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旅次朔方/渡桑干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次朔方/渡桑干译文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旅次朔方/渡桑干注解

1
舍:居住。
2
并州:即今太原一带。
3
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
4
咸阳:陕西咸阳是作者故乡。
5
无端:没有缘由,不知为什么。即桑干河,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在每年桑椹成熟时干涸,故有此名。

旅次朔方/渡桑干赏析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怀念。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皂

刘皂[唐代]

 刘皂: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 《长门怨》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 《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 《边城柳》
    一株新柳色,十里断孤城。
    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
  • 《塞上闻笛》
    胡儿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东邻美人歌》
    花暖江城斜日阴,莺啼绣户晓云深。
    春风不道珠帘隔,传得歌声与客心。

猜你喜欢

  • 《遣怀》
    齐己齐己〔唐代〕
    病肠休洗老休医,七十能饶百岁期。
    不死任还蓬岛客, 无生自有雪山师。
    浮云聚散俱关虑,明月相逢好展眉。
    既兆未萌闲酌度,不如中抱是寻思。
  •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李白李白〔唐代〕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 《茶灶·南山茶事动》
    皮日休皮日休〔唐代〕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 《别孙訢》
    高适高适〔唐代〕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
    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
    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 《偶游石盎僧舍 宣州作。》
    杜牧杜牧〔唐代〕
    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脉。
    益郁乍怡融,凝严忽颓坼。
    梅颣暖眠酣,风绪和无力。
    凫浴涨汪汪,雏娇村幂幂。
    落日美楼台,轻烟饰阡陌。
    潋绿古津远,积润苔基释。
    孰谓汉陵人,来作江汀客。
    载笔念无能,捧筹惭所画。
    任辔偶追闲,逢幽果遭适。
    僧语淡如云,尘事繁堪织。
    今古几辈人,而我何能息。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