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代]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诉衷情·宝月山作译文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衣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衣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诉衷情·宝月山作注解

1
清波门:在杭州衣南,靠近衣湖,为游赏佳处。
2
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3
杨花:即柳絮。
4
帘帏:即帘帐。
5
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6
篆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展开
收起

诉衷情·宝月山作背景

仲殊早年生活放纵,后弃家为僧,这首词便是仲殊住在杭州宝月寺期间所作。这首写景小词为即兴之作。

诉衷情·宝月山作赏析

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从容的行止。

上片写嫣然独绝的湖畔春景,以表现动态美见胜。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

下片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是词人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仲殊

仲殊[宋代]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 《蓦山溪》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
    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
    年年第一,相见越溪东,云体态,雪精神,不把年华占。
    山亭水榭,别恨多销黯。
    又是主人来,更不辜、香心一点。
    题诗才思,清似玉壶冰,轻回顾,落尊前,桃杏声华减。
  • 《鹊踏枝/蝶恋花》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
    晚色际天天似幕。
    一尊先与东风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
    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
    客意为伊浑忘却。
    归船且傍花阴泊。
  • 《点绛唇》
    春遇瑶池,长空飞下残英片。
    素光围练。
    寒透笙歌院。
    莫把寿阳,妆信传书箭。
    掩香面。
    汉宫寻遍。
    月里还相见。
  • 《南歌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陆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减字木兰花》
    谁将妙笔。
    写就素缣三百匹。
    天下应无。
    此是钱塘江上图。
    一般奇绝。
    云淡天低秋夜月。
    费尽丹青。
    只这些儿画不成。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