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行经孙氏陵

[南北朝]何逊

zàilínglíngyàn
shénruò
zhúzhēngxiānjié
鹿jìngyīn
kāibǎidào
chìzhàyǎnjiāng
bàobiànfēnlüè
shìróngwēi
chángshéhàn
juéhuáiféi
jiāozhànnèi
zhòngménwàifēi
chénggōng
xiōngérwéi
shuǐlóngdōng
qīnggàinǎi西guī
qièláiyǒngjiǔ
niándàiǎiwēiwēi
táishíwén
jīngfénshīshìfēi
shānyīngkōngshǔxiǎng
lǒngyuèqiūhuī
yínhǎizhōnglàng
jīnhuìfēi
jīn
wàngwàngzhānrén
查看更多 ∨

行经孙氏陵翻译

[]

行经孙氏陵赏析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

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公元266年(宝鼎元年)又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又还都建业。据《汉晋春秋》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施)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这就是诗开头所说的:“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神器”者,帝位也,政权也。吴国的统治岌岌可危,孙皓的帝位摇摇欲坠。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吴国开基创业时的情形。想当年,汉室陵夷,群雄逐鹿,捷足先登,遂成三国鼎立之势。“掎鹿”,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汉书·叙传上》也说:“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汉书·蒯通传》更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后遂以“逐鹿”喻争帝位、争天下。“逐兔”,同“逐鹿”。《后汉书·袁绍传》引沮授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要争得天下,就必须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夺取胜利。这就是所谓的“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而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孙坚父子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被封为吴侯,割据江东。但大业未就,即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叫到跟前,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孙权继承父兄遗志,洪规远略,砥砺奋发,“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陆机《辨亡论上》)三国鼎立,孙吴居一,而孙权就谋略功业而言,实远胜刘备。“伯道”,即霸道。“呼吸”、“叱咤”,极力形容孙氏父子的英姿雄风。《易·革》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曰:“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豹变之略,虎视之威,正是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的赞词。“坐断东南”的孙权,以他的雄才大略,北拒曹魏南下之师,西挫蜀汉东犯之众,使两方都不敢小视东吴。据史载,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率师伐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招
降俘虏蜀兵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最后绝命于永安宫。“长蛇衄巴汉”即指此。“长蛇”,有谓指吴而言,并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为证,其实不然。这里的“长蛇”,非指吴,而是指蜀汉。陆机《辨亡论下》云:“故刘氏之伐,陆公(逊)喻之长蛇,其势然也。”可以为证。“骥马绝淮淝”,则指曹魏而言。据史载,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旧历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干宝《晋纪》云:“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所以陆机说:“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上》)孙权不愧为聪明仁智雄略之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吴国逐渐强大。所谓“交战无内御”,即指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而言;所谓“重门岂外扉”,即指吴国疆土广大而言。

由“逐兔争先捷”到“重门岂外扉”十句,作者极力渲染吴主之英明雄武,吴国之强大巩固,有声有色,气势磅礴。而到“成功举已弃”,陡地一转,以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吴之由盛而衰的转变,功败垂成,其关键就在孙皓时期。“凶德愎而违”,即指孙皓而言。“愎违”,愎谏违卜的省称,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由于晋惠公背施无亲,意气用事,不纳谏言,不听卜辞,终于招致失败,被秦国俘掳。晋大夫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孙皓同晋惠公一样,刚愎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使父祖基业毁于一旦。正如皓从弟孙秀说的那样:“昔讨逆(指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二句,就是具体描写孙皓穷迫归降时的情景。“水龙”,系指晋朝的水军。晋武帝谋伐吴,遂令益州刺史王浚于蜀大造船舰,准备东伐。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阿童为王浚小字。晋征南大将军羊祜以为伐吴必藉上流之势,故借谣言而表荐王浚为龙骧将军,留监梁益诸军事。王浚在蜀大造舟船,木片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江中木片以呈孙皓,并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而孙皓不听。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旧历三月,王浚率舟师东下,直抵吴都建业之石头,孙皓惊恐失措,面缚舆榇而降,举家西迁,送至洛阳,赐号归命侯。这就是所谓“青盖乃西归”。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干宝《晋纪》载:“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庚子岁,即太康元年。原来孙皓狂妄地以为他会灭晋而入洛阳的,想不到反做了亡国之君,被押送洛阳。

