽然不算高明,但也绝不会干这样的事。”于是悬赏追查惩处编造流言的人。当时傅仁均发表了《戊寅元历》,一时间议论纷纷,有褒有贬。李淳风也指出其中十八条错误缺点。奉高祖命令,崔善为考校了傅、李二家的优缺点,有许多议论。唐太宗贞观初年,崔善为任陕州刺史。当时朝廷议论,让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民迁移到人口稀少地区。崔善为上表说:“ 京城附近人口稠密,青壮年男子都编入军府。若让他们随意迁移流出关外,则京城附近空虚,实在不是好办法。”于是移民的事情没有进行。崔善为后来历任大理寺卿、司农卿,工作称职。但由于与少卿关系不好,离京任秦州刺史,死在任上。
创作背景
早年经历
崔善为,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精通历算,出仕隋朝,调任文林郎。督领工徒五百人营造仁寿宫,总监杨素索要文簿查阅审核,崔善为手拿手板凭记忆唱名,没有一处差错,杨素大为惊异。自此各方有疑难狱案,全部命令他审讯,都能追查出其中实情。仁寿年间,升任楼烦司户书佐,唐高祖李渊当时任太守,尤其受到礼遇。
为官清廉
崔善为见隋朝政治日益紊乱,暗中劝高祖图谋夺取天下。等到起兵,任用为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
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后为尚书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称。众曹吏厌恶他,因他长得矮小又驼背,嘲讽道:“崔子曲知钩,随例得封侯。髆上全无项,胸前别有头。”想阻挠免去他所任之职。皇帝听后勉励他说:“过去齐末奸吏作歌谣诋毁斛律明月,高纬昏聩不能明察,以至杀掉他的全家。朕虽然没有德行,有幸能避免这种事。”于是下令悬赏捉拿诽谤者,诽谤终停止。
傅仁均撰成《戊寅历》,李淳风指责其中的疏漏,皇帝命崔善为考察二家的得失,纠正了很多。
劝阻迁民
贞观初年,任陕州刺史,当时商议让贫困而土地少的人家迁移到人少地多的乡,崔善为上奏:“京畿内户口太多,而丁壮男子全部登记为府兵,如果听任迁移,府兵都到了关东,使近处空虚远处充实,不是长久治理之策。”下诏同意。历任大理寺、司农寺二卿,因与少卿不和获罪,外任秦州刺史。去世后,追赠刑部尚书,谥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