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秋怀·漫漫秋夜长

[宋代]连文凤

漫漫秋夜长,夜长不能寐。
抱琴出中庭,月影落在地。
一弹复再弹,声澹趣亦至。
谁家筝笛声,纷纷乱人思。
音响何急促,忽忽无古意。
嗟哉锺仪心,千古独憔悴。

秋怀·漫漫秋夜长译文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展开
收起

秋怀·漫漫秋夜长注解

1
烈烈:风吹过之声。
2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
3
寐:入睡。
4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5
天汉:指银河。
6
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
7
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8
郁郁:苦闷忧伤。
9
济:渡。
10
梁:桥。
11
中:同“衷”。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12
浮云:漂浮的云。
13
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14
车盖:车蓬。
15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16
适:正值,恰巧。
17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
18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19
滞:停留。
20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放在一边。叙说。
21
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展开
收起

秋怀·漫漫秋夜长赏析

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文选》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所以,题为“杂诗,等于是无题,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曹丕这两首杂诗则是抒写他乡游子的情怀。

建安时期风气之一,是诗人喜作代言体诗。即揣摩客观人物的情怀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一个,如他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妇诗》是代阮璃的遗孀抒情,《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代弃妇抒情。《杂诗二首》也属于这一类,不过是代游子抒怀而已。它的高妙在于能真切地抒写出他乡游子的情怀与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却并不限于作者一身,这是与自抒己情的抒情诗不尽相同的。

第一首的主要特色在善用赋笔,也就是善用白描的手法写情。诗人先不点明主题,开篇用了整整十二句诗,即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写主人公夜不安席、徒倚彷徨的情态。诗人将主人公置于秋夜的大背景中,用环境的丰富拓开一介广阔的描写空间,得以从容落笔,淋漓写情,整个画面情景相生,气氛浓郁。

诗从季节、辰侯发端。 “古诗云:“愁多知夜长”。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首二句表面看来纯系景语,实际其中已隐含一愁人在,与三、四二句水乳交融,这是行笔入神的地方。人未见而神已出,全在诗句中酝酿的一种气氛,妙在虽不明言,却真切可感。三、四两句接着写出主人公心神不定,辗转难眠。五、六两句写主人公的思怀太深沉了,太专一了,竟然感觉不出时光的流逝,不知已徘徊了许久时间,露水都把衣衫沾湿了。虽只两何诗,却极传深思痴想之神。他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一天星斗。第七至第十这四句诗笔笔写景,却笔笔无不关情。主人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与开端两句同样具有以景传情之妙。“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恰在此时此境,又是秋虫的阵阵悲鸣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飞孤雁闯入眼帘,无不触物伤情,频增思怀愁绪。整个这一大段,以悠然的笔调一笔笔描来,情景如见,气氛愈酿愈浓。

经过上面这一段高妙笔墨的描述,主人公思深忧重的情态已如在眼前。这时诗人才将笔头轻轻掉入主题:“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二句便有千钧之重。这力量不是来自两句直述语本身,而是来自前面那一大段精采的铺垫描写。那深愁难遣、寝息不安、孤寂无聊的形象,已把乡思推到了极点,因而使这二句平淡的叙语具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用,与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诗章法的奥妙。诗人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从欲归不能这个侧面展拓一笔:“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强烈的归乡愿望,更反衬出乡思的深浓。而还乡无望,把主人公推入更深的悲哀,因而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余味悠然,余情袅袅,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虽然都是写游子题材,却截然不同。在艺术表现上,前一首多用赋笔,这一首则多用比兴。在思想内容上,前一首着重抒写他乡游子的缠绵深挚的思乡之情,这一首则着重表现游子身处异乡的不安之感。适应这一主题的需要,前六句运用比兴的手法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自主流落他乡的情势。诗人将比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贴切传神,韵味浓郁。开端二句便奕奕有神:“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处境极其切合,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云形似车盖,又分外增一层流移飘荡之感。下面每两句一层,层折而下,把游子流落他乡的遭际写得笔酣墨饱。“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浮云本难滞定一方,却又命乖时舛,恰与突起的狂风遭遇。飘风,暴起之风。以浮云遭遇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可谓形景切合,情理自然。因受飘风鼓荡,一去便千里迢迢,远至东南的极点了:“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句中没有一个感叹字眼,却有千回百转无限伤怀之味,“行行至吴会,无字不含远飓怨尤之意。这六句诗笔在浮云,意在游子,形象鲜明,意蕴沉深,耐人玩味。古人说诗写得好,要“意象俱足”,这几笔足以当之。

