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

[宋代]王令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
缝齐有锵,直韍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於道,佛且乩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译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注解

1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2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
3
于:语助词。
4
兴师:起兵。
5
同仇:共同对敌。
6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7
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8
作:起。
9
裳:下衣,此指战裙。
10
甲兵:铠甲与兵器。
11
行:往。
展开
收起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赏析

这首诗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令

王令[宋代]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春晚》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吕氏假山》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 《饿者行》
    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
    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
    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
    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
    耳闻门开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
    喉乾无声哭无泪,引杖去此他何如。
    路旁少年无所语,归视纸上还长吁。
  •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著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乾。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 《春游》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猜你喜欢

  • 《颂古十六首》
    释明辩〔宋代〕
    春水满幽涧,江风吹断云。
    年年那时节,忆著别离人。
  • 《田家春日二首》
    黄彦平黄彦平〔宋代〕
    纬竹梁溪面,诛茅舍道旁。
    腊收冰下纸,春课社前姜。
    露草牛羊长,风花杖屡香。
    人生但如此,官独为谁忙。
  • 《送晦翁·精微元不在河汾》
    王阮〔宋代〕
    精微元不在河汾,原道词雄亦浅闻。
    自得正心诚意论,始知天未丧斯文。
  •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张环张环〔宋代〕
    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
    本源虽自在,因地亦行深。
    洒落溪山色,苍凉竹树阴。
    宦途如磨蚁,何日重登临。
  • 《和陶》
    黄文雷〔宋代〕
    上有碧松林,下有白石道。
    中有学仙人,自号枯松老。
    蜕身千岁余,坐息如木槁。
    面目剧严冷,但道空虚好。
    袖出天甲书,意色轻鸿宝。
    此老诚可人,吾欲从师表。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