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阳春曲·春景

[元代]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阳春曲·春景译文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阳春曲·春景注解

1
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
2
觉来:醒来。
3
红雨:比喻飘落的桃花。“桃花乱落如红雨”。

阳春曲·春景赏析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胡祗遹

胡祗遹[元代]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绍闻 ,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于世祖朝历任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及山东、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职,以精明干练著称,所至颇具声誉。胡祗遹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元史》有传。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为研究元曲之珍贵资料。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潭孤月”。

  • 《水调歌头·呜咽洞箫里》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
    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
    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
    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
    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
    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忻荣。
    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 《南乡子·新样玉珑璁》
    新样玉珑璁。
    遍赐轻凉满汉宫。
    记得班姬拈彩笔,恩隆。
    写人新诗字字工。
    残暑又西风。
    动是经年箧笥封。
    只欠一枝霜后叶,殷红。
    点破团团璧月空。
  • 《点绛唇·风度高闲》
    风度高闲,水仙花露幽香吐。
    等闲尊俎。
    细听黄金缕。
    命薄秋娘,梦断霓裳舞。
    黄梅雨。
    燕俦莺侣。
    那解芳心苦。
  • 《太常引·七年分袂一相逢》
    七年分袂一相逢。
    倏南北、又匆匆。
    白发两衰翁。
    纵握手、浑如梦中。
    共山如画,洹溪如练,空几度春风。
    觞咏几时同。
    休直待、功名景钟。
  • 《水调歌头·妖娆厌红紫》
    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
    亭亭水花凝伫,万解冷香浮。
    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
    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
    泛云腴,歌白雪,卷琼瓯。
    尊前共花倾倒,一醉洗闲愁。
    屈指秋光能几,歌咏太平风景,佳处合迟留。
    更倩月为烛,散发弄扁舟。

猜你喜欢

  • 《见寄·我能纳禄君辞聘》
    方回方回〔元代〕
    我能纳禄君辞聘,大觉蓑衣胜袞衣。
    有径弗行缘畏险,无形可见要研几。
    就令枵腹常亡赖,尽胜枯骸永不归。
    何限戟门委荒草,高堂犹记旧巍巍。
  • 《忆王孙·修行谁会把心降》
    谭处端谭处端〔元代〕
    修行谁会把心降。
    赤凤驱将饮碧江。
    调引婴娇笑舞双。
    剔银?

    物物。
  • 《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
    谢应芳谢应芳〔元代〕
    六载远相忆,一日似三秋。
    别后雪添蓬鬓,着述遣穷愁。
    几度欲寻安道,溪上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
    明月出东海,隐约见琼楼。
    唤龙伯,击鼍鼓,舞阳侯。
    何时杯酒,重歌芦叶旧汀洲。
    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什袭付儿辈,好学制弓裘。
  • 《先天易吟·舜禹昔禅位》
    方回方回〔元代〕
    舜禹昔禅位,曾将易问蓍。
    即知重八卦,已自伏羲时。
  • 《八声甘州戊申再到西湖》
    张野张野〔元代〕
    忆湖光,醉别几经春,千里每神驰。
    恨无穷烟水,无情岁月,无限相思。
    万里风沙梦觉,山色碧参差。
    忙对玻璃镜,照我尘姿。
    欲写从前离阔,便安排画舸,准备新诗。
    见六桥遗构,烟雨强撑支。
    怨东风、红消翠减,比向来、浑是老西施。
    如何得、刘郎双鬓,长似当时。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