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张中丞传后叙

[唐代]韩愈

yuánèrniányuèshísān
jùnzhāngyuèjiāzhōngjiùshū
hànsuǒwéizhāngxúnchuán
hànwénzhāngmíng
wéichuánxiáng
ránshànghènyǒuquēzhěwéiyuǎnchuán
yòuzǎiléiwànchūnshìshǒuwěi
yuǎnsuīcáiruòxúnzhě
kāiménxún
wèiběnzàixúnshàng
shòuzhībǐngérchǔxià
suǒ
jìngxúnshǒu
chénggōngmíng
chéngxiànér
xúnxiānhòuěr
liǎngjiācáizhìxià
néngtōngzhīèrzhì
wéixúnéryuǎnjiù
wèiérzéi
yuǎnchéngwèi
shǒuchǐcùnzhī
shísuǒàizhīròu
zéikàngérjiàng
dāngwéishǒushí
wàizhīyuán
suǒzhōngzhě
guózhǔěr
érzéiguówángzhǔmiè
yuǎnjiànjiùyuánzhì
érzéiláizhòng
yánwéixìn
wàidàiéryóushǒu
rénxiāngshíqiějìn
suīrénnéngshùérzhīsuǒ
yuǎnzhīwèimíng
yǒuchénghuài
mēngkuìchǐqiúhuó
suīzhìzhěrěnwéi
érwèiyuǎnzhīxiánérwéizhīxié
shuōzhěyòuwèiyuǎnxúnfēnchéngérshǒu
chéngzhīxiàn
yuǎnsuǒfēnshǐ
gòuyuǎn
yòuértóngzhījiàn
rénzhījiāng
cángyǒuxiānshòubìngzhě
yǐnshéngérjuézhī
juéyǒuchǔ
guānzhějiànrán
cóngéryóuzhī
xiǎorénzhīhǎolùn
chéngrénzhīměi
shìzāi
xúnyuǎnzhīsuǒchéngjiù
zhuózhuó
yóumiǎn
yòushuō
dāngèrgōngzhīchūshǒu
níngnéngzhīrénzhījiù
chéngérdùn
gǒunéngshǒu
suīzhīchǔ
jiùérqiěqióng
jiāngchuàngcánè饿léizhī
suī
èrgōngzhīxián
jiǎngzhījīng
shǒuchéng
hàntiānxià
qiānbǎijiùjìnzhī
zhànbǎiwànzhīshī
zhējiānghuái
èshì
tiānxiàzhīwáng
shéizhīgōng
dāngshìshí
chéngércúnzhě
èrshù
shànqiángbīngzuòérguānzhě
xiānghuán
zhuī
érèrgōngshǒu
jiànluàn
shèyínérzhùzhīgōng
chángcóngshìbiànèr
dàoliǎngjiān
qīnsuǒwèishuāngmiàozhě
lǎorénwǎngwǎngshuōxúnyuǎnshíshìyúnnányúnzhījiùlán
lánxúnyuǎnzhīshēngwēigōngchūshàng
kěnchūshījiù
àiyúnzhīyǒngqiězhuàng
tīng
qiángliúzhī
shí
yányúnzuò
yúnkāngkǎiyuēyúnláishí
suīyángzhīrén
shíyuè
yúnsuīshí
rěn
suīshí
qiěxiàyān
yīnsuǒpèidāo
duànzhǐ
xiělín
shìlán
zuòjīng
jiēgǎnwéiyúnxià
yúnzhīlánzhōngwéiyúnchūshī
chí
jiāngchūchéng
chōushǐshè
shǐzhuóshàngzhuānbànjiàn
yuēguīzéi
mièlán
shǐsuǒzhì
zhēnyuánzhōngguòzhōu
chuánshàngrényóuzhǐxiāng
chéngxiàn
zéirènxiéjiàngxún
xún
qiān
jiāngzhǎnzhī
yòujiàngyún
yúnwèiyīng
xúnyúnyuēnán
nánérěr
wéi
yúnxiàoyuējiāngyǒuwéi
gōngyǒuyán
yúngǎn
zhāngyuēyǒusōngzhě
shǎoxún
xúnshì
sōngchángzàiwéizhōng
zhōngzhōujiāngxiànjiànsōng
sōngshíniánliùshí
xúnchūchánglínhuànxiànwèi
hǎoxuésuǒ
shíshàngxiǎo
wènxúnyuǎnshì
néng
yúnxúnchángchǐ
ránruòshén
chángjiànsōnghànshū
wèisōngyuēwéijiǔ
sōngyuēwèishú
xúnyuēshūguòsānbiàn
zhōngshēnwàng
yīnsòngsōngsuǒshū
jìnjuàncuò
sōngjīng
wéixúnǒushújuàn
yīnluànchōuzhìshì
jìnrán
sōngyòujiàshàngzhūshūshìwènxún
xúnyīngkǒusòng
sōngcóngxúnjiǔ
jiànxúnchángshū
wéiwénzhāng
cāozhǐshū
wèichángcǎo
chūshǒusuīyángshí
shìjǐnwànrén
chéngzhōngrén
qiěshùwàn
xúnyīnjiànwènxìngmíng
hòushízhě
xún
ránzhézhāng
chéngxiàn
zéixúnděngshùshírénzuò
qiějiāng
xúnxuán
zhòngjiànxún
huòhuò
xúnyuē
mìng
zhòngnéngyǎngshì
xúnjiùshí
yánluàn
yángyángpíngcháng
yuǎnkuānhòuchángzhě
màoxīn
xúntóngniánshēng
yuèhòuxún
xúnwéixiōng
shíniánshíjiǔ
sōngzhēnyuánchūsòngjiān
huòchuánsōngyǒutiánzàisòngjiān
rénduóéryǒuzhī
sōngjiāngzhōusòng
wéisuǒshā
sōng
zhāngyún
查看更多 ∨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

