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浣溪沙

[唐代]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浣溪沙译文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浣溪沙注解

1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这里比喻柳絮。
2
贴水:紧挨近水面。
3
乍晴:雨后初晴。初,刚。池沼馆阁。这里主要指池沼。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4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5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胜,承受。
6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7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8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鹧鸪,禽名,善啼。
展开
收起

浣溪沙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在一个晴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晴病不胜衣”。作者竟自比晴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蕴的“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就耐人寻味了。唐代皎然《诗式》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这句则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三、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全词仅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则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在苏轼笔下,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且于情语中也往往见景物。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手法。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璟

李璟[唐代]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 《望远行》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辞·明月照高楼》
    雍陶雍陶〔唐代〕
    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
    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
    沧溟倘未涸,妾泪终不干。
    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
    愿为边塞尘,因风委君颜。
    君颜良洗多,荡妾浊水间。
  • 《春日忆姚氏外甥》
    崔峒崔峒〔唐代〕
    离乱人相失,春秋雁自飞。
    只缘行路远,未必寄书稀。
    二月花无数,频年意有违。
    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 《七夕》
    杜审言杜审言〔唐代〕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
    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 《寄题上强山精舍寺》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