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雁荡宝冠寺

[宋代]赵师秀

hángxiàngshílán
qīnghányún
liúláiqiáoxiàshuǐ
bànshìdòngzhōngyún
zhùféngniánjìn
yīnyínguòfēn
dàngyīndāngjuédǐng
yànwèizēngwén
查看更多 ∨

雁荡宝冠寺翻译

译文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注释
雁荡:山名,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宝冠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
云:说。
夜分:夜半。
荡阴:阴寒之气回荡弥漫。绝顶:最高的山顶。
一雁未曾闻:雁荡山上有雁湖岗,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秋天时鸿雁常来栖宿。这句意谓天寒,雁已离去。

展开
收起

雁荡宝冠寺赏析

宝冠寺是雁荡山四大名刹之一。雁荡山以瀑布奇峰著名,这首诗打破常规,题目是题宝冠寺,重点不写雁荡的峰岩瀑布,甚至无一字写到寺庙,只是描绘环境的幽静,突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诗开门见山,首联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写环境,抒感受。诗说自己漫步在寺内,在流水边驻足,凭倚着石栏杆,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对外部气候的感受,没有什么难以表达之处,诗人说“不可云”,是因为山中寒冷,又逢岁暮,自然寒气逼人,这不是诗人唯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环境,使诗人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清寒的感受,这感受很复杂,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达观等种种感受的总和,因此不可名状,难以叙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来代表。虽然“不可云”,但必要抒发,诗接着便巧妙地借景达意,说眼见桥下流来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头,抬头观望,岩洞谽然,由此便推测流水的清寒,是因为它是石洞中的云朵所化。这样写,境的清寒与人的高洁全都予以表露了。这种表现方法,就是历来诗家所说的“不写之写”,“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好问《论诗》),不明白说,让读者自己品味。也达到了司空图《诗品》含蓄的标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三、四联仍然用前两联手法,一联抒情,一联以景蕴情。环境如此岑寂,诗人的情怀如此淡泊,境与情吻合无间,诗人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留恋忘返的心情。第三联明白说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现时先抑后扬,出句说自己想在这里住段时间,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为不能住下的遗憾,对句便写自己在幽阒的环境中反复吟咏,不知不觉到了半夜。这样写,又回照了上文。尾联以景色来反衬心情的淡泊。雁荡山顶有湖,四季不干,是越冬大雁栖息的所在,雁荡山即以此得名。诗写听不见一声雁鸣,是实事,同时用以突出夜深时万籁俱静的场面。诗人在这样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怀就自然可知了。

诗的第二联“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是众口传颂的名联。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处的寒,由高处又想到云与水的关系,从而把两者相联系,表现那一特定环境与特定心情,赵师秀对云水之间常常产生通感,喜欢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场景,或硬把它们相互联系,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庐》中写道:“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诗这联,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参考了唐杜荀鹤的“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句,这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从赵师秀喜在云与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诗更接近于武陵《赠王隐人》“飞来南浦水,半是华山云”句。赵师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经对人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刘克庄《野谷集序》)他在写这联诗时,极有可能受到杜荀鹤、于武陵诗的启发。

赵师秀曾经选贾岛、姚合诗为《二妙集》,他的这首诗的风格即近似贾岛、姚合,诗面不用典故,写景造境简易平淡,结构严谨,意境清瘦,琢磨锻炼得不露痕迹。“永嘉四灵”的诗讲究雕镌后的归真,即纯用白描手法,绘景写情,虽然气格有些局促,但在当时江西诗派踔厉诗坛的情况下,无疑是给沉闷中注入了新鲜空气。赵师秀在“四灵”中成就最高,这首诗又是他的代表作,从此可以窥见“四灵”诗风的特点。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赵师秀

赵师秀[宋代]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 《薛氏瓜庐》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 《岩居僧》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哀山民》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
    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
    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
    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
    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
    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
    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
    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
    残疴故未去,涩啬肠腑间。
    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
    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
    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麕。
    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
    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
    根荄霜霰侵,萎绝嗟何早。
    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
    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
    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
    晴窗春翦蒲,寒炉夜煨栗。
    石阶苔藓中,犹有旧行踪。
    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
    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
    昔为人所称,今为人所宝。
    石峰云有地,葬从朋友议。
    须求侍郎铭,难见山民字。
    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
    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
    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猜你喜欢

  • 《归自陶山舟中示暹侄》
    苏泂苏泂〔宋代〕
    钟声四山晚,一舸镜中归。
    远舍火明树,寒天露湿衣。
    塔高城不禁,林暗鸟畴依。
    有句传犹子,吾疏合世违。
  • 《句》
    孙锡〔宋代〕
    句溪虽可鉴,未若宛溪清。
  • 《赋庐山》
    李曾伯李曾伯〔宋代〕
    地据九江汇,天教五老看。
    孤标横碧落,百里见青峦。
    星斗光堪摘,烟霞秀可餐。
    何时谢人事,膏秣以从盘。
  • 《止酒赠郡守杨环宝》
    张耒张耒〔宋代〕
    止酒正似塞决河,厚积薪刍傅砂砾。
    坚牢不使见蚁漏,一线才通便奔激。
    莫轻弱箭不穿缟,转眼已惊牛弩射。
    我今止酒用此法,目前逾月无涓滴。
    情钟我辈独痛制,慧通则流那可测。
    惩羹端是合吹虀,用玉无疑初谏漆。
    脾干胃燥生未省,黄姥无聊怨岑寂。
    不忧群饮恼姬翁,但畏独醒嘲楚客。
    茫然自恻还自笑,一身心口相仇敌。
    何妨二竖即奔忙,不废三婴更滋泽。
    平生杯杓不挂眼,一饮便须论斗石。
    低心伏老慎勿痴,此身何啻千金值。
  • 《和戴禹功水云馆留题》
    王之道王之道〔宋代〕
    兵火间关我尔同,相逢聊喜话匆匆。
    山长不碍飞云去,江涨应从远水通。
    白鹭晚潮初浸脚,雨花遗址正横空。
    临风遐想成惆怅,千古兴亡一局终。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