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浣溪沙·效海日楼体

[清代]陈方恪

lòuxièyáotáishìyǒu
xiāngxīnyìnwèi
biānxiánxiùruǐzhūshū
guǎng广zhāngtiānmǐngdīng
shāngchūqīng
rénjiānchārènbáijiū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方恪

陈方恪[清代]

陈方恪(1891—1966),男,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故散原老人尝对人曰:“做诗,七娃子尚可。”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与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均点列其名。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满江红·丙申秋日病起后湖作》
    倚棹湖边,看迤逦、崇城如画。
    记当日、鞭丝帽影,几番游冶。
    小苑新莺啼梦后,碧山凉月吹箫夜。
    尽栖迟、白首卧江南,何为者。
    废塔外,残阳泻。
    孤屿畔,双凫下。
    祗琴樽消歇,绮缘都舍。
    沧海清音人已远,江关旧恨身偏写。
    更支节、倦眼独临风,秋潇洒。
  • 《鹊桥仙·乙未七夕》
    疏花媚晚,青桐褪暑。
    消受嫩凉庭宇。
    衣香帘影自依依,奈换了、隔年情绪。
    分炉行篆,量枝缀镂。
    别见红闺幽愫。
    人间总被误聪明,悔莫乞、痴騃尔汝。
  • 《踏莎行·题何叙甫手写诗卷》
    海国秋光,山城夜雨。
    梦回重理闲羁绪。
    狂踪收拾到丹青,关河历历消魂处。
    盾墨龙香,弓衣绣虎。
    尊前笑赌旗亭句。
    沧桑影里著斯人,扶节白首春风路。
  • 《满江红·戏题小影》
    袅袅青衫,问今日、寄愁何地。
    敢分是、今想无福,他生修慧。
    宝玉红楼难比洁,痴珠秋月徒空瘁。
    祗亦花、宝鉴一春航,差堪拟。
    多情种,平交谊。
    忧幽病,相思泪。
    算酒边人外,诸般滋味。
    五噫行歌志到隐,七年淹席惟思睡。
    待安极、穿冢傍要醒,吾其已。
  • 《金缕曲·走视紫萸墓作》
    欲语心先碎。
    卅年来、欢娱苦短,年华催逝。
    只数吴皋同赁庑,少称兰闺清事。
    又一刹、蓬飘海澨。
    自尔钗钿看尽彻,问何曾、一日舒眉翠。
    愁与病,相料理。
    城南老屋青镫里。
    恁几回、忍饥待我,夜寒无寐。
    凄绝平生先死愿,总算而今信矣。
    甚为我、前驱蝼蚁。
    铁轨城阴遥映带,更白杨、荒冢悲风起。
    报君者,仅如此。

猜你喜欢

  • 《卖花声·纳凉》
    邓瑜邓瑜〔清代〕
    帘捲背银灯。
    冰簟铺平。
    遥天明月未三更。
    睡鸭香销花影上,衫袖凉生。
    莲漏一声声。
    珠露轻轻。
    飞来星火小流萤。
    最是多情蕉叶扇,欲却还停。
  • 《咏雪球花》
    陈鸿陈鸿〔清代〕
    盈盈初发几枝寒,映户流苏百结团。
    正恐东风先扬尽,不愁迟日易消残。
    淡姿向晓迷蝴蝶,艳色争春笑牡丹。
    惟有三郎儿戏甚,还疑蹋踘绕丛看。
  • 《黄菊·佳色兼清馥》
    〔清代〕
    佳色兼清馥,端宜处士培。
    羞同桃李节,迟向九秋开。
  • 《客夜·弃置仍为客》
    周榘〔清代〕
    弃置仍为客,言归久未能。
    素枝霜树月,独夜草虫灯。
    河汉秋来坼,关山梦到曾。
    明朝对青镜,应见鬓丝增。
  • 《谒明太祖陵》
    乾隆乾隆〔清代〕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