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古风·其一

[唐代]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
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古风·其一译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插着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有去无回,无人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多么希望大唐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展开
收起

古风·其一注解

1
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
2
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
3
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
4
白日:谓帝王。
5
紫微:星名,象征朝廷。
6
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7
权衡:权柄。“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泛言南方征集士卒。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泸,泸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
8
长号:放声大哭。
9
严亲:古称父为“严父”,这里指父母双亲。
10
惨光晶:形容日月惨淡,失去了光辉。
11
两无声:指征夫及其亲人皆泣不成声。喻南诏军似猛虎、奔鲸,而唐军似困兽与穷鱼。
12
干:盾牌。戚,大斧。
展开
收起

古风·其一赏析

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征调军队的文书,表示紧急;“虎符”,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凭据,以铜刻作虎形,劈为两半,调兵时需二者验合。说“羽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快速地飞来,可见急上加急;说“虎符”在各州各郡一个个地合着。更见征调之多、频繁不已,边疆告急,形势紧张的情况则不言而喻了。继之“喧呼”一句,紧承前两句诗意,写出催迫应边之状。是谁在“喧呼”呢?诗中并没交代,但不难体会,这里既有传檄人的呼声,也有调兵长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乱,以至连林中的鸟雀在深夜中为之惊动都鸣叫不已,则人之被惊扰不宁可以想见了。这几句诗,尽管没有描写刀光剑影相互拼杀的战斗场面,没有具体叙述官吏随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却把紧张慌乱形势下,人们的惊恐之状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盘托出,起势有力,文辞奇挺,扣人心弦。

接着,犹如影、视镜头转换一般,“白日”以下四句诗,又展示了一幅升平安宁的画图。“白日”象征皇帝,“紫微”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称“三公”。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按道理说应该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话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天下统一、四方安定。这里在颂扬以往承平的景象之中,暗暗谴责了当权者,通过前后鲜明的对照,对于征南诏的发动者策划者给予了讽刺,诗人和广大人民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其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借问此为何?答言楚征兵”。这两句是对以上诗意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国家原来很安定。现在为什么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呢?这完全是因为南侵而大肆征兵造成的。古时以“楚”泛指南方,“楚征兵”,即征讨南方的军队。这里运用问答的形式,不仅在句式上显得灵活变化,而且在前后意思的构架上也起到了勾联纽结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渡泸及五月”,这个“泸”指金沙江,古时称“泸水”,相传江边多瘴气,以三、四月间最为厉害,五月以后稍好些,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将赴云南征”,这不仅是诗人的叙述,也表达了士兵的心情,他们听说要渡过泸水,去遥远的云南打仗,心头紧缩,都感到有去无回,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写到这里,诗人对统治者这样的穷兵黩武,而不顾惜人民的生命,感到异常愤概,充满不平之气,于是议论道:“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被抓来的百姓,没有经过阵势,是难以上战场的,更何况去边陲之地的云南呢?把李唐王朝驱民于死地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来了。

从“长号”到“心摧”四句,具体地描写了出征战士被迫离家时的悲惨情景。被抓去充军的人们,临行前和他们的父母、亲人告别,这是生的分离,也是死的作别,彼此号大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直到哭尽了泪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断,两无声息。诗中连用“长号”、“惨”、“泣尽”、“心摧”,充满感情色彩,从听觉视觉上造成强烈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这种生离死别惨绝人寰的悲剧。

“困兽”四句,又是议论,以“困兽”、“穷鱼”喻没有战斗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鲸”喻凶悍强大的敌人。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着扩边的战争,其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众多的应征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葬身于沙场之上,成为统治者进行不义之战的牺牲品。这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饰,对当权者的罪行给予了批判和控诉,也体现出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的结末两句,内容上又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进一步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个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干”是盾牌,“戚”是大斧,以这两种兵器用在误乐上,表示行德政而不用征伐。“有苗”,古代部族名,传说舜时有苗叛乱,大禹建议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舜不同意,于是修明德政,三年以后,他举行了一次操舞盾牌、大斧的演习,有苗氏便归服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正是暗讥“当国之臣不能敷文德以来远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动辄诉诸于武力,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显然这里的意思与“白日”以下四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相互呼应的。在结构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后勾联、浑然一体,亦可见诗人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李白诗歌向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这首诗在运用传说、夸张及想象方面,虽也体现出来了这些特点,但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叙的是实事,写的是实景,抒的是实情,并运用对比、问答手法,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来,达到了精湛的程度,这一点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猜你喜欢

  • 《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
    陈陶陈陶〔唐代〕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
  • 《徐卿二子歌》
    杜甫杜甫〔唐代〕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大儿九龄色清澈, 秋水为神玉为骨。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 《谣俗·上林蝴蝶小》
    李贺李贺〔唐代〕
    上林蝴蝶小,试伴汉家君。
    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
    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
    出门不识路,羞问陌头人。
  • 《巴南郡斋雨中,偶看长历,是日小雪,有怀昔》
    羊士谔羊士谔〔唐代〕
    夷落朝云候,王正小雪辰。
    缅怀朝紫陌,曾是洒朱轮。
    气耿簪裾肃,风严刻漏频。
    暗飞金马仗,寒舞玉京尘。
    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
    蕊珠凝瑞彩,悬圃净华茵。
    帝泽千箱庆,天颜万物春。
    明廷犹咫尺,高咏愧巴人。
  •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
    郑愔郑愔〔唐代〕
    旧邸三乘辟,佳辰万骑留。
    兰图奉叶偈,芝盖拂花楼。
    国会人王法,宫还天帝游。
    紫云成宝界,白水作禅流。
    雁塔昌基远,鹦林睿藻抽。
    欣风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