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百度百科

十五从军征译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展开
收起

十五从军征注解

1
始:才。
2
归:回家。
3
道逢:在路上遇到。路途上。
4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5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远远地望去。
6
松柏:松树、柏树。
7
冢:坟墓。
8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9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0
雉:野鸡。
11
旅谷:野生的谷子。屋前的院子。
12
生:长。
13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即野葵。
14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5
持:用。
16
作:当做。
17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18
一时:一会儿就。
19
饴:同“贻”。送,赠送。
20
沾:渗入。
展开
收起

十五从军征背景

《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十五从军征赏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即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不能向别人倾诉、表达。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老兵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像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内涵。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

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宋代]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 《袷飨太庙》
    赫赫閟宫,笔亲合食。宸襟蠲洁,构鬯芬声。牲牢在俎,金石在庭。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瑟彼良玉,荐于明灵。宸襟蠲洁,郁鬯芬馨。牲牢在俎,金石在庭。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嘉牲典礼,诞合神灵。乡通纯孝,治感至香。要香既裸,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铺昭典礼,诞合神灵。飨通纯孝,治感至馨。郁香既祼,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礼血乐成,祖考来格。有严有翼,天子孝德。臣工在庭,罔不祗饬。玉爵之华,絷如弗克。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