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卷耳

[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译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卷耳注解

1
采采:采了又采。
2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3
盈:满。
4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5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6
怀:怀想。
7
寘:同“置”,放,搁置。
8
周行: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9
陟:升;登。
10
彼:指示代名词。
11
崔嵬:山高不平。
12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13
虺隤:疲极而病。
14
姑:姑且。
15
酌:斟酒。
16
金罍: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17
维:发语词,无实义。
18
永怀:长久思念。
19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20
兕觥: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21
永伤:长久思念。
22
砠: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23
瘏: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24
痡: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25
云:语助词,无实义。奈何,奈之何。忧伤而叹。
展开
收起

卷耳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宋代]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 《袷飨太庙》
    赫赫閟宫,笔亲合食。宸襟蠲洁,构鬯芬声。牲牢在俎,金石在庭。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瑟彼良玉,荐于明灵。宸襟蠲洁,郁鬯芬馨。牲牢在俎,金石在庭。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嘉牲典礼,诞合神灵。乡通纯孝,治感至香。要香既裸,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铺昭典礼,诞合神灵。飨通纯孝,治感至馨。郁香既祼,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礼血乐成,祖考来格。有严有翼,天子孝德。臣工在庭,罔不祗饬。玉爵之华,絷如弗克。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