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清代]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译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注解

1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2
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3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这里通作“倚”。
4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5
毫端:笔端。
6
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7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8
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9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10
一从:自从。
11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12
评章:鉴赏,议论。
13
高风:高尚的品格。
展开
收起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背景

曹雪芹将《咏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借用李纨公评《咏菊》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赏析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

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