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号清风居士,蜀人。善诗文。徽宗宣和中随夫至京,王黼荐名禁中,有旨召见,不赴。事见《梧溪集》卷二《丁清风序》。
本 名 | 丁氏 |
主要作品 | 《题汴邸》 |
所处时代 | 宋代 |
姓氏源流
据有关史籍介绍﹐丁姓至少有五支来源。
第一支见诸於《姓氏考考略》﹐该书云﹕“太公金柜﹐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自於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儿子姜及死后﹐也被周王追谥为丁公﹐其子孙便以丁为姓﹐藉此缅怀先祖曾位尊丁公。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於公 ﹐支孙以丁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齐太公生於公 ﹐支孙以谥为姓。”(见《元和姓纂》) 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 ﹐望出济阳”﹐即是证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国时期。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丁姓。
从三国时期开始﹐在丁姓之中﹐於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长﹐承袭相传。后来出现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为丁﹐一支则改自丁氏。
这样﹐丁姓就出现了5个分支﹐即丁侯之后﹐丁 之后﹐孙匡之后﹐西域人改姓﹐於庆之后﹐他们共同组成了丁姓的庞大阵容。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丁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在山东,从此地向四周播迁,大凡丁姓寻祖,都要追溯到山东的济阳。 秦、汉时期,丁氏族人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氏族人落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氏族人频繁的迁徙,可谓丁氏族人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氏族人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氏族人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氏族人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氏族人迁入者。 唐朝时期,济阳丁氏族人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记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氏族人在唐朝末期迁居泉州、广东等地。 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元、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 清朝时期,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氏族人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朝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氏族人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 今日丁氏族人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这十一省的丁氏族人约占全国丁氏人口的70%以上。
传统文化
姓氏名望
丁氏名人﹐不绝於史。汉时﹐有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复﹐项羽的部将丁公﹐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宫;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隐士丁览﹐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冲及其二子丁仪﹑丁 广和兄弟丁斐等。诸葛亮帐下的丁立、丁咸;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丁姓当代名人﹐首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者丁肇中,还有物理学家兼剧作家丁西林以及网易创办人丁磊。
丁谓
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士美
字邦彦, 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状元。
丁士美(1521~1577),万历初,任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绝馈遗。与人处退然若无能,意所不可,辄怫然见辞色。遭父丧,以毁卒,谥文恪。
丁度
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
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
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
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
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
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
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
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
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
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
丁魁楚
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封平粤伯。
丁耀亢
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
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
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德兴
(1327—1366) 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将丁德兴,威名四海。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兰
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惟汾
(1874-1954)汉族,字鼎丞。山东省日照市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民国建立之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参与了国民党党纲、总章的草拟。1954年4月在台北去世。出版书籍《诘雅堂丛集》六种;《毛诗解故》、《毛诗韵聿》、《尔雅释名》、《尔雅古音表》、《方言译》、《俚语证古》。
丁俊晖
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江苏宜兴人。
丁聪
著名漫画家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1980年以后,他以超常的精力工作,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作品,自1979年《读书》创刊至今,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近三十年来,他共出版了四十多种集子。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2009年5月26日上午11点,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干部部部长,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降兵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战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21兵团后勤部副政委,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昌(1912~1996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莱夫(1912~1983年)山东省广饶县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政委,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通信部顾问(正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2004年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江苏连云港人。吉林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历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等。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战士、保密员、参谋、干事、股长等职。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