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另说此处为”转身“),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注释
张中丞:即张巡(—年),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元和二年:公元八〇七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年)。张籍(约—约年):字文昌,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学生。
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河北省元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与张巡友善,客居睢阳时,曾亲见张巡战守事迹。张巡死后,有人诬其降贼,因撰《张巡传》上肃宗,并有《进张中丞传表》(见《全唐文》卷四三○)。
以文章自名:《旧唐书·文苑传》: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自名,自许。
许远(—年):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安史乱时,任睢阳太守,后与张巡合守孤城,城陷被掳往洛阳,至偃师被害。事见两唐书本传。
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按:此当是“南霁云”之误,如此方与后文相应。
开门纳巡:肃宗至德二载(年)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
柄:权柄。
城陷而虏二句:此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被虏。张巡与部将被斩,许远被送往洛阳邀功。
两家句:据《新唐书·许远传》载,安史乱平定后,大历年间,张巡之子张去疾轻信小人挑拨,上书代宗,谓城破后张巡等被害,惟许远独存,是屈降叛军,请追夺许远官爵。诏令去疾与许远之子许岘及百官议此事。两家子弟即指张去疾、许岘。
通知:通晓。
食其句:尹子奇围睢阳时,城中粮尽,军民以雀鼠为食,最后只得以妇女与老弱男子充饥。当时,张巡曾杀爱妾、许远曾杀奴仆以充军粮。
蚍(pí)蜉(fǔ):黑色大蚁。蚁子:幼蚁。
而贼句:安史乱时,长安、洛阳陷落,玄宗逃往西蜀,唐室岌岌可危。
外无待:睢阳被围后,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皆拥兵观望,不来相救。
说者句:张巡和许远分兵守城,张守东北,许守西南。城破时叛军先从西南处攻入,故有此说。
羸(léi):瘦弱。
二公二句:谓二公功绩前人已有精当的评价。此指李翰《进张中丞传表》所云:“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沮(jǔ)遏:阻止。
愈尝句:韩愈曾先后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任推官之职。唐称幕僚为从事。
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
南霁云(?一年):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安禄山反叛,被遣至睢阳与张巡议事,为张所感,遂留为部将。贺兰:复姓,指贺兰进明。时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节于临淮一带。
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年)、泗州:唐属河南道,州治在临淮(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当年贺兰屯兵于此。
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
常:通“尝”,曾经。
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年)。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以巡句:张巡死后,朝廷封赏他的亲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临涣:故城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南。
帙(zhì):书套,也指书本。
仅:几乎。
亳(b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县。宋:宋州,治所在睢阳。

展开
收起

张中丞传后叙赏析

此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这年韩愈正四十岁,已召回京师任国于博士。此时距安史之乱已有四十多年了,唐朝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初见成效。韩愈政治主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中央集权。《张中丞传后叙》即表达了这一思想。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唐代]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猜你喜欢

  • 《横吹曲辞·陇头水》
    鲍溶鲍溶〔唐代〕
    陇头水,千古不堪闻。
    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
    细响风凋草,清哀雁落云。
  • 《大成舞·帝舞季历》
    张说张说〔唐代〕
    帝舞季历,龙圣生昌。
    后歌有蟜,胎炎孕黄。
    天地合德,日月齐光。
    肃雍孝享,祚我万方。
  • 《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
    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
    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
    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独醉还须得歌舞,自娱何必要亲宾。
    当时一部清商乐,亦不长将乐外人。
  •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
    王之涣王之涣〔唐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燕台二首》
    聂夷中聂夷中〔唐代〕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
    何似章华畔,空余禾黍生。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