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种类
黄足黑守瓜
黄足黑守瓜
(2张)
黄足黑守瓜,别名柳氏黑守瓜、黄胫黑守瓜、黑瓜叶虫,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以为害瓜类蔬菜为主。成虫咬食叶片,成环形或半环形缺刻,咬食嫩茎造成死苗,还危害花及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根茎,常使瓜秧萎蔫死亡,也可蛀食贴地生长的瓜果。
体长5.5~7mm,宽3~4mm。全身仅鞘翅、复眼和上颚顶端黑色,其余部分均呈橙黄色或橙红色。
杨叶甲
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省市;日本、朝鲜、西伯利亚、印度等以及欧洲和非洲(北部)均有分布。以幼虫咀食嫩叶,仅残留叶脉。是杨柳科植物重要害虫。
杨叶甲
(2张)
体长11毫米左右,最宽处6毫米左右。体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体蓝黑色或黑色,鞘翅红色或红褐色,具光泽。中缝顶端常有1小黑点。头、胸、小盾片、身体腹面及足均为黑蓝色,并有铜绿色无泽。头部有较密的小刻点,额区具有较明显的"Y"形沟痕。前胸背板侧缘微弧形,前缘内陷,肩角外突,盘区两侧隆起。小盾片呈舌状,较光滑。翅鞘沿外缘上翘,近缘有粗刻点1行。触角11节丝状,长不达体长1/2,稍扁,第1节粗大,第2节短小,3-5节较长,6节后渐膨大呈棒状;触角基部互相远离;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兰紫色,前缘呈弧形凹入,两侧弧形有边缘。
甘薯叶甲
鞘翅目,肖叶甲科。为害蕹菜、甘薯、小麦等。成虫为害幼苗顶端嫩叶,嫩茎,使顶端
甘薯叶甲
(2张)
折断成虫吃薯汁,严重时植株枯死,造成缺苗现象。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寄主的根,块根表面有弯曲的伤痕。啃食薯块表面,使薯块表面发生深浅不同的伤疤,助黑斑病、软腐病菌等侵入危害。严重时,薯块被害率可达30%~60%,常年损失率约达20%~30%。
体长5-7毫米,卵圆形,体色变化大,有青铜色、紫铜色、蓝紫色、蓝黑色、蓝色和绿色等,多为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11节,端部5节略扁平。头、胸部背面密布刻点,前胸背板呈横长方形,小盾片近方形。鞘翅布满刻点,肩胛隆起,刻点粗而明显。丽鞘亚种在肩胛后方有一闪蓝光的三角斑,而指名亚种则无此斑。前者鞘翅肩胛后方皱褶较粗,范围超过翅之半,后者皱褶微,范围小。
黄守瓜
黄守瓜
(2张)
黄守瓜,属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昆虫,黄守瓜是萤叶甲亚科,比萤科范围小,是萤火虫的一种,是瓜类蔬菜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分布广泛,大部分省区均有记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越南也有分布。 黄守瓜是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1代,南方1~3代,台湾南部3~4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和土缝间越冬。
体长7—8毫米。全体橙黄或橙红色,有时略带棕色。上唇栗黑色。复眼、后胸和腹部腹面均呈黑色。触角丝状,约为体长之半,触角间隆起似脊。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2倍,中央有1弯曲深横沟。鞘翅中部之后略膨阔,刻点细密,雌虫尾节臀板向后延伸,呈三角形突出,露在鞘翅外,尾节腹片末端呈角状凹缺;雄虫触角基节膨大如锥形,腹端较钝,尾节腹片中叶长方形,背面为1大深洼。
黑足黑守瓜
黑足黑守瓜,鞘翅目,叶甲科昆虫,主要危害药用植物瓜蒌、苦瓜、丝瓜、黄瓜、南瓜、
黑足黑守瓜
(2张)
冬瓜、罗汉果等。成虫取食瓜叶、茎、花及瓜条,幼虫食害瓜苗根部,严重时造成全株死亡。
成虫体长5.5—7mm,宽3.2—4mm。全身极光亮;头部、前胸节和腹部橙黄至橙红色,上唇、鞘翅、中胸和后胸腹板、侧板以及各足均为黑色;触角熏烟色,基部两节或末端数节有时色泽较淡。小盾片粟色或粟黑色,狭三角形。约为体长的2/3,第3节较第4节短,前胸背板宽短于长的2倍。鞘翅具较强光泽。鞘翅两侧在基部后明显膨宽,基部略隆,翅面上具密细刻点。雌成虫末节腹板端部波状凹缘,雄成虫末节腹板中央纵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