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出师表/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前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展开
收起

出师表/前出师表注解

1
先帝:这里指刘备。
2
创:开创,创立。
3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4
而:表转折。
5
中道:中途。
6
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7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8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9
此:这。
10
诚:确实,实在。
11
之:结构助词。
12
秋:时候。
13
然:但是。
14
侍:侍奉。
15
卫:守卫。
16
懈:懈怠,放松。
17
于:在。
18
内:朝廷上。
19
忠:忠诚。
20
士:将士。
21
忘身:奋不顾身。
22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23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24
追:追念。
25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26
欲:想要。
27
报:报答。
28
之:代词。
29
于:向,对。
30
诚:实在,确实。宜,应该。
31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32
光:发扬光大。
33
遗德:遗留的美德。
34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35
气:志气。
36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37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38
以:因而。塞;阻塞。
39
忠:忠诚。
40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41
宫中:指皇宫中。
42
府中:指朝廷中。
43
俱:全,都。
44
体:整体。
45
陟:提升,提拔。
46
罚:惩罚。
47
臧否:善恶。
48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49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50
及:和。
51
为:做。
52
付:交给。
53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54
论:评定。
55
刑:罚。
56
以:来。
57
昭:彰显,显扬。
58
平:公平。
59
明:严明。
60
理:治。
61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62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63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64
简拔:选拔。
65
遗:给予。
66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67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68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
69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70
晓畅:谙熟,精通。
71
试用:任用。
72
能:能干,有才能。
73
是以:因为这,因此。
74
众:大家。
75
举:推举。
76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77
营:军营、军队。
78
行阵:指部队。
79
和睦:团结和谐。
80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81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82
先汉:西汉。
83
兴隆:兴盛。
84
后汉:东汉。
85
倾颓:衰败。
86
每:常常。
87
叹息:感叹惋惜。
88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89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90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91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92
亲:亲近。
93
信:信任。
94
隆:兴盛。
95
计日:计算着日子。
96
布衣:平民百姓。
97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98
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99
苟:苟且。
100
全:保全。
101
于:在。
102
求:谋求。
103
闻达:闻名显达。
104
以:认为。
105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106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07
枉屈:委屈。
108
顾:拜访,探望。
109
咨:询问。
110
由是:因此。
111
感激:感动奋激。
112
许:答应。
113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114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115
尔来:那时以来。
116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117
故:所以。
118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
119
泸:水名,即金沙江。
120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121
兵:武器。
122
甲:装备。
123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124
庶:希望。
125
竭:竭尽。
126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127
攘除:排除,铲除。
128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129
还:回。
130
于:到。
131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13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133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134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
135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136
告:告慰,告祭。
137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138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139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140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141
察纳:认识采纳。
142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143
深追:深切追念。
144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145
当:在……时候。
146
临:面对。
147
涕:眼泪。
148
零:落下。
149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展开
收起

出师表/前出师表背景

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出师表/前出师表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第一部分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第二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表文的第一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后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第一部分重在晓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出师表》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诸葛亮

诸葛亮[魏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 《前出师表》
      臣亮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出师表/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猜你喜欢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嵇康嵇康〔两汉〕
    鸳鸯于飞。
    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
    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
    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
    优游容与。
  • 《朔风诗·弦歌荡思》
    曹植曹植〔两汉〕
    弦歌荡思。
    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
    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
    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
    愧无榜人。
  • 《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曹植曹植〔两汉〕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 《赠徐干·惊风飘白日》
    曹植曹植〔两汉〕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可怜。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宝弃怨何人?
    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息徒兰圃》
    嵇康嵇康〔两汉〕
    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
    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