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注解

1
西塞山:浙江湖州。
2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5
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6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
不须:不一定要。
展开
收起

渔歌子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渔歌子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志和

张志和[唐代]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 《渔歌子》
    霅溪湾里钓鱼翁,蚱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 《渔父》
    云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 《渔父》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 《渔父》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 《渔父》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猜你喜欢

  • 《过汪氏别业二首》
    李白李白〔唐代〕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 《陪冯使君游六首。锦沙墩》
    贯休贯休〔唐代〕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
    虽云发白孤峰好, 其奈名清圣主知。
    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诗。
    翛然别是神仙趣,岂羡东山妓乐随。
  •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看花屋》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忽惊映树新开屋,却似当檐故种花。
    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
  • 《轻薄行·薄薄身上衣》
    邵谒邵谒〔唐代〕
    薄薄身上衣,轻轻浮云质。
    长安一花开,九陌马蹄疾。
    谁言公子车,不是天上力。
  • 《宿丹崖翁宅》
    元结元结〔唐代〕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
    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