以上十六句,历述吴之盛衰兴亡,不啻一篇《辨亡论》,故偏重史实的叙述。此下十句,则就吴亡抒发个人的感慨。作者行经孙氏陵,距离吴亡已二百多年,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墓碑上的文字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荆棘丛生,几至吴大帝陵的位置也难以确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飞莺在山间悲鸣,淡月在空中残照,陵墓中的一切陪葬品大概已不复存在了。念昔日之叱咤江左,睹今日之寂寞荒凉,不能不使人伤感。吴汝纶说:“此殆伤齐亡之作,黍离麦秀之思也。”(《古诗钞》卷五)其实,凭今吊古伤心泪,不必定指哪一家。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苟能如此,亦已足矣!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何逊

何逊[南北朝]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宾游盛。
    青门冠盖多。
    隔林望行幰。
    下阪听鸣珂。
    于时春未歇。
    麦气始清和。
    还入平原径。
    穷巷可张罗。
  • 《西州直示同员诗》
    日长禁户倦。
    即事思短晨。
    漏尽唱声急。
    此理复伤人。
    矛盾交为论。
    光璧带成珍。
    誓将收饮啄。
    得得任心神。
  • 《赠王左丞诗》
    櫩外莺啼罢。
    园里日光斜。
    游鱼乱水叶。
    轻燕逐风花。
    长墟上寒霭。
    晓树没归霞。
    九华暮已隐。
    抱郁徒交加。
  • 《行经孙氏陵诗》
    昔在零陵厌。
    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
    掎鹿兢因机。
    呼噏开伯道。
    叱诧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
    虎视肃戎威。
    长蛇衂巴汉。
    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
    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
    凶德复而违。
    水龙忽东骛。
    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
    年代暧微微。
    苔石疑文字。
    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
    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
    金凫会不飞。
    閴寂今如此。
    望望沾人衣。
  • 《王尚书瞻祖日诗》
    昱昱丹旐振。
    亭亭素盖立。
    金铎讙已鸣。
    龙輀将复入。
    华台日未徙。
    荒坟路行湿。
    已矣将何如。
    宾驭皆洒泣。

猜你喜欢

  • 《清思诗·至德不可传》
    江淹江淹〔南北朝〕
    至德不可传。
    灵龟不可侣。
    草木还根带。
    精灵归妙理。
    我学杳冥道。
    谁能测穷已。
    须待九转成。
    终会长沙市。
  • 《咏烛诗》
    萧衍萧衍〔南北朝〕
    堂中绮罗人。
    席上歌舞儿。
    待我光泛滟。
    为君照参差。
  • 《鞠歌行》
    谢灵运谢灵运〔南北朝〕
    德不孤兮必有邻。
    唱和之契冥相因。
    譬如虬虎兮来风云。
    亦如形声影响陈。
    心欢赏兮岁易沦。
    隐玉藏彩畴识真。
    叔牙显。
    夷吾亲。
    郢既殁。
    匠寝斤。
    览古籍。
    信伊人。
    永言知己感良辰。
  •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庾信庾信〔南北朝〕
    危邦久乱德。
    天策始乘机。
    九河闻誓众。
    千里见连旗。
    虢亡垂棘返。
    齐平宝鼎归。
    久弊风尘俗。
    殊劳关塞衣。
    绊骥还千里。
    垂鹏更九飞。
    犹怜马齿进。
    应念节旄稀。
    回轩入故里。
    园柳始依依。
    旧竹侵行径。
    新桐益几围。
    寒谷梨应重。
    秋林栗更肥。
    美酒还参圣。
    雕文本入微。
    促歌迎赵瑟。
    游弦召楚妃。
    小人司刺举。
    明扬实滥吹。
    南部治都尉。
    军谋假建威。
    商山隐士石。
    丹水凤凰矶。
    野亭长被马。
    山城早掩扉。
    传呼拥绛节。
    交戟映彤闱。
    遂今忘楚操。
    何但食周薇。
    三十六水变。
    四十九条非。
    丹灶风烟歇。
    年齢蒲柳衰。
    同僚敢不尽。
    畴日惧难追。
  • 《赠从弟弘元·寝处燕说》
    谢灵运谢灵运〔南北朝〕
    寝处燕说。
    指辰忌薄。
    仳离未几。
    节至采获。
    静念霜繁。
    长怀景落。
    人道分虑。
    前期靡托。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