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采莲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二首译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曲二首注解

1
吴姬越艳楚王妃: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2
争弄:争相划动。
3
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4
采罢:采完。

采莲曲二首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采莲曲二首赏析

《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前两句“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

后两句“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咏浣纱溪》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猜你喜欢

  • 《别岭南熊判官·》
    元稹元稹〔唐代〕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
    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萧颖士〔唐代〕
    俱飞仍失路,彩服迩清波。
    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客愁千里别,春色五湖多。
    明日旧山去,其如相望何。
  • 《寄卢式》
    项斯项斯〔唐代〕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 《哭方玄英先生》
    孙郃〔唐代〕
    牛斗文星落,知是先生死。
    湖上闻哭声,门前见弹指。
    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死著弊衣裳,生谁顾朱紫?
    我心痛其语,泪落不能已。
    犹喜韦补阙,扬名荐天子。
  • 《铁堂峡》
    杜甫杜甫〔唐代〕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