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阳

[宋代]杨炎正

jiǔduìxiéyáng
wèn西fēng
yānzhīshì
zuòyánrǎnróng
fàngyǎnjiāngqiānqǐng
zhōngyǒuqíngwàn
chǔzhēnghóng鸿
tiānzàilángānjiǎo
rénzuìxǐngzhōng
qiānwàn
jiāngnánběi
zhè西dōng
shēng
shàngxiǎngsānjìnghuācóng
shéishìzhōngzhōuháojié
jièzhōu
zuòdiàowēng
yuánqiěhuíshǒu
cōngcōng
查看更多 ∨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阳翻译

【注释】: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拣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 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 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 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 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怎不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 无可奈何的苦衷。《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 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1178年(即淳熙五年), 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登多景楼》与本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炎正

杨炎正[宋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水调歌头》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作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 《水调歌头》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
    回首腾王阁,空对落霞飞。
  • 《水调歌头》
    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
    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
    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
    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
    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
    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
    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
    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 《水调歌头》
    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
    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
    依约晓莺啼处,认得南徐风物,客梦恍惊残。
    重到旧游所,如把画图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凭阑。
    惜今老矣,无复健笔写江山。
    天上人间知己,赖有使星郎宿,照映此尘寰。
    准拟五湖去,为乞钓鱼。
  • 《水调歌头》
    把酒对斜阳,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情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渔翁。
    故园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猜你喜欢

  • 《杂感·磨镜要使明》
    陆游陆游〔宋代〕
    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
    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
    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
    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
  • 《仙源即事》
    王镃〔宋代〕
    山花幽草自成春,深入仙源欲避秦。
    地僻不知南北事,相逢尽是种桃人。
  • 《樊路分为母陈安人请赞》
    释大观〔宋代〕
    母仪慈淑,阃范持循。
    善行冰雪,寿骨松椿。
    雍容堂上兮凤霞俨俨,罗列堂下兮兰玉诜诜。
    厚德阴储兮留乎奕叶,和气辑睦兮浃乎乡邻。
    媲城东之作家兮付佛身於等幻,秉月上之迅机兮应日用而常亲。
    若问其中转身处,虚空出妙无痕。
  • 《赴琼州次大蓼滩风雨交作寒未艾也其势欲雪》
    曾丰〔宋代〕
    仆仆漫郎踪迹孤,星星迂叟发毛疏。
    三千里外辞乡后,十八滩前问宿初。
    山未容云思底丽,风犹与雪议权舆。
    有蒲团在不能享,吾策从初悔读书,
  • 《和张君玉·且把锄头且著书》
    王质王质〔宋代〕
    且把锄头且著书,懒随臣朔怖侏儒。
    车肠久自思怀橘,蓬首还应念执殳。
    未暇洞天寻小有,尽将世界付南无。
    不知南北东西后,肯寄书来问老夫。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