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译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注解

1
山原:山陵和原野。
2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平地。
3
子规:鸟名,杜鹃鸟。
4
才了:刚刚结束。
5
蚕桑:种桑养蚕。
6
插田:插秧。
展开
收起

乡村四月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写下的。

乡村四月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意思说: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

后两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翁卷

翁卷[宋代]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 《哭徐山民》
    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
    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
    花色连晴昼,莺声在近邻。
    谁怜三尺像,犹带瘦精神。
  • 《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 《暮春病归》
    朝朝风景添,吾病亦开帘。
    洗药花前晒,传方壁上黏。
    力还省语,身老更看髯。
    昨日林僧至,茶杯始一拈。
  • 《南涧寻韩仲止不遇》
    树树有佳阴,山蝉不住吟。
    掬来南涧水,清若主人心。
    屋上云飞冷,篱根藓积深。
    留诗在岩壁,明日更相寻。

猜你喜欢

  • 《骑驴·复作骑驴不跨驴》
    陈师道陈师道〔宋代〕
    复作骑驴不跨驴,此生断酒未须扶。
    独无锦里惊人句,也得梁园画作图。
  • 《毁邓艾庙》
    洪咨夔洪咨夔〔宋代〕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
    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
    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
    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 《桂》
    丁谓丁谓〔宋代〕
    青紫间朱丹,三湘五岭间。
    充庖资爽口,泛酒助酏。
    种色思圆月,丛生忆小山。
    郄枝曾入手,招隐更聊攀。
  • 《贺李昉》
    范质范质〔宋代〕
    翰苑重求李谪仙,词锋颖利胜龙泉。
    朝趋建礼霞烘日,夜直承明月印天。
    圣主重知缘国士,相公多喜为同年。
    青春才子金门贵,蜀锦袍新夺日鲜。
  • 《题静轩》
    徐元杰徐元杰〔宋代〕
    主静非专在静时,至於动处亦随之。
    圣贤学问惟知止,敬义工夫要夹持。
    所养勿忘由勿助,其中何虑又何思。
    莫教鹘突名轩意,物诱情迁几坐驰。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