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菩萨蛮·画船槌鼓催君去

[宋代]舒亶

huàchuánchuícuījūn
gāolóujiǔliújūnzhù
zhùruòwéiqíng
西jiāngcháopíng
jiāngcháoróng
zhīshìrénnánběi
jīnzūnkōng
zhījūntóng
查看更多 ∨

菩萨蛮·画船槌鼓催君去翻译

【注释】: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评解】

这是一首留别与怀人之作。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下片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

【集评】

《艇斋诗话》:舒信道亦工小词,如云:“画船搥鼓催君去”云云,亦甚有思致。
《碧鸡漫志》:舒信道、 李元膺,思致研密,要是波澜小。
《听秋声馆词话》: 舒亶与 苏门四学士同时,词亦不减秦、黄。
《词苑丛谈》:舒亶与李定,同陷东坡于罪者。尝作《菩萨蛮》词、 王阮亭极赏北。尝曰:“此等语乃出渠辈之手,岂不可惜。”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在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在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处在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 曾季貍《艇斋诗话》评这首词“甚有思致”概因此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在“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
所循的思 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舒亶

舒亶[宋代]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点绛唇》
    紫雾香浓,岁华风转花随辇。
    洞天云暖。
    一片笙歌远。
    水殿龙舟,忆侍瑶池宴。
    闲庭院。
    梦回春半。
    雪鬓无人见。
  • 《散天花》
    云断长空叶落秋。
    寒江烟浪静,月随舟。
    西风偏解送离愁。
    声声南去雁,下汀洲。
    无奈多情去复留。
    骊歌齐唱罢,泪争流。
    悠悠别恨几时休。
    不堪残酒醒,凭危楼。
  • 《醉花阴》
    露芽初破云腴细。
    玉纤纤亲试。
    香雪透金瓶,无限仙风,月下人微醉。
    相如消渴无佳思。
    了知君此意。
    不信老卢郎,花底春寒,赢得空无睡。
  • 《醉花阴》
    月幌风帘香一阵。
    正千山雪尽。
    冷对酒尊傍,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
    寿阳妆罢人微困。
    更玉钗斜衬。
    拟插一枝归,只恐风流,羞上潘郎鬓。
  •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帖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