开篇这六句诗中饱含对命运的哀怨。这哀怨固然来自游子飘泊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尤其是来自他乡难以驻足的怨愤。这就成为下文写游子异乡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诗歌运笔前文能成后文先行之神,便前后关锁紧密,境界浑融,意浓味足。因此下文落笔便较为轻易了:“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吴郡、会稽这两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长久呆在这里!虽只是一种态度决绝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却不知含有多少怨苦与愤懑。妙在千言万语已经涌到嘴边,却没有一宗宗倾诉出来,而只化为一句决绝的声音,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饶有余味。末二句用了同样的手法:“弃置莫复陈,客子常畏人。”丢开不要说了,作客他乡是不能不“常畏人”的。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有含蕴无穷之感。

异乡不安之感,也是游子歌咏的老主题。《诗经·王风·葛藟》说:“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写尽了游子处他乡求告无门的境遇。汉乐府《艳歌行》中所写流宕在他县的兄弟几人要算遭遇较好的了,碰到个热情的女主人还为他们缝补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与斜眼,害得他们不得不表白:“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不过曹丕这一首没有像《诗经》、汉乐府那样,做某些细节的具体描绘,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笔墨,发挥虚笔的妙用。写得虚了,似乎说得少了,实际上概括得更深广,启人想象更多,包蕴的内容更丰富了。虚、实各有其妙用,艺术的辩证法总是如此。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连文凤

连文凤[宋代]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 《春日田园杂兴》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 《送曹之才游天目山》
    突兀双峰晓色分,瘦筇支足上昆仑。
    雷声俯听婴儿语,石势平看骏马奔。
    故国山川千古在,前朝人物几家存。
    登临不用多怊怅,只好清吟伴野猨。
  • 《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
    西风客影鬓毛苍,此去携琴又一方。
    欲向书中消日月,何妨篱下寄文章。
    于今蜀道无平地,到处并州即故乡。
    茶灶笔床犹在否,烦君移棹问沧浪。
  • 《送杜子问归明州》
    未酬行道志,抱道复东归。
    老入江湖鬓,寒深雨雪衣。
    客程烟树晚,乡梦海鱼肥。
    所恨交情浅,临岐别语稀。
  • 《送高继伯分教湖之德清》
    此时不忍抱遗材,欲把文章扇冷灰。
    见说读书堂尚在,瓣香寄与谒东莱。

猜你喜欢

  • 《佛牙讚·西方大圣号迦文》
    赵恒赵恒〔宋代〕
    西方大圣号迦文,接物垂慈世所尊。
    常愿进修增妙果,庶期饶益在黎元。
  • 《重过余婆冈市》
    王安石王安石〔宋代〕
    忆我东游未有须,扶衰重此驻肩舆。
    市中年少今谁在,鲁叟当街六十余。
  • 《吊陈叔宝词》
    范成大范成大〔宋代〕
    赏心亭上再来游,烟月迷人独自愁。
    行到江边无去路,却随潮水过扬州。
  • 《挽饶武博二首》
    陈元晋〔宋代〕
    方客戎幢右,俄旌墓道傍。
    堂虚空老桂,星冷落魁芒。
    留程文样走,传家奏稿香。
    乡评偕李谢,虽死有幽光。
  • 《送陈君保作吉赴广漕》
    王迈〔宋代〕
    昔我与君俱妙龄,同时弃贡乡曲英。
    君携令逊伯湖氏,天性好义甚好名。
    薄俗斗粟有德色,君视名第鸿毛轻。
    此事今无古亦少,百鸟群中孤凤鸣。
    老天相知苦不早,囊书匣剑犹书生。
    累年文屋提铁骑,共我掎角参齐盟。
    我于再战偶得隽,君虽屡衂无弱兵。
    长须忽持双鲤至,短褐欲访五羊城。
    红粉蛛丝期已近,金滩鸂鶒眼偏明。
    知君图南非左计,九万扶摇第一程。
    畴昔韩苏行脚处,一草一木被光明。
    鳄鱼久出海若避,白鹤诗留泉石清。
    葛仙丹井湮眼没,伏波铜柱余峥嵘。
    君行窥奇摘海异,海沃磊声气愈盈。
    闽士南征可车载,间有铁中夸铮铮。
    韶山瑚夏琏只君是,此宝岂久道边横。
    吹送鹗书风借便殿前奏赋摩空声。
    当家魁相衣缽在,会趾前美大门闳。
    寿母一笑春生颊,绣与锦诰来将迎。
    牵衣儿女莫惜别,为君为亲在此行。
    计程何日到庾岭,梅花雪片飞琼瑛。
    魁占群芳差易耳,相期心事